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白汤加减方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
2018-12-27赵彦萍吴玲
赵彦萍 吴玲
摘要:目的探讨泻白汤加减方治疗痰热壅肺型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16年3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73例痰热壅肺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6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抗感染、化痰、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治疗的同时予以泻白汤加减方,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水平(CRP)相关炎性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泻白汤加减方治疗痰热壅肺型卒中相关性肺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炎性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泻白汤加减方;痰热壅肺型;卒中相关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6-0052-02
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最早于2003年由Hiker等人提出[1],并將其分为早发性肺炎(脑卒中后72h内发生)和晚发性肺炎(72h以后发生)。据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卒中相关性肺炎可使卒中病人死亡风险增大3倍,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和病死率[2],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卒中相关性肺炎就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中医药在抗病毒、杀菌等方面经现代医学证实疗效可靠,在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科运用泻白汤加减方治疗痰热壅肺型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6年3月—2017年9月期间本院ICU收治的 73例痰热壅肺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61~93岁,平均(7803±776)岁,患病时间1~48月,平均(1388±1181)月。对照组男26例,女11例,年龄60~89岁,平均(7614±875)岁,患病时间1~38月,平均(1207±957)月。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SAP诊治中国专家共识[3]。中医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出版)[4]。
1.2.1西医诊断标准①发热,体温升高>38°C;②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③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呼吸音减弱、肺实变体征;④血象改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7/L或<4×107/L,分类中性粒细胞>80%,PCT>05ng/L或CPR>5mg/L;⑤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新出现的或进展性的浸润性征象;⑥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以上情况中的任意2项即可诊断,但如果仅有①、④两项时,需通过其他相关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1.2.2.中医诊断标准主症:发热,咳嗽,咳黄痰。次症:咳喘胸痛,气息短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色黄,或有腥味,难咯,胸胁胀满,咳时引痛,或食欲不振,乏力。舌脉: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具备以上主证2项,或者具备1项主症,2项次症,可诊断本证。患者临床辨证及中药汤剂组成的确定由两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医师完成,达成共识后方可应用。
1.3.治疗方法2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抗感染、化痰、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为主方,辨证加减(兼肝郁者,加柴胡、郁金疏肝理气;兼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改善胃肠瘀血;兼气喘者,加厚朴、杏仁等降气平喘;兼黄脓痰者,加瓜蒌、贝母、桔梗以清热、祛痰、排脓等)。中药均来自昌吉州中医医院中药房,由煎药室统一煎制,每袋150 mL,每次1袋,1日2次,早晚饭后30~60 min温服。7 d为1疗程。
1.4.观察指标
1.4.1.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SAP发生后治疗前、治疗7天后分别记录体温、气道分泌物、血白细胞计数、氧合指数、胸部x线片等情况,计算CPIS分值;
1.4.2.炎症性指标检测记录SAP发生后治疗前、治疗7 d后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指标变化情况。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A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比较见表1。2组治疗前CP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7 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PI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说明2种治疗方法均有效;2组治疗后CPI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说明加用泻白汤加减方对治疗痰热壅肺型卒中相关性肺炎较单纯西药治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相关临床症状方面更具优势。
2.2.2组治疗前后炎症性指标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变化比较见表2、表3。从下表可以看出2组在治疗前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7天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2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加用中药汤剂对血白细胞计数影响不大;观察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显著、治疗7 d后2组C反应蛋白比较也无显著差异。说明泻白汤加减方在改善炎症相关指标方面无明显优势。
3 讨论
祖国医学中并无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相匹配的中醫病名,因其临床表现多与肺系病证有关,将其归属于中医“咳嗽”、“喘证”、“肺热病”等范畴。本次研究纳入的病例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具有气血不足、脏腑虚损的生理特点,所以治疗时应做到寓攻于补,攻补兼施。本次研究根据临床卒中相关性肺炎“邪热蕴肺,痰热互结”的病机特点,以泻白汤(桑白皮、地骨皮、甘草)为主方辨证加减。方中桑白皮甘寒入肺,清泻肺热,止咳平喘,又因其不刚不燥,而不伤娇脏,为君药;地骨皮甘淡而寒,入肺、肾经,既能直入阴分助君药泻肺中伏火,又能清泻肾中虚热以退蒸,为臣药;君臣相合,清肺火以复肺气之肃降,泻肾热则虚火不致犯肺;甘草味甘,增强补益脾气之力,调和诸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5]:地骨皮中含有甜菜碱、亚油酸、亚麻酸、肽类、苷类等成分,具有较强的解热、免疫调节作用及一定的抗菌作用;桑白皮中含有桑皮素、桑色烯、还桑素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及桑色呋喃等成分,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甘草中含有150多种黄酮类物质、数个皂苷元类物质、甘草多糖及甘草次酸、甘草酸铵等成分,具有镇咳祛痰、抗炎、抗病毒、抗变态反应等作用。由此可见本方具有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祛痰、镇咳、平喘作用。
总之,泻白汤加减方在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方面疗效确切,尤其在改善相关临床症状上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诊治卒中相关性肺炎时,应充分利用中医药治疗优势,不断探索研究,实现该病治疗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Hilker R,Poetter C,Findeisen N,et alNosocomial pneumonia after acute stroke:implications for 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medicine[J].Stroke,2003,34(4):975-981
[2]程立山,高朋杰,陈晶,等脑梗死后并发肺部感染对病情演变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4):39-401
[3]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组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2):1075-1078
[4]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6-162
[5]祁公任,陈涛现代实用临床中药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生物·医药出版分社,2010:13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