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守

2018-12-27GULU

新青年 2018年12期
关键词:开店巴赫店员

GULU

我家的车库,位于小区正门的一侧。其他家车库,均已改成了店铺,只有我家,依旧用它充当那辆“小马”的马厩。

常有想开店的人上门询问:“租吗?”都一一回绝了,但问的人多了,在我心底衔枝筑巢般地“筑”起一个想法:或许哪天,可以“租”给自己开家店。

读过田口护的《持守小而美的一间咖啡馆》之后,这个念头更强烈了。

田口护,巴赫咖啡馆创始人,被誉为“日本咖啡之神”。作为一位专门研究精品咖啡的大师,他出版过一系列有关咖啡的著作。据说,95%的咖啡烘焙师是在读过他的著作之后走上咖啡之路的。但更多的人是在去过巴赫咖啡馆之后,真正地爱上咖啡的。

1968年,新婚的田口护夫妇在东京郊外一个安静的山谷里开起了巴赫咖啡馆。他们清晨五点半开始营业,深夜十一点打烊。最忙碌时,客人只能站在外面,拿自行车座当临时小桌。从最初只有夫妇俩打理到如今已有十五名店员,这间小而美的咖啡馆,已从小店变成“神殿”:

它让不爱喝咖啡的前美国总统克林顿要求续杯,还启发詹姆斯·弗里曼创立“咖啡界Apple”蓝瓶咖啡。“我非常喜欢那间小店,”弗里曼说:“考究而洗练,又有点酷酷的,很有新鲜感……”

卡拉扬形容巴赫的音乐“好似清泉流淌经过心灵的音乐”,而巴赫咖啡馆的咖啡香,同样如清泉沁入心脾。在这个喧闹的世界,田口护夫妇持守着一间安静的小店,不疾不徐,不矜不盈,从容地走过五十年的时光。

五十年的持守只为做一杯好咖啡。一直想把咖啡的真味传达给更多人的田口护,出版了随笔集《持守小而美的一间咖啡馆》。他想同所有怀有小店梦想,或正在经营小店的读者,分享一间咖啡馆所能带来的美好价值。

对我来说,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向田口老师学习如何开一家小店的过程。

选店名。田口护非常崇拜音乐家巴赫,以他的名字命名咖啡馆,是为了警戒自己:不要让店名蒙羞。为了做到这一点,他抱定百折不挠的态度、五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可见,名如箴言,催人奋进。

如果是我开店,会取什么名字?“哈克咖啡馆”?当年读马克·吐温的小说时,对书中一处细节记忆深刻:哈克贝利·费恩登上木筏,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随身携带了一只咖啡壶——历险时仍不忘煮咖啡,哈克真是爱咖啡的同好。

选店址。巴赫咖啡馆的所在地是昭和三十年代中期“山谷骚动”事件的发生地,是“日本第一不利”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开店还能顺利地运营下去,是因为田口护坚信:不是在一等地区开店,而是在自己开店的地方努力,让那里成为一等地区。——这更让我对自己位于穷街陋巷的小车库充满信心。

“咖啡不足以支撑一家咖啡馆。人可以。”田口护认为小店经营的第一要义是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羁绊,让那些没什么特别目的的客人不知为何就迈入了咖啡馆:“这种下意识,就来自店员和客人之间互相给予的关心、感动、喜悦而构筑的‘微妙而丰富的联结”

该如何建立这种联结?他娓娓讲述着,平和的语气中,处处流露出以诚待客的体贴和真挚:

视真心待客为一种享受。“巴赫咖啡馆”所在的山谷,居住的大多是临时雇工,为了能让清晨就要上工的雇工们喝上咖啡,田口护夫妇每天五点半就开始营业;炎炎夏日,为了能让客人快速喝上解暑降温的冰咖啡,他们推出瓶装咖啡,放入冰箱冷藏备着——瓶装让顾客一眼看出咖啡分量足。

让客人用一杯咖啡的价格享受到一流餐厅的服务:客人来到巴赫咖啡馆,店员不说“请随意挑选座位”,而是引领客人去最适合他的最舒服的座位;店员会在距桌子一步之遥的地方停下来,对客人说一声“让您久等了”再继续服务;对于左撇子客人,端上咖啡杯时会将杯把转至客人顺手的位置……

当年,在巴赫咖啡馆面临全面整修时,田口护夫妇突然遭遇家庭重大变故,当他们为贷款发愁时,常来咖啡店的客人青木先生挺身而出为他们作保。充当保证人就连亲兄弟都会犹豫再三,为什么客人会出手相助?青木先生说:常看到他们夫妇每天清早便开始打扫店前的道路台阶,知道他们是努力工作的人,相信他们。“好的咖啡让人们的友谊聚在一起”——这是后来去世界各地讲学时,田口护常说的一句话。

《持守小而美的一间咖啡馆》,全书文字简洁、洗练,仿佛用浅烘焙的咖啡豆,煮出的风味清爽的咖啡。有人说它是“咖啡之神”写给咖啡的情书,我却觉得作者所分享的,更多的是关于该如何做好一件事:如何选择,如何准备,如何持守下去——

“想做美好的事,想过美好的日子,不必急。守得住寂静,耐得住烦,专注心力,一点一点,磨成一把好手艺,剩下的便只是水到渠成了。”

读过这本书,学会了该如何开一间小而美的店,更學会了如何去过小而美的生活。

(编辑·李军)

猜你喜欢

开店巴赫店员
巴赫
蜘蛛开店
OEHLBACH(奥勒巴赫)MATRIX EVOLUTION
店员之间抢单怎么办?
当个店员不容易
小兔开店
西方近代音乐之父巴赫
在家“开店”记
论巴赫音乐的多重风格特征
一瓶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