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逻辑技巧的运用

2018-12-27罗惠娜

法制与社会 2018年35期

摘 要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公务员考试中笔试的公共科目之一,行测考试的特点和要求决定了对于应试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高要求。本文从概念、命题、推理、论证和逻辑基本规律角度论述将逻辑知识与技巧运用于解题过程,来提升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关键词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测特点 逻辑技巧

作者简介:罗惠娜,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2.231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的特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中国国家行政机关选拔录用公务员的一种特定的人才甄别方式。国家公务员的笔试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以下简称行测)是指专门用于测查与行政职业上的能力有联系的一系列心理潜能的标准化考试。它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测验,也不同于公共基础知识或具体专业知识技能的测验,它主要是通过测试一系列心理潜能,预测考生在行政职业领域内多种职位上适应和称职的可能性。它测验的是一个人在多年生活、学习和实践中通过积累而形成的能力,其性质是一种基本潜在能力的考试。

行测考试以文字、数字、图形、表格四种方式来设计题型,其在考卷中的题型分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五大模块,考题形式一律为客观题。考查应试者在基础知识、思维技巧、写作及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在这些基本能力的考查中,应试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考查的重点,不仅体现在判断推理题型中,在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及资料分析题型中都贯穿了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这体现了公务员职位对于应试者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

行测考试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答要求。首先,测验内容有严格的时间要求,120分钟的考试时间与一般考试差异不大,但是考试题量巨大,不但需阅读大量材料,而且作答题目在130道题左右,平均在一道题上的答题时间不足一分钟。其次,要求应试者思维反应敏捷,准确领悟题意,快速反應判断。最后,逻辑思维和逻辑应用能力的考查占据很大比重。在行测考试内容的五个模块中判断推理就占到了总题量的近三分之一,而言语部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也需要逻辑推理能力的协助来解题。

由于行测考试的内容、形式和特点有这些方面的要求,于是掌握逻辑知识,在考试中能熟练运用逻辑技巧,对于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二、逻辑知识与技巧在行测考试中的运用

逻辑的知识内容在现实思维中的运用构成了逻辑技巧。由于行测考试要求准确理解、快速反应、正确选择,逻辑思维严密,因此将逻辑知识运用于实际,熟练地运用逻辑技巧,就成为行测考试中应该注意的掌握和应用的技能。

(一)概念技巧的运用

概念的知识首先要注意把握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定义中反映了概念的内涵特征,运用内涵特征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的概念,将不同事物标识开来。这一点在判断推理模块中的定义判断题型中非常明晰。定义判断通常是在题干中先给出一个或多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出一组事件或行为方面的选项,要求按照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对待这类题目,首先要对题干中的定义信息进行分析,抓住其内涵特征,再根据这些特征将事物或行为区分开来。当把关键的特征勾画出来,就会发现选项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了。

其次,运用概念外延间的关系也有助于我们清晰的解题。这一点在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中有突出的表现。

类比推理类题型往往是题干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语,要求在选项中找出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语。在这类题目中外延关系往往会被涉及。对于逻辑关系鲜明的题目,要重视概念的外延关系,以期对题意深层理解,准确分析。例如题干为:名茶:龙井,这两个概念从外延关系角度看属于属种关系,龙井是名茶中的一个类别,那么选项答案也应是属种关系的概念,不能是其他的关系。

概念外延关系解逻辑判断类的题目也是十分有效,当题目中涉及的概念间有明显的外延逻辑关系时,就可以用外延关系进行分析,甚至可以用表达外延关系的欧拉图来解题。例如:某公司所有的销售人员都是男性,所有的文秘都是女性,所有的已婚者都是文秘,公司的总经理尚未结婚。

这里涉及概念众多,且概念间外延关系明显,可以利用欧拉图来表示各个概念间的关系。将公司的人员可分为男性和女性,男性和女性是全异关系;销售人员在男性范围中,二者是种属关系或全同关系;所有文秘都是女性,文秘和女性是种属关系或全同关系,已婚者都是文秘,已婚者和文秘是种属关系或全同关系;公司总经理与销售人员、文秘、已婚者都是全异关系,则由图可知,总经理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这样的图形表达清晰、简洁。

(二)命题、推理技巧的运用

第一,直言命题及其推理技巧的运用。

直言命题是简单命题的一种。直言命题按照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全称肯定命题(A)和全称否定命题(E)、特称肯定命题(I)和特称否定命题(O)、单称肯定和单称否定命题。

直言命题可以进行换位推理,有三个有效的形式:所有S都是P→有的P是S,所有S不是P→所有P不是S,有的S是P→有的P是S。特别注意的是“所有S都是P”不能推出“所有P都是S”。推理中按照有效的形式进行推演,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A、E、I、O四类命题当其所陈述素材一致时,它们之间存在称之为对当关系的真假关系,A与E是反对关系——可同假,不可同真,I和O是下反对关系——可同真,不可同假,A和O、E与I是矛盾关系——不可同真,不可同假。对当关系在真假推理题型中是解题的关键。在真假推理中,首先要分析已知中有没有矛盾、反对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根据这些关系的真假特点,来确定题干中已知前提的真假,进而得出结论。

