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进入“一带一路”电影合作视野
2018-12-27沈健
沈健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穿越辽阔的俄罗斯、中亚腹地,我们来到了位于外高加索山脉平均海拔1800米的“高原之国”亚美尼亚。这个国家总面积不到3万平方公里,人口376万,历史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乌拉尔图王国。《圣经》中传说的诺亚方舟最终停靠地点,便在今天的亚美尼亚境内。1988年12月7日发生在亚美尼亚斯皮塔克的一场大地震夺去了2万多人的生命,也是苏联解体前遭受的最后一场重大自然灾害。
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是一座低调而“文艺范儿”十足的城市。时间的流逝并未抹去古老文化的痕迹,反而增加了文明层垒积淀的神秘感。据说,这座城市的规划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中世纪的气质”。老城建筑多以亚美尼亚盛产的火山石为原料,以淡淡的玫瑰色最为常见。大学和艺术区拥有惊人的宁静,哪怕是主干道也没有现代都市的浮躁与喧嚣。
亚美尼亚电影产业规模不大,但已开始系统化的发展,努力为尚未饱和的本土市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1968年谢尔盖·帕拉杰诺夫导演的《石榴的颜色》是迄今为止亚美尼亚电影史上最具国际声誉的作品。这部电影借著名行游诗人莎耶特·诺瓦的视角,诠释了亚美尼亚优雅的中世纪文化。2015年,亚美尼亚从欧洲争取到资助,启动了两部本土电影的拍摄工作,其中,《斯皮塔克大地震》已经完成,将代表亚美尼亚送选2018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第二部目前仍在与法国国家电影中心合作赶拍之中。亚美尼亚文化部部长莉莉特·玛肯斯女士向我们表示,该国目前每年制作7?10部国产电影,国际合作项目多与俄罗斯等欧洲国家合拍,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有一部与中国的合作电影问世。
埃里温戏剧与影视学院是亚美尼亚电影爱好者的“殿堂”, 1991年亚美尼亚脱离苏联独立后建立,目前拥有三个分校,提供动画、电影、电视和戏剧等专业课程。而在学院设立前,对电影感兴趣的亚美尼亚本地学生只能前往俄罗斯进行专业学习。院长大卫·穆尔拉德炎介绍说,学院设有就业指导中心,摄影、表演、戏剧专业的毕业生比较抢手。学院也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已同波兰儿童电影节、爱尔兰“伊拉斯谟”国际项目、德国基尔大学、法国巴黎索邦大学、俄罗斯莫斯科电影学院等机构建立交流关系,未来期待与北京电影学院等中国院校开展合作。
埃里温有家历史悠久的电影院“莫斯科影院”,始建于1936年,现在平均每个月吸引2万~4万名观影者,票价介乎1000~2500亚美尼亚特拉姆之间,也就相当于2~5美元。除了常规的电影放映,影院也积极参与国际电影交流。当年中国驻亚美尼亚大使馆设立不久,便开始在这家影院举办每年一度的“中国电影周”,每次放映4部中国电影,《孔子》《狼图腾》等作品都曾在这里亮相。中国驻亚美尼亚的田二龙大使向我们介绍,亚美尼亚文化部非常重视“中国电影周”活动,每次开幕部长都亲自到场,外交部长致函祝贺,以示对两国民间交往和友好合作的支持。
自2004年起,“金杏国际电影节”每年7月在埃里温举办。电影节分故事片、纪录片和国家竞赛等单元,最高奖项为“金杏奖”。今年,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增设了电影交易市场。电影节国际部总监沃尔瓦娜·霍尔尼安说,虽然金杏电影节规模还不算大,但却囊括了一个正规国际电影节所应有的全部元素,参赛作品融入了亚美尼亚电影界面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共存的理解和包容态度。
安排我们此次访问的是亚美尼亚驻华大使谢尔盖·马纳萨良先生,他曾担任副外长,长期分管亚洲事务,中国自然是他的优先关注方向。马纳萨良大使特别看重电影合作对促进两国人文交流的积极作用。他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議不只是经贸合作倡议,也是一个尊重多元文化的倡议,是要铺筑一条贯通亚欧大陆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利共赢之路。中国文化和汉语在亚美尼亚非常受欢迎,而年轻一代了解中国、学习中文的最好方式就是多看中国电影,两国青年一代的友谊可以通过电影交流来巩固和深化。
亚美尼亚之行虽短,但却给我留下温暖的记忆。亚美尼亚人兼有外高加索的豪迈和“诺亚方舟之地”的高贵气质。我期待着不久以后,能带着落到实处的中国与亚美尼亚电影合作新项目重返这个宁静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