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氏头皮针治疗中风后气虚血瘀型头晕30例疗效观察

2018-12-27苏利梅潘杰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6期

苏利梅 潘杰

摘要:目的观察秦氏头皮针治疗中风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秦氏头皮针治疗,疗效评价使用卫生部颁布眩晕指标原则标准拟定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来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833%)(P<005),患者治疗中未出现副作用。结论秦氏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眩晕疗效明确,且无明显副作用。

关键词:秦氏头皮针;体针;中风后眩晕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6-0058-02

中风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后遗症,其中眩晕是常见类型,轻度眩晕患者闭上双眼眩晕感就会消失,重度眩晕将会伴随恶心、呕吐情况。在中风后眩晕治疗中,中医针灸治疗是常采用的方法之一[1],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科秦敏教授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以常规治疗结合秦氏头皮针治疗中风后眩晕患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选择自2016年5月—2017年8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及住院的中风后眩晕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秦氏头皮针结合体针)和对照组(常规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38±80)岁。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49±82)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脑病协会制作《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分标准》诊断标准[2],患者出现眩晕,以头晕为主要症状,轻度闭目症状消失,严重患者旋转不定,伴随恶心呕吐。排除伴随严重心脑肾疾病患者;未完成指标患者;依从性差患者。

中医证型属气虚血瘀型,症状为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3]。

1.5.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采用体针,以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为治法[4],改善中风患者肢体偏瘫症状,取穴如下:上肢: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患侧足三里,血海,大冲,阴陵泉,阳陵泉,环跳,风市。

1.5.1.观察组(配合秦氏头皮针)①取穴:安神醒脑厥阴区(相当于解剖学顶区):上缘点:两侧头维穴;下缘点:风池穴跟百会穴连线的上1/3点,共2个点;上述4点围成的区域;中心点:印堂与风府的连线与两耳尖的连线的交点,即百会穴;第1组针: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神庭),中线上取穴,两侧旁开1寸各取一穴;第2组针: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囟会),中线上取穴,两侧旁开1寸各取一穴;第3组针: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百会),两侧旁开1寸各取一穴。②操作:秦氏“飞针三法”中的注射式适用于头皮针的进针,操作方法如下:用右手拇食指尖捏住针体下端,针尖对准进针点,手指尖距头皮5~10cm腕背屈后,再突然手腕掌屈,借助这一力量使针尖冲进皮下或肌层。进针后,右手拇食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中指紧贴针体末端,沿皮将针体快速推至帽状腱膜下层,顺势旋转。进针方法为秦氏“飞针三法”之注射式,简述为“一拍、一推、一旋转”[5]。秦氏头皮针针法的特点是速度快、角度低、深度大。头皮针针刺留针30min后拔针,体针采用传统针刺方法及选穴。③针具:使用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环球牌无菌针灸针,规格为30号15寸毫针。

1.5.2.對照组取穴:四神聪穴;百会穴;头维穴(双侧)。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先平刺百会穴,入05~08寸,斜刺四神聪和头维穴,入05~08寸,针刺以得气为度,配合呼吸调节,留针30 min。针具:使用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环球牌无菌针灸针,规格为022×25 mm毫针。

2组治疗均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15 d。

1.6.指标观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眩晕变化,疗效标准参照1993年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拟定[6],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眩晕感以及伴随症状均完全消失为痊愈,患者眩晕感明显减轻,发错次数减少70%以上为显效;患者眩晕感减轻,发作次数减少50~70%为有效;患者眩晕感无明显变化为无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情况,如针刺出血、疼痛等。

1.7.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频数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3 讨论

中风后患者经常出现眩晕情况,加上年龄偏大,眩晕往往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在以往中风后眩晕治疗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中药治疗难以长期坚持,针灸在中风后眩晕治疗中发挥巨大优势[7]。

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中风后眩晕有较好的改善作用[8-9]。本研究总结了广东省名中医秦敏教授治疗中风后眩晕的经验,运用秦氏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眩晕。秦氏头皮针是秦敏教授在传统头皮针的基础上对头部分区及进针手法进行了优化改良而创立的[10],从针刺层次角度进行分析,头皮针深度能够直达骨膜,类似短刺,因此在治疗眩晕方面有独特优势。从头皮针独特优势分析,以骨性标志定位,定位精确,深度容易把握,患者疼痛小,能够减轻患者的恐惧感,临床操作简单。根据中医内科学头痛分类方法将头部分为阳明区、厥阴区、少阳区、太阳区四个分区,而本研究中主要取厥阴区治疗,其中百会穴具有舒经活络、益智补脑的功效[11],囟会为囟门闭合之处,通过骨缝可使经气下达入脑窍,而神庭与人体情绪的表达密切相关,百会和神庭、囟会位于督脉之上,督脉与失眠症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可调神、生髓[12],秦敏教授结合内科学理论及经络理论,从肝论治,认为在巅顶区以三针为一组组合针刺,配合秦氏飞针三法之注射式,可以行气通络,活血止眩。

秦敏教授认为,中医治病的主要原则是整体观念,而以针灸治病,亦需遵循针灸整体观。他认为针灸治病正如用铁铲疏浚河道,即用毫针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眩晕的中医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气血不和。人体经脉中,任脉统一身之阴,督脉率一身之阳,任督二脉在统摄阴阳中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百病皆由阴阳不调而发,或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或皆衰皆长[13]。通过通调任督,可调和阴阳,因此可改善眩晕症状,增强人体抗病潜能。在本组分析中,与常规体针治疗相对比,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秦氏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总之,秦氏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眩晕疗效明确,且无明显副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军峰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眩晕5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7):593

[2]孙刚毅,尚子乂,陈军“老十针”配合常规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29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12):65-67

[3]谢国军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35):12-15

[4]覃光辉从有效刺激强度谈中风偏瘫的体针治疗[J].中国针灸,2015,22(5):488

[5]曾科学,李敏,文希,等秦敏针灸整体疗法体系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7):1321-1322

[6]王凤蕊,汤国娟,叶玲,等针灸治疗实性眩晕的Meta分析[J].上海針灸杂志,2015,34(3):265-266

[7]杨海春,于志国,杜长路针灸与中药结合治疗颈性眩晕84例[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0,25(3):40

[8]杨大荣头皮针加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6):41-42

[9]赵卫锋,安军明,任媛媛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30例[J].陕西中医,2013,34(9):101-102

[10]陈小芳秦氏腹针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11]张平,吕义琴针灸治疗眩晕症的体会[J].陕西中医,1997,18(1):34

[12]周明,刘志军,常峥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3):50-53

[13]李瑾温针配合电针治疗颈性眩晕41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