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音乐活动形式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018-12-27温新兰
温新兰
【摘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我们在设计幼儿音乐活动的形式时,应着重从创设音乐活动的环境、活动的素材、活动的过程与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精心准备和巧妙设计,即注重于如何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关键词】幼儿 音乐活动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204-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在于我们能否把身边一切可以用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主客观因素或活动材料,巧妙设计成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现谨将我的实践与思考,略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优美的音乐环境
“就是普通的小孩子,要学音乐也必须从小学起”。只有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孩子们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并且在经过多次反复体验之后,他们的艺术活动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为此,我们在活动室设置了音乐展示区,陈列了各式各样的音乐器具:西式的键盘乐器,如电子琴,架子鼓;中式的民族乐器,如二胡、笛子、唢呐;打击乐器,如,铜鼓、响铃、木鱼等等,让孩子们耳闻目染,激起其好奇与注意。然后在我们的指导下,让孩子们自由拨弄,初步感受到这些不同乐器能发出的不同的声响,音质和音色。对低幼儿特别感兴趣的是让他们自己敲打节奏乐器,你捶我打,各种器具的音响浑然构成了一曲曲美妙的交响乐,进而激发起幼儿自主探索,敲敲打打的音乐兴趣悠然而生。
二、选取生动的音乐材料
《纲要》在其“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所以,我们必须精心选取音乐活动素材,即从幼儿身边实际环境和生活相关的人、事、物中信手检来;恰当应用于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已有经验的积累,也就是要尽量做到追求教育内容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有机统一。
例如,过春节、贺新年是孩子们最高兴不过的乐事。我们就可以在某些节日到来之际,选择如《咚咚隆咚锵》这样喜气洋洋的音乐主题活动,使各个活动环节都能最有效地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才能让幼儿经历亲身感受与体验。此外,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习材料进行合理取舍,挑选最适合本园幼儿的实际需要,才能激发起他们对音乐活动的浓厚兴趣。当然,音乐素材的趣味性既靠材料的内在因素,也还需要教师的“再创造”地进行巧妙设计,营造孩子们想学、乐学的氛围之中。
三、组织丰富的主题游戏
游戏是幼儿教育活动中最为常用、最具实效的活动形式。《纲要》的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以下原则和要求,即“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項活动之中”。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具有游戏性的音乐活动最接近幼儿的本性,最容易引发和支持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火车开了》、《好朋友》这些音乐游戏,特招孩子们喜欢参加,连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也会游戏中不自觉地忘我大声唱歌,体验到了“我也会”、“我能行”的快乐与满足感。再如在《小兔乖乖》的游戏中,孩子们那富有节奏感的奔跑跳跃;再配上自由式的即兴游戏,闹得孩子们连续演唱了几遍都不觉得累,很快就学会了歌曲的旋律并能手舞脚蹈起来,展现出他们的欢快之情。
四、扮演形象的音乐角色
《规程》中指出:“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这是我们组织和设计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要善于创设形象生动的游戏情景,恰当利用孩子们好动、好表现的个性,让他们扮演成游戏情境中的不同角色,促使他们身临其境,感觉到“真好玩”,从而全身心地置身于快乐的活动之中。 为此,我将音乐活动设计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角色游戏的情境,让孩子自然地与情境互动,由境生情、由情促感、由感而发,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音乐之美。
例如,歌唱活动《做饭饭》,教师可以预先布置幼儿回家中认真观察妈妈在家做饭、切菜时的情景和动作要领,然后在幼儿园扮演成厨师的角色:端锅、拿铲子、切菜……;那像模像样的动作,伴随着音乐的节拍,挥动着手中的器具,踩着悠扬的韵律,唱啊、跳啊,真玩得如醉如痴!
五、重视快乐的韵律活动
幼儿韵律活动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在参与各类音乐活动时,他们自身的肢体动作往往就显现出律动的内涵。为了实现《纲要》的要求,提高幼儿对韵律活动的音乐感受力及表现力,我们设计了与幼儿生活较贴近的内容作为切入点,选择与具体内容较为匹配的音乐,引导孩子们自主且自由地模拟生活化、趣味化的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让幼儿感受韵律活动的快乐。
例如,小班韵律活动《洗手绢》,在我们班里,每个孩子都有一块自己专用的小手绢。我就引导他们舞动着小手绢,踩着音乐的节拍,模仿大人洗手绢的轻巧动作和姿态,使活动达到了高潮;最后还让大家走出教室去晒手绢,音乐活动就这样完满地结束了。
不过,我们在设计韵律活动时,要把幼儿韵律活动的目标定位在“能感受周围生活的韵律美;愿意随着乐曲的变化大胆地、创造性地用韵律动作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合着音乐节奏做出自己喜欢的、和谐的韵律动作”。这是因为韵律活动不同于游泳或体操,除了发展体能外,它还有舞蹈与戏剧的特质,可以帮助他们利用身体不同部位做出的动作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意愿。例如,一首二拍子的乐曲,孩子们既可以随音乐拍手表示高兴或赞美,也可以随音乐节奏的起伏举旗、招手表示队伍行进,还可以吹号、击鼓表示持续不断的喜庆或祝福等等。
毋容置疑,上述几种音乐活动形式仅仅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所得;“教无定法,但教须得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也倡导“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也都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多种形式、多样方法,去引导幼儿生动、活泼地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进而再通过看、唱、跳、说、创、演等诸多方法手段的交错运用,才能有效地把孩子们引入未来的音乐殿堂。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