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学》论中西悲剧差异

2018-12-27汪丹丽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0期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窦娥冤诗学

汪丹丽

摘 要: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用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一直被用来判定一篇悲剧是好是坏。正是由于这一定义,引发“中国无悲剧”热潮。本文从亚氏《诗学》悲剧六成分为六个方面,以《俄狄浦斯王》和《窦娥冤》为例,来简单阐述中西悲剧的不同,虽然双方差异较大,但是各有千秋,从亚氏《诗学》论悲剧结尾来看,中国悲剧的结局是算不上悲剧的,但中国悲剧结局正好是中国文化的映射,从而呈现出中国特色悲剧有其独特的美学品质。

关键词:《诗学》;悲剧;成分;《俄狄浦斯王》;《窦娥冤》;差异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2

自二十世纪初以来开始,“中国有无悲剧”论题就一直困扰着学术界,不少学者就对此提出自己的观点。朱光潜是建构我国现代系统悲剧的理论的第一人,他的悲剧理论在我国现在美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的探讨悲剧著作《悲剧心理学》中,他明确地提出中国不存在悲剧。[1]本文主要以西方悲剧代表索福克洛斯《俄狄浦斯王》和号称中国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的《窦娥冤》为实例,分析﹑比较在亚氏理论下,中西悲剧的差异,从而呈现出中国特色悲剧有其独特的美学品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艺术文化持久﹑魅力的关键所在。

*亚里士多德《诗学》六大成分

(一)以《俄狄浦斯王》和《窦娥冤》为例,来探讨中西悲剧情节异同

笔者首先来浅析《俄狄浦斯王》和《窦娥冤》情节异同。看是否符合亚氏所说的以“突转”与“发现”为主,构成戏剧的跌宕起伏。提到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堪称是典范,情节统一﹑结构严密﹑布局巧妙,让人叹为观止。故事高潮部分从俄狄浦斯追查杀害前王凶手这一中心事件开始,“究竟谁是凶手?”这一悬念引导观众层层深入。此剧开幕不久先知忒瑞西阿斯和俄狄浦斯争辩这一场面,就已经把中心悬念留给了观众:俄狄浦斯是怎样成为杀父娶母的凶手的?只是俄狄浦斯质疑这一事实,观众也无法相信俄狄浦斯王是罪魁祸首,作者便通过进一步一环扣一环的“发现”与“突转”,将矛盾一个个地揭开,悬念一层套一层,扣人心弦,观众抽丝剥茧,方能纵观全局。索福克洛斯在结构上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倒叙式结构,打破一贯传统,时间向前回溯的同时,高潮也渐渐向后推进,整剧布局谨严,情节跌宕起伏。[2]由上可知,《俄狄浦斯王》情节是非常的完美,而且当今没有看过《俄狄浦斯王》舞台剧的学者照样喜欢该剧,也说明了《俄狄浦斯王》是一部非常有底蕴的文学作品,而不是因为是演员在舞台上完美演绎的结果。《窦娥冤》是个标准型的杂剧,是由一个楔子和四折戏组成,前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部分,写窦娥被押往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戏剧冲突是戏剧的基础,但是关键悲剧展开有个潜伏期,戏剧情节开始阶段,观众并不能判断主人公会遭到厄运,因为她是非常无辜的,是远离社会矛盾冲突的,而却被活生生一步步被牵扯进去,而最后被卷入冲突的旋涡,正因为这样,悲剧气氛更加浓烈,无罪的人最后却经历无端痛楚,《窦娥冤》的悲剧冲突就是以这种方式展开的。[3]所以说《俄狄浦斯王》的情节是完全符合亚氏悲剧定义,而《窦娥冤》则是冲突的爆发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二)以《俄狄浦斯王》和《窦娥冤》为例,来探讨中西悲剧“性格”和“思想”异同

