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摔跤吧!爸爸》中印度女性的艰难成长

2018-12-27李亚楠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2期
关键词:摔跤吧!爸爸爸爸

摘 要:《摔跤吧!爸爸》是由阿米阿汗主演的一部女权主义电影。印度社会的重男轻女现象极为严重,电影通过男性视角向我们展现了印度女孩的成长环境及女主人公的成长轨迹以及她们承担的为印度女性自由和尊严而摔跤的使命。本文通过介绍印度女性的生存环境来探讨印度女性在过程中的困难,获得尊重的困难性和女權主义斗争的局限性,以期揭示印度女性解放的艰难性。

关键词:《摔跤吧!爸爸》;印度女性;艰难成长

作者简介:李亚楠(1991-),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2

印度女性“在印度宗教、法律、世俗生活的影响下由各方合力造成了几千年来相对固定的地位低下”(闫向莉 31),影片中故事发生的小村落便是印度的一个缩影:男女之间存在着极不平等的差距。马哈维亚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重重阻碍,为自己的女儿们铺就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

一.印度女性的生存环境

印度重男轻女的思想来源于他们的宗教制度。受印度宗教影响,印度女性地位极低,常被视为“罪恶之源”。《摩奴法论》规定,“无论在幼年、成年或者老年,女子即使在家里也绝不可自作主张”(106),否定了女子的独立性。男性才是家庭的核心,女子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必须绝对服从。印度男性可以继承财产、职位、荣耀等,而女人却要“幼年从父,父亲自然就是她的财产所有者;出嫁从夫,财产转入丈夫手中……夫死从子,财产又归儿子掌握”(闫向莉 29),没有财产继承权。男性对女性严重的压迫还包括生理压迫,露丝·罗宾斯指出:“生理上的压迫,即通过他们的身体攻击妇女(生育和抚养被定义为‘妇女的工作,或者妇女的身体力量不如男人,并且可能遭受暴力强奸)”(转引自 Gardiner 394)。在这样一个对女性十分苛责的生存环境下,印度女性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迫。

虽然政府有心改变和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给予女性法律保护,如《禁止童婚法》以保障幼童的各项权益,但法律的漏洞、政府执行力度弱,加之人们受宗教思想禁锢非一朝一夕,童婚习俗深入人心,所以童婚仍盛行于印度农村。影片中,女主人公的同学被父亲早早嫁出去,婚礼现场上,除了新娘,所有人都载歌载舞,对印度人来说,这是一件值得祝福的事情。印度女孩们嫁到夫家,命运从此改变,小小年纪便承担务活,十几岁便做了母亲,她们不但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连参加娱乐活动也要被干预。印度谚语讲,“女孩们是为厨房而生,”她们只得做一名家庭主妇,禁锢于夫家为她们打造的牢笼里,惶恐而又麻木地度过一生。

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印度女子地位低下的推手之一。因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印度大部分女孩子并未接受完整的教育,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教育,便早早地嫁了人,她们只学会了做家务,故而没有知识和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电影中辍学结婚的女孩子,再无机会接受教育,往后便是与锅碗瓢盆作伴。这是整个印度社会里,千千万万个女孩子命运的缩影。

二.成长之路的起伏

印度社会对女性的严苛要求及女性对自身的模糊认知使得她们在成长过程相比印度男子来说,要困难得多。电影中的两位女主角并非天生带有反抗精神,在她们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外来的压力,也有她们自己的刻苦和生活带给她们的磨炼。

在印度,家庭话语权掌握在男性手中,女子没有权利表达自己,“她们甚至不如男人的一只鞋”(Chowdhr 7)。父亲是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威,他用自己的绝对权力决定了女儿们的命运。外在方面,两个女子的训练、饮食穿着等方面均受父亲管制,不得按照自己的喜恶行事。父亲按照男摔跤运动员的标准对她们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使她们经常体力不支,几近崩溃。饮食上,她们被迫戒掉了零食、违背宗教信仰改吃荤食,即使妈妈竭力反对,也丝毫不影响父亲的决定。穿着上,两个女孩穿着短裤在人群中接受别人尤其是男性肆无忌惮地、不加掩饰地审视。内在方面,她们作为女儿没有权利也没有胆量反抗父亲,只得将希望寄托在母亲身上,而母亲作为家庭的边缘人物,其话语的分量并不比自己的女儿们多多少。她们的泪水和乞求无法得到父亲的疼爱,这在男权制社会中是最常见也是最无用的东西。

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女孩们化被动为主动,将自己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两位女主人公开始为自己的命运接受训练是在参加了好友的婚礼之后,她们要打破“女孩们只能呆在厨房”的咒语。从被迫早起到主动早起甚至要求加强训练,吉塔和巴比塔明白摔跤是带她们走出既定命运的唯一选择。赛场上,吉塔第一次比赛虽然被所有人嘲笑,甚至输掉了比赛,却真正将摔跤作为证明女性强大的武器。在男权主义根植社会文化土壤的印度社会中,女性自身的惨境限制了她们对自由的追求,更遑论对女权的追求。她们能够在严苛的环境中逃脱童婚的命运,除了受父亲的训练外,与她们自身的努力也有很大关系。她们内心女权意识开始觉醒,认清摔跤运动在这个社会里所代表的意义-- 摆脱男尊女卑的命运、逃脱男权制对女性的禁锢。

