APP下载

汉语人名的语言学初探

2018-12-27薛霄琳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2期
关键词:语言学

摘 要:汉语人名自古以来就涉及到很多学科分支,其内容广泛丰富。本文试图着重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其对汉语人名的影响。而汉语人名又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助于深层理解社会综合背景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汉语人名;语言学;专有名词

作者简介:薛霄琳(1986.4-),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2

姓名是人作为社会人的必要标志及具有辨识度的称谓,是人类社会化的产物。“姓”是一个会意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其解释为:“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资因生以为姓。”在姓产生之后,同一母族的子女各自生活,为了起到区别作用,就有了“氏”,而同一个“氏族”中的不同成员,又会有不同的称呼,便是“名”。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荀子就在《正名篇》里提出对“名实”的看法。“名无固益,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益,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即事物与名称之间本无自然的和必然的联系,,而在社会生活发展中处于交际需要才产生的“名”,也就具有了社会性。孟子曾说:“姓所共也,名所独也。”名字是个人所独有的符号标志。“名不正,言不顺”,与此同时,名字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具有很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由于人名,这里特指汉语人名,是由汉字组成的,因此本文试图从语言学角度来探讨汉语人名的一些特征。

一、语音学与汉语人名

人名是词,同时还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兼顾口语和书面语两个方面,既要朗朗上口又要含义深刻。从人体构造学与心理学方面来讲,由于这些音频同人脑的脑前叶中产生了共振,才使名字有好听与不好听之分。所以,本文只提出一些普遍的规律,关于人名韵律的讨论,仅从节奏、韵辙、谐音等方面着手。

(一)名字的节奏

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双音节即两个字被称为一个音步,也称音程。单姓单名一般被认为是一个音步,如果其中加以停顿,则被看做是两个音步。按照汉语词语词组的组合规律除去一些专有名词外,一般的词不会超过三个字,成语也多是四字。因此汉语人名中除去姓氏,多是一字或两字的名。这符合中国人说话的习惯,也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律。

为使姓名,尤其是两个音步组成的姓名显得富有韵律并且节奏明显,一般在取名时,人们喜好运用不同声调加以交替,形成一种类似于古诗词的“平仄”变化。在汉语“平、上、去、入”四声中,阴平、阳平调值稳定并有上扬的趋势;上声、去声调值转折并下沉;有些地方方言还保留了入声,发音则显得短促急收。想让名字具有抑扬顿挫的“平仄”美,就应将四声交替安排,从而得到富有节奏感的姓名。

(二)韵辙

韵辙指诗歌的押韵,有的韵洪亮激昂,如“江阳”韵,有的韵沉郁委婉,如“姑苏”韵。同样,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由于用在收尾处,所以选什么韵,会直接影响姓名的和谐和响亮。

同时人名还涉及到四呼问题。在取名的时候,很多人倾向于用开口呼或者齐齿呼音节做名字的尾字。这样读起来比较上口并且响亮。例如很多男性名字喜欢用“亮、翔、峰、昂”等字做名字,女性多喜欢用“琳、丹、萌、楠”等字做名字。

(三)谐音

有时人们在取名时会想要讨个好彩头从而运用一些谐音字。取谐音字的名字多是跟姓连用而成。姓与名之间也有语音关联,同时有的姓氏还能够跟名字形成一种动宾或者定中结构。“杨帆”便考虑到姓与名的语音关联,谐“扬帆”,“朱德康”谐音“猪得糠”;“白雪”是姓氏“白”修饰名字“雪”,“是朕”则是姓氏“是”判断名字“朕”。

二、语义学与汉语人名

名字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指代符号了,更是对一个人的美好希冀和全面概括。

名字的字面意义有时与语法关系有关, 名字要结构关系。大致可以概括为:姓名相关、姓名不相关、谐音相关等几种。意义可分为: 美妙世界、远大志向、怀念记忆、辈分明确等等。

有的姓名容易相关,一般是具有动词义或形容词义的姓氏,如“叶、高、杨、吴、张”等。这样的名字多会取一些类似“叶茂、高翔、杨树、吴瑕、张翅”等这样的名字。

而多数姓氏并不具有上述特征,所以就出现了姓名不相关的名字。这样的姓名一般是名有意义,与姓不存在任何关联。例如“李忆筝”这个名字,就是一个典型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名,但是与姓没有关连义。“忆筝”的意思是“怀念那些放风筝的日子”,也就是怀念春天的意思。

中国人的名字有很多是看似无法理解的双音名,这就要询问本人是不是与家族排行排辈有关。例如一家三兄弟分别叫“李爱国”、“李爱民”、“李爱党”。这三个人名字中间的“爱”字就是排行的一种形式。同时三人的名字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谐音连义也十分常见,比如“刘星、史晴、杨帆”等等,这样的名字一般都是取美好意、

三、姓名中的修辞学

名字本身就是一种修辞,以名代指人,是典型的借代。除此以外,名字中还有很多其他修辞现象。美好的名字多为比喻,“珍珠、伊人、玉华、春阳”均把人比喻为美好事物。有的还是明喻,如“如春、如龙、如玉”等。

除比喻外,反语也是常见的修辞手段。丑陋的名字可视为反语。“拴住、二狗”等名字其实也是包含了长辈希望小辈能够平安长大的祝愿,所以取这样丑陋的名字。

双关:主要是姓名相关的名字。《红楼梦》中人物姓名很多都是双关语,从而体现作者的言下之意。如:“甄士隐(真事隐)”、“贾宝玉(假宝玉)”、“封肃”(风俗)。

拆字:姓氏称说时常有“弓长张、立早章”的说法,这都是拆字。也有拆错的,戏曲《杨家将》中杨八郎被俘后化名“木易”,说是“杨”字的拆解, 姓“杨”的也常说自己是“木易杨”。老舍原名“舒庆春”,取庆贺春天之意,后来他将自己的姓“舒”字拆开,便化名为了“舍予”,从而又被称为“老舍”。

用典:“之谦”取自《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子川”取自《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惠然”取自《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夸张:这类的名字也很常用,例如“镇海、排风、捍东”等,有时也会跟用典或比喻等命名方法同用,从而形成“百川、震宇、有容”等名字。

四、结语

汉语人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助于深层理解社会综合背景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同时在语言学范畴内也有很强的研究价值。自古以来就涉及到很多学科分支,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也仅仅试图着重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其对汉语人名的影响。涵盖面并不够广泛,行文也较为粗陋。

参考文献:

[1]何晓明.姓名与中国文化[M].人民出版社,2001.

[2]白瓊烨,张洁.人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语言文字,2006(04).

[3]相琳.现代人名用字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文教资料,2007(11).

[4]范庆芬.汉语人名的社会语言学内涵[J].信息科技,2008(03).

[5]高波.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对现代中国人名命名方法的研究[J].信息科技,2010(06).

猜你喜欢

语言学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域下的翻译教学模式构建
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
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反思与批判
试评《语言学名词》中的修辞学部分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