悲剧是行动的摹仿,而行动是由人物来表达的,“性格”和“思想”是行动的造因,所有人物的成败取决于他们的行动[4];所以人物对悲剧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悲剧中没有人物的行动,则不成悲剧。因此,我们来分析中西悲剧人物的异同点。西方悲剧人物一般身份高贵,西班牙剧作家维伽在《当代编剧的新艺术》一文中就总结道:“喜剧和悲剧的区别,在于喜剧所讨论的是卑贱的和平的种种行动,而悲剧则是王室的和高贵的行动”。从“悲剧之父”埃斯库洛斯始起,悲剧人物大体都是身份显赫,气度不凡的,其作品从《波斯人》,《被捕的普罗米修斯》,《七将攻忒拜》,到《俄瑞斯忒亚》,都无一例外。索福克洛斯的《俄狄浦斯王》,都是上层社会的人物为描写对象,俄狄浦斯是忒拜的王子,虽然出生时,忒拜王惧其会“杀父娶母”,将其遗弃,后还是被科任托斯国王和王后收养。莎翁的五大悲剧也都是以王侯将相为主角,“这种情况从十六世纪未有所改变”,[5]为人称颂的悲剧还是上面提到的以描写高贵身份的人物为主的;反观中国,情况就大不相同,中国悲剧中的人物,没有任何尊卑限制,人物的地位落差之大,行当职业之广泛,可以说是社会各阶层人物都在描述范围内。帝妃悲剧有《汉宫秋》和《梧桐雨》,即便如此,王昭君系民女出身,杨玉环也出身“宏农”平民。《赵氏孤儿》中的悲剧人物,韩厥系将军,公孙杵臼是罢官归农者,贯穿前后的程婴却只是一个草泽医生,等等。如果说悲剧人物还有所侧重的话,女性苦难的“闺怨”戏颇为流行。明陆荣《菽园杂记》曰,“其扮演传奇,无一事无妇人,无一人不哭,令人闻之易生凄惨”,这也正好说明中国古代女子多苦难,悲剧根源更加多元化。《窦娥冤》就形象地描写了这样的一位女子,她是穷书生窦天章的女儿,其父为还高利贷,将她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病逝,恶霸张驴儿垂涎窦娥美貌,逼婚不成,想下毒害死蔡婆婆,结果机缘巧合反害死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却诬告窦娥毒死其父,昏官桃杌与其沆瀣一气将窦娥处斩,窦娥“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让该冤假错案更加惊天地泣鬼神,虽然最后窦天章科场中第荣任高官,为窦娥平反昭雪,[6],虽结局大快人心,但其中的悲情戏仍让观众声泪俱下,为窦娥的遭遇痛惜不已。

(三)以《俄狄浦斯王》和《窦娥冤》为例,来探讨中西悲剧言词和歌曲异同

最后两个悲剧的成分是言词和歌曲,亚氏在《诗学》中从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二章讨论了悲剧的言词。言词,概括地说,包括下列各部分:简单音﹑音缀﹑连接词﹑名词﹑动词﹑词性变化﹑语句,亚氏对这些部分也做了逐个的解释,所以细节都非常的清晰。笔者这里想用一句话来解释一下,其实悲剧的好坏除了上面的所说的成分外,言词也很重要,所以上面成分已经做到足够完美的时候,剧作家谁能玩转文字,让文字为自己效劳,也能为悲剧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笔者这里就不再赘言。

最后一个成分是歌曲,到了这步,剧作家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因为这主要是音乐的选择和演员的表演。以《俄狄浦斯王》和 《窦娥冤》为例。中西古典悲剧舞台设计的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是悲剧的开端﹑高潮及结局的设计。希腊悲剧不分幕,戏里的地点是不变的,所表示的时间也比较短。《俄狄浦斯王》一剧,戏台上表演的只是宫殿门前发生的事,宫殿里面的事以及使者在别处做的事,都是叙述出来的,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表演的时间只在一天之内,时间和地点集中,故事非常紧凑,戏台上的表演只是一桩事的一个方面,至于其他方面,就好像一幅画的反面,不能反过来看的;而在中国戏曲中,地点是流动的,如《窦娥冤》第一折,台上先是城外赛卢医的药铺,又变为野外无人处,又变为蔡婆家里,因为没有地点的限制,一桩事件同时发生在许多方面,都可以在台上表演出来,不必借助剧中人的叙述,就像一个转动的立体,每一面都可以转向观众。

综上所述,中西方悲剧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笔者通过以亚氏悲剧成分六要素,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和歌曲为主要依据,主要以《俄狄浦斯王》和《窦娥冤》为例来简单阐述中西悲剧的不同,虽然双方差异较大,但是各有千秋,一言以蔽之,西方悲剧以英雄为其主要对象,即宣称“英雄主义”,而中国悲剧则主要叙述平民,即倾向“平民主义”;西方悲剧更多是悲剧理性,而中国式悲剧则是披露被统治者的軟弱与无奈。中国悲剧是中国文化的映射,呈现出中国特色悲剧有其独特的美学品质,所以我们并不能简单地以西方悲剧理论来评判中国戏剧的好坏,更不能以悲剧的结尾来论悲剧的成败。

注释:

[1]杨朔.《对朱光潜“中国无悲剧”的评述》[J].小品文选刊(下),2015(148)。

[2]《俄狄浦斯王》百度百科词条。

[3]储美春.试论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的艺术结构[J].社会科学报第5期,1991(34)。

[4]亚里士多德.《诗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7)。

[5]谢柏梁.中国悲剧史纲[M].学林出版社,1993(295)。

[6]《窦娥冤》百度百科词条。

猜你喜欢

俄狄浦斯王窦娥冤诗学
背诗学写话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窦娥冤》中蔡婆婆形象分析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浅谈
走进索福克勒斯的世界和《俄狄浦斯王》共鸣的舞台
存在主义视野下—《俄狄浦斯王》和《天边外》的解读
《窦娥冤》人物悲剧命运探究浅析
品味元杂剧《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和风格特征
《俄狄浦斯王》与《海边的卡夫卡》人物比较
两种翻译诗学观的异与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