如果吉塔一路开挂成为人生赢家,那么这部电影便不可能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影片后期,吉塔不再是父亲身边的埋头训练的“假小子”,她渐渐忽略摔跤背后的意义,开始将焦点放在自己外貌上,从此吉塔的摔跤之路开始向下滑坡。之前吉塔穿着短裤,留着短发,并不在意自己的外表,离开父亲后,那些被她忽略的区别于男性的外貌特征开始显露在她身上。她留了长发,涂了指甲,开始关注男性对自己的审视,一旦她重新做回原来的普通女子,她的成绩就开始退步。当吉塔开始重新相信父亲,并将长发剪掉时,她找回了自我。吉塔的成功源自对自我审美的牺牲,她必须抛弃对女性个体的外在关注,努力忘掉女人的身份,必须肩负使命才能取得成功,赢得尊重。这份成功对吉塔以及成千上万印度女性同胞来说来之不易,因此也更加珍贵。

三.父权制下的引导——女权意识的不彻底性

电影中,女儿们从男权制社会的顺从者到男权主义的反抗者,马哈维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然而,尽管父亲在性别极不平等的社会中为女儿们的出路与男权主义对抗,他的一些行为依然代表了男权主义。起初,他想要儿子继承自己的梦想,不断求取生子秘方,这无疑否定了女性的存在价值。虽然影片塑造了金牌女选手的形象,但“这些代表女性力量的新形象(女英雄)是女性被纳入病态的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标志”(Felski 391)。

父亲虽与男权主义为伍,确是女儿们女权主义意识的启蒙者。父亲首先从外表上改变女性固有的形象,让女儿们明白,外表上的差异并不能阻止她们成为一名摔跤运动员。他把女儿们当作男孩子一样训练,并剪掉了作为女性标志的长发,剔除了两性差异带来的压迫,同时他还要求女儿们穿上短裤去上学,试图抹去宗教的偏见。其次,父亲也帮助她们从内心认清女孩与男孩并没有性别上的高低之分。吉塔挑战了竞技场上最强壮的男孩子,她开始明白,自己也拥有与男孩子竞争的力量,即使输了,也不代表她比他们弱小,这是马哈维亚带着她们来比赛的真正目的。然而,导演把父亲的梦想与女儿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没有父亲的梦想做牵引女儿们就没有机会依靠摔跤这一路径赢得人们对女性的尊重,这种前提下的女权主义的抗争也变得巧合起来。

父亲还是女儿们女权意识的捍卫者。在性别歧视相当严重的印度国家,马哈维亚自己做到尊重女性已经属于这个国家的“另类”,而他企图保护自己的女儿们不受社会歧视这一举措,可以说是相当叛逆了。在妻子及周边人极力反对的情况下,马哈维亚想尽办法为女儿们提供一个平和的环境训练摔跤,与肉贩讨价还价、去体育局申请摔跤垫而被嘲讽,忍受周遭异样、鄙夷的眼光,只为给女儿们一个精神支撑。正如父亲所言:“如果你明天赢,勝利将不仅属于你,也属于千千万万像她们一样的女孩--属于所有被认为不及男孩、只能和锅碗瓢盆打交道,在相夫教子中度过一生的女孩。明天的比赛是最重要的一场,因为你的对手不只是那个澳大利亚人,还有所有看不起女孩的人。”导演借父亲之口表达出吉塔战胜对手的重要性和意义而非通过吉塔本人自己的意识传达,虽然升华了父亲的伟大形象,却让观众更倾向于吉塔的成功来自于父亲的鼓励而非自己的能动意识,限制了女权意识觉醒的自主性和彻底性。

四.结语

印度这个国家从宗教到法律到教育赤裸裸地表现出对女性的歧视,印度女性自出生就开始与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抗争着,她们或许躲过了溺婴、童婚、失学的危机,婚姻的厄运依然纠缠她们一生。即使她们开始为自己抗争,争取女性权利,依然离不开父权制社会的帮助和限制,这是她们的幸运亦是她们的悲哀,然而女权主义的胜利任重道远,她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意识形态上彻底改变才能赢得真正的胜利,赢得那些看不起女孩的人的尊重。

参考文献:

[1]Chowdhry, Prem. “Popular Perceptions of Masculinity in Rural North India Oral Traditions.” Asian Ethnology 74.1 (2015): 5-36.

[2]Dangal. Dir. Nitesh Tiwari. Aamir Khan Productions Pvt. Ltd., 2017.

[3]Felski, Rita. “Gazing at Gender: Recent Work in Feminist Media Studies.”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 8 (1996): 388-397.

[4]Gardiner, Anne Barbeau.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From Anti-Patriarchy to Decadence.” Modern Age, 49.4 (2007): 393-399.

[5]摩奴,摩奴法论[M]. 蒋忠新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闫向莉,宗教对印度妇女地位的影响[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34 (6): 27-31.

猜你喜欢

摔跤吧!爸爸爸爸
《摔跤吧!爸爸》指出一条道路(热点热评)
“金牌大国”为何没拍出《摔跤吧!爸爸》(聊天室)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