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问题浅析

2018-12-27周家兴刘丽果

法制与社会 2018年35期
关键词:改革教学

周家兴 刘丽果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修改工作全面收官。本次教材修改的一个重要核心任务,就是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全面、充分地反映到教材中来。思政课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要准确把握这一精神,并注重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化;同时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既要关注教学内容的特点,又要关注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从而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 改革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研立项“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模式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JYLX2017053。

作者简介:周家兴,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丽果,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2.224

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高校思政课教材修改工作全面展开并完美收官。本次教材的调整覆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共四门课程。作为高校思想课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修改,其核心任务是“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反映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实践”。与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比较而言,新版教材无论在内容还是在框架结构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变化,如何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充分尊重教材精神,解读好落实好新教材,是接下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面临的新挑战,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准确把握教材修改的精神

本次教材修改的一个重要核心任务,就是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全面、充分地反映到教材中来。广大思政课教师在使用新版教材时,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精神,宣传好、解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如何做到呢?教师自己首先要学懂、弄通、吃透,才能给学生讲好,才能实现本次教材修订的目的。

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师而言,在把握上述精神方面要有更大的灵活性。“基础”课各章节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现是与原有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不同于概论课那样的比较成体系。教师要在新的教材体系基础上找到与学生成长相关的思想、道德、价值观、法治等相关问题,从新的时代、新的思想和新的精神的中进行解读和分析。

要做到这一点,对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学术功底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并对一些重大问题、热点问题、敏感问题有充分的研究,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全局,明确方向,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穿教学全过程,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政治性。要达到这样的理解深度,需要熟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结合十八大以来乃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做到在实际中解读理论,才能实现教师讲的透彻、学生聽的明白。

准确把握教材修改的精神,既需要思政课教师在上课之余开展自学,如通过网络资源、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等,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也需要部门组织集体备课、集体培训、专题讲座、示范教学等多种方式,实现经验交流,观点碰撞,资源共享,为教师开展以新教材为依托的思政课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立足教材实现“两个转化”

教学过程不是教材的“搬家”,即简单的把教材的内容原封不动地灌输给学生,而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在依据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微观和宏观的处理。

首先是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就是要把教材本身的逻辑结构、章节、内容,依据学时安排、学生基础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进行重新的设计安排。教材的编写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教学过程受学时的限制,不可能全部展开,要有适当的取舍,要在保留重难点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的梳理。比如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由于学制不同,本科院校完成课程教学的时间比较充裕,而专科院校由于学制比较短,再加上实习实训和提前上岗的原因,学生学习时间比较紧张,需要教师在教材处理方面要考虑到哪些内容详讲、哪些内容略讲,哪些内容集体学习、哪些内容学生自学等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认真的集体备课和研究思考,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体现教材的主要精神和核心理念。

其次是把教材语音转换为教学语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前“两进”有国家和院校的推进,不存在太大的难度,关键是第三“进”,既进头脑,也可以说是思政教育的最终目标,实现的难度相对较大。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两会时谈到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调研发现的问题,如抬头率不高、人到心没到等,这些问题存在的范围还比较普遍。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陈宝生部长谈了几点,在教材本身方面,存在着“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等。如今教材内容已经进行了系统调整,那么接下来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如何通过教学过程的展开,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让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在思想深处修筑起一座承重墙,能在将来经受各种考验。

把教材语音转化为教学语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可以给我们以很好的说明。革命战争时期,那些出身贫困的战士们和革命群众,之所以能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依靠极其落后的武器装备,却能将革命进行到底直至胜利,原因是什么?应该说,坚定的革命信仰是至关重要的。而信仰是如何形成的?这和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是分不开的,和我们党理论宣传的艺术是分不开的。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用理论解释理论,很难想象革命战士和群众会形成坚定信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正是因为我们党在理论宣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教育对象的实际,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讲他们听得懂的道理,才动员了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支援革命。

今天,我们宣讲党的理论,同样要考虑这样的问题,就是要把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教师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去阐述理论的魅力,在“配方”、“工艺”、“包装”上多下功夫,广开思路,融会贯通,提高思政课的“抬头率”。教学语言的表达形式也是多方面的,有些需要教师精讲细讲,有些则可以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有些则可以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或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同样可以达到让学生理解和内化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做到“双关注”

一是关注教学内容。基础课教学内容比较广泛,涵盖价值观、道德、法治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也是多方面的,有的侧重思想引导,有的侧重行为引导,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也要因内容而异。比如价值观教育可以运用比较法,道德教育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法,法治教育可以运用案例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运用辩论法,等等。

上海复旦大学心理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在于一半时间由教师讲授,一半时间由学生自主讨论。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非常有利,并且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对分,有些内容理论性、政治性较强,需要学生在认识层面达到一定的高度, 这样的内容适合教师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才能理解透彻,进而实现从知到信的过程,实现教学目标。这类性质的内容留给学生讨论,很难找到切入点,学生亮不出自己观点,更难提出高层次的问题,小组讨论会陷入迷惑,预期效果难以达到。从教育學的规律来讲,这种情况就会打击学生“学”的意志,感觉到自己学不明白,也不知道自己学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另一方面是要关注教学对象。青年大学生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关注问题的角度是怎样的?他们有怎样的困惑,需要怎样的引导?这些问题可能是每一位教师,而不是仅仅需要思政课教师思考的问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但在不同层次和水平的院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也不容忽视。比如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知识储备等方面是差别很大的。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比较薄弱,在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任务时,会出现兴趣不高、理解不透等问题,以及在课堂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手机族、低头族、睡觉族等,如何提高思政课堂的抬头率,让学生做到人到心到,真正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和进头脑,不能不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近年来,围绕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也从未停止。但笔者所在院校的改革效果不是很明显,有些改革过于“就低不就高”,考虑了授课的趣味性,拉低了授课的理论水平;有些改革淡化了理论的学习,或多或少偏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方向;有些改革没有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新教学方法的关系,陷入困惑。总体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新尝试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理念上是非常好的,能够解决思政课教学中的一些普遍存在的顽固问题。但是不能不强调的是,参与课堂活动的方式和内容也需要教师认真的研究和设计,否则就可能出现一头雾水、答非所问的尴尬。

总之,新教材的修改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如何以新教材为依托,全面贯彻落实教材修改的精神,真正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实效性,需要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在“两个转化”和“两个关注”方面做足功课。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修订说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

[2]陈琳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开展价值观专题教学的实践及反思.高教论坛.2018(9).

[3]杜艳艳.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7).

[4]王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道德教育部分的修订与重难点解析.思想教育研究.2018(8).

[5]李志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重难点问题研究的增长点——以新教材第五、六章的变化为例.思想教育研究.2018(8).

猜你喜欢

改革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改革之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备忘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