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所罗门之歌》的后现代特征

2018-12-27刘洋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2期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莫里森后现代

刘洋

摘 要:《所罗门之歌》出版于1977年,是著名美国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将精彩的故事与严肃的主题熔于一炉,既集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风格,又体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

关键词:后现代;莫里森;《所罗门之歌》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2

《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后现代主义将语言视为自由流动的存在,叙事结尾的缺失、戏仿、反讽与幽默等构成后现代小说的主要文体特点。通过对该小说中明显的后现代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托妮·莫里森的创作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一、叙事结尾的缺失

环形叙事是典型的传统叙事形式之一,指叙事从背景、主题或者人物对话等方面考察,仿佛经历了一个轮回后回到原点。当然,环形叙事模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它含有一个封闭而固定的意义系统,常指向一个确切而完整的意义。(Prince 1989:61)例如,19世纪的小说常以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对应人类命运的起承转合;成长型小说从开始到结尾呼应小说主人公从青涩到成熟的心智过程;心理学小说主要着眼于描述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发展历程等。而作为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中封闭的系统被打开,故事通常没有完整意义的结局。在《所罗门之歌》的结尾,主人公奶娃面对姑妈彼拉多的死亡和好友吉他的追杀时,从悬崖一跃而下,领悟了飞行的技能:

……“你想要我的命吗?”他勉强在黑暗中依稀辨出吉他的头部和肩部。“你想要我的命吗?”奶娃这时已经不喊了。“你要吗?拿去吧。”他没有抹掉泪水,没有作一次深呼吸,甚至都没有弯一下膝盖-就这样跳了下去。他像北极星那样明亮、那样轻快地朝吉姆盘旋过去,他们两人谁的魂灵会在自己兄弟的怀抱中被杀死是无所谓的。因为如今他悟出了沙理玛所懂得的道理:如果你把自己交给空气,你就能驾驭它。

在这里,托妮·莫里森并没有直接写明奶娃的生死。评论家们对此也持有多种观点:有人认为这最后的一跳是奶娃对祖辈精神的积极回归和超越,也有人认为奶娃厌倦了家庭纠纷和种族政治后的自私逃离。所以奶娃的最后结局并没有明确的指向意义,而这种叙事结尾的缺失正是后现代小说的特征之一。

二、对《圣经》的戏仿

戏仿为后现代小说常见的一种创作手法,指游戏式调侃式的模仿读者和听众所熟悉的作者与作品中的词句、态度、语气和思想等,构造一种表面类似,却大异其趣,从而达到幽默和讽刺的效果的符号实践。在西方文学与理论的漫长发展演变中,其内涵多有变化,但是其基本结构很清楚。首先,戏仿是文本间的事件;其次,戏仿试图通过“不严肃”达到“严肃”,通过“惯例”达到“不寻常”,通过游戏精神达到崇高议题;第三,戏仿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在各门艺术中- 如影视、音乐和美术- 都可以见到戏仿的存在;第四,戏仿者在进行戏仿时的态度预示着戏仿的目的:致敬、中立并传达其他的价值观、亦或是批判和颠覆,也可能是几种态度兼而有之。

《所罗门之歌》中有大量的戏仿成分,最突出的便是書名。圣经中的《所罗门之歌》又名《雅歌》,相传为所罗门王所作,是关于爱情的礼赞;而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则以非裔美国人对本民族身份、文化历史和的追求为主题。这也与戏仿结构的第二条相符,通过游戏精神达到崇高议题。

使用《圣经》中的名字也是托妮·莫里森的一种戏仿手段。《圣经》的所罗门是一位聪明睿智、富可敌国的君主;而小说中的所罗门则目不识丁,一生穷困潦倒。《圣经》中的彼拉多是杀害耶稣的大恶人,且为男性;而小说中的彼拉多则被刻画成天使一般,是书中位数不到的拥有良好品德的女性形象。书中人物的名字很多都来源于圣经,可他们的性格、品德与际遇和原型往往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类似的例子很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三、反讽

在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术语辞典》中,反讽的含义是为了达到特殊的修辞或艺术效果而掩盖或隐藏话语的真实含义,主要有言语反讽,挖苦讽刺,情景反讽,戏剧性反讽等形式。《所罗门之歌》中含有着大量的反讽。

(1)言语反讽

书中关于言语反讽的例子很多。如第一章中,当谈到“非医生街”这个奇怪的名字时,作者写道:

……但是没过多久,城市立法机关的一些官员,对确定恰当名称和保持城市界标的关心成了他们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就此指出:在任何官方场合务必不能使用“医生街”这一名称。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便将政府官员尸位素餐、人浮于事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2)情景反讽

情景反讽主要有语调反讽、视点反讽和戏仿反讽三个种类。在《所罗门之歌》中,戏仿反讽无疑出现得最为频繁。如“七天”一词,在《圣经》的《创世纪》中,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间万物,在第七天休息。所以《圣经》中的七天无疑是创造和生命的象征;而在这部小说中,七天则成为某些黑人为反抗有种族歧视的白人针对黑人的暴力行动而自发组织的暗杀小组,七天成了暴力和死亡的代言。

(3)戏剧性反讽

在小说中,戏剧性反讽通过突出读者的全知全能和书中人物的无知之间的张力来发挥作用。在《所罗门之歌》的第八章结尾部分,在父亲梅肯的鼓动下,奶娃和好友吉他深夜里偷偷潜入姑妈彼拉多的家,偷走了梅肯认定装有黄金的绿色口袋。

这房子还有一扇窗户,跟刚才那扇①并排,紧挨着哈格尔洗头和丽巴浸泡斑豆的水槽;从那窗口露出了一个女人的面孔。“真见鬼,他们要那东西干嘛 ?”她琢磨着。接着她挖着窗台,找到一块东西,放进了嘴里。

读到这里,读者就会明白,他们鬼鬼祟祟,自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可是就在隔壁的彼拉多早已目睹了一切,而且他们偷走的一定不是金子。戏剧性反讽正是此种情景发挥了作用,将梅肯、奶娃和吉他冷漠贪婪的嘴脸和小丑行径暴露在了读者面前。

经由这些后现代手法的使用,托妮·莫里森有力地抨击了白人种族主义和腐朽文化对非裔美国人的侵蚀和戕害,突显了黑人民族自身的力量,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在物质生活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才能解决精神生活上的贫乏乃至堕落?”《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身,就如同《圣经》中的所罗门宝藏一样,永远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挖掘。

注释:

①指奶娃和吉他逃走的那扇窗户。

参考文献:

[1]托妮·莫里森. 所罗门之歌[M].胡允桓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5

[2]Joanna Thornborrow, Sh?n Wareing . 刘世生导读. 语言模式:文体学入门[M]. 北京:外语教研出版社,2000.8

[3]M.H.艾布拉姆斯, 杰弗里·高尔特·哈珀姆.文学术语辞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1.

[4]邵锦娣 白劲鹏. 文学导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5]胡杰.消解权威的述说——论《所罗门之歌》的后现代叙事特征[J].外文研究,2013,1(04):68-72+107.

[6]张素娜. 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叙事手法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2):15-16.

[7]刘海峰. 《所罗门之歌》的后现代叙述特征[J].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猜你喜欢

所罗门之歌莫里森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90后现代病症
诺贝尔奖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岁
论莫里森《孩子的愤怒》的艺术张力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所罗门之歌》主人公“奶娃”的成长历程新论
托尼·莫里森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所罗门之歌》中黑人文化的走向
试论托尼·莫里森《家》的文化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