运用直言命题可以进行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是指包含一个共同词项的两个直言命题(前提)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结论)推理。三段论推理有其特殊的规律,如:两前提不能皆为特称;两前提不能皆为否定;前提中有一个否定,则结论必否定等规则。运用这些规则就可以很快地进行三段论推理,得到结论。

第二,复合命题及其推理技巧的运用。

复合命题是形式结构复杂的命题。根据命题中联结词种类不同,复合命题可分为联言、选言、假言和负命题。分析复合命题的语言表达形式,如并列、转折、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在言语理解题目中有助于我们清晰地把握句意,理解文段材料中的信息,进而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正确归纳总结文段主旨大意。

运用复合命题进行推理是逻辑判断中常见的题型,最典型的是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所进行的推理。当我们根据联结词识别出假言命题的种类,就可以依据其性质和规则来进行判断和推理。如在题干“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就去爬山”中看到了聯结词“如果……就”,就识别出这是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将其结构内容翻译为符号表达的形式,“天不下雨→去爬山”,再根据其推理的规则“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来进行推演。这样一来错综复杂的问题就变得条理化和形式化了,有助于我们厘清事物关系,理出头绪,排除由于语言文字内容所带来的干扰,得出明确的答案。

(三)归纳和类比推理的运用

前面说到的对当关系推理、三段论推理、复合命题推理都是演绎推理,不同种类的推理在我们的逻辑思维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演绎推理是我们认识事物由普遍到具体的过程,而归纳推理则是从具体抽象到一般的过程。我们对于事物很多规律的总结得出都有赖于归纳推理。在行测题目中阅读理解里的主旨概括类题目、逻辑判断的一些归纳推理题目和图形推理题目都可以借助归纳的特征和方法,把握核心,抓住本质。归纳的技巧首先应是全面,不能有所遗漏,不论是总结主旨,还是把握图形特征,都应是这一类别事物的全体反映。其次要找的特点应是主要特征、本质属性。我们要全面总结并不是把事物的所有方面都归纳进去,而是要从庞杂的事物情况中找到根本的规律、属性,让它能反映出最一般或最主要的规律和内容。

类比推理是从一个或一类事物的特点推演到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的特点上,不同事物间其规律和特点有相似性。图形推理中图形的类比题目,及逻辑判断中词语的类比都是对类比特征的考查。我们在类比中重要的是找到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内容。类比中可以题干横向分析,也可与选项纵向结合分析。特别注意不要类比了非本质的属性,因为类比推理属于或然性推理,若类比属性为偶然性的因素,则极有可能造成错误的结果。

(四)论证技巧的运用

论证是运用推理,从一些命题出发,来确定另一个命题真实性的逻辑方法。论证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在行测题目中,我们经常会使用间接证明的排除法和反证法。总的来看,我们选择选项的过程也是一种证明,证明某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为了找到这个正确选项,我们有时直接证明,但很多时候我们都选择使用排除法,在选项中先去排除显而易见的错误。有时是先直接推理,得到一定的结果,根据这个结果再去排除。除了排除法,反证法也是很好用的方法,当我们需要假设代入时,经常是在代入的过程中会发现矛盾的出现,于是证明我们之前的假设是错误的,则其反面就是正确的。

对于论证的题目,我们可以从论证的结构角度来解题。论证的结构包括三个部分: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找准论题是第一步,因为不管加强或削弱论证,都是针对论题而言的。我们可以通过重申论题,增加论据,搭桥(在论题和论据中建立联系)等方式来加强论证;用直接反驳论题,举反例,论据错误,拆桥(打断论题与论据的联系)等方法来进行论证的削弱。

(五)逻辑基本规律的运用

逻辑基本规律也叫思维基本规律,是人们正确思维必然要遵循的思维规律。逻辑基本规律有三条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它们是人们思维确定性的不同角度的表现,同一律要求思想的同一性,矛盾律要求思想的无矛盾性,排中律要求思想的明确性,这些是人们在现实思维中正确思想的基本要求。

行测考试中巧解题目,也应该注意让思维合乎逻辑基本规律。比如在阅读理解题目中,我们要总结文段主旨,那么同一性是必须要关注的,要关注细节性的问题,概念和观点的偷换都会造成主旨的偏离与内容实质的转换。而在选词填空中关注同一性会让我们更容易选出合乎文段语境的词句。语义深浅的程度,前后呼应的手法,都和整体内容的同一性相关联。至于关注矛盾的出现,则是我们对于思维无矛盾性的直接体现。当我们注意到这些问题,会使我们解题的准确率大大提升。

综上所述,逻辑的知识与技巧在行测考试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这应是应试者必备的技能,要认真学习,善于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永新.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2]姚冬玉.公务员考试与高校逻辑学教学改革.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