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改革背景下基层检察院如何实现转型发展

2018-12-27郭煜

法制与社会 2018年35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检察院基层

摘 要 在司法体制改革和监察委员会制度设立的背景下,检察机关的职责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实现好转型发展,是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改革背景下检察机关的现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自信、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期推动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 基层 检察院 转型发展

作者简介:郭煜,河南省卢氏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2.212

一、改革背景下检察机关面临的挑战

(一)检察制度自信的挑战

反贪、反渎是检察机关原先的两个“拳头部门”,根据改革要求,转隶到监察委员会,两个部门取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群众认为检察机关的权力削减了,检察机关的地位从此会一落千丈,在国家治理体系中难以发挥重要作用;部分检察干警认为转隶前有反贪、反渎两个“拳头”部门,法律监督的效果尚且不理想,没有了反贪、反渎两个部门做保障,法律监督效果更是难以实现,产生了畏难情绪,对检察机关的前途失去信心。

(二)法律监督能力的挑战

监察委员会制度设立前,反贪、反渎作为检察机关的两个“拳头”部门,倍加重视,处于检察机关的一类科室,70%以上的精力用在抓反贪、反渎上,无论从装备到人员配置都是最好的;其余的30%精力,有 20%的精力用在抓诉讼监督上,还有10%的精力用在综合工作上。诉讼监督用在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的约占90%,真正履行监督职责的不到10%。由于法律监督的工作量少,法律监督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锻造,在改革背景下,法律监督成为检察机关的主责主业,难免使检察干警本领恐慌,一时难以适应检察工作发展的新要求。

(三)创新发展的挑战

开展公益诉讼,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是党中央交给检察机关的一项新任务。公益诉讼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业务,面临着社会各界不理解、阻力大、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需要得到破解。

二、厘清错误认识,坚定检察制度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自信,既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对检察机关的要求,也源自宪法法律对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裁撤检察机关反贪、反渎与预防职务犯罪部门并转隶到监察委员会,并不是削减了检察机关的权力,而是进一步明确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能属性。因此,新时代检察机关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自信,牢记职责使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三、基层检察院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径

(一)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始终保持检察工作发展的正确方向

1.抓党建,带队伍,锻造对党绝对忠诚的检察干部。一要树立党建工作无小事的理念,将党建工作作为检察机关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建立党建工作绩效考评办法,使党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二要丰富党建工作载体,为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采取现身说法、互动交流、答疑解惑,邀请专家、教授做辅导报告等,把严肃的政治教育寓于生动的形式和载体中。三要围绕业务抓党建,把党建工作贯穿在检察业务全过程。要把党建工作贯穿检察业务全过程,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为检察工作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2.在业务工作中要坚持党的领导,体现服务大局,体现司法为民。要引导检察干警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的关系,引导检察干警克服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等单纯业务的观点,注重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在履行职责中体现党的领导、体现服务大局、体现司法为民。一是检察工作要在党委统一指挥协调下进行。二是检察工作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自觉把检察工作纳入国家和地方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三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深化和实践检察工作主题。检察机关要在党的领导下,破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检察机关的任务,回应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期盼。

(二)聚焦监督主责主业,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1.强主业,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一是要做好刑事诉讼监督。把好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关,确保无罪的人不受追究,杜绝冤假错案;要加强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工作,防止有案不立、有罪不究、消极不侦、以罚代刑,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审判活动监督,杜绝重罪轻判、轻罪重判、同案不同判,促使公正判决;做好刑事执行监督工作,加大对看守所、监狱等监管场所的监督,做好减刑、假释的监督工作,确保依法公正进行。二是做好民事行政诉讼的监督工作。加强对民事、行政判决、裁定的监督,通过抗诉、发出再审检察建议促使法院纠正错误的判决、裁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审判违法行为监督,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促使法官公正处理每一起案件;通过加大执行监督力度,助推解决执行难的问题,维护司法公信力;通过行政非诉执行监督,一方面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另一方面使行政处理决定落到实处,维护行政机关的权威,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三是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对违法行政行为和行政不作为进行监督,通过发出检察建议、提起公益诉讼、向纪委、监察委移交涉嫌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等方式,促使行政执法人员正确履行职责,促使依法行政。

2.补短板,在增强监督能力和监督效果上下功夫。一是在增强监督能力上下功夫。要通过培训、岗位练兵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培养检察干警的法律监督能力;通过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广大检察干警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积极作为、主动作为的良好氛圍。二是在增强监督效果上下功夫。首先,要提高监督质量,做到精准监督;其次,要通过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行政单位配合的联动协调工作机制,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的执法理念,形成行政执法监督的合力。三是和纪委、监察委建立线索双向移交机制,对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移交纪委、监察委处理,提高监督的刚性效果。

3.促创新,培育检察工作新的增长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是法律的新规定;加强对基层公安派出所的监督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新部署。这些都是改革后检察业务新的增长点。改革创新是任何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以改革的精神才能促进检察业务长足发展。一要创新监督领域。在公益诉讼工作中不局限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资产流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四大领域,要准确理解法律规定“等”的含义,只要是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都应纳入监督范围。二要创新工作机制。无论是公益诉讼工作,还是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还是对基层公安派出所的监督工作,因为是一项暂新的业务,没有具体的可操行程序规定,为了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难题,可以通过联合会签文件方式建章立制,实现监督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三要创新工作方法,转变执法理念,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监督理念,营造良性互动发展的良好执法氛围。

(三)重自强,以过硬的本领迎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专业精神。要通过持之以恒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检察干警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自信,使检察干警热爱检察事业、献身检察事业,刻苦钻研检察业务,培养专业精神,以工匠的标准对待检察事业,为检察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2.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提高履职本领。打铁先须自身硬,监督者要有高于被监督者的能力才能担当监督者的重任,也才能让监督者信服,从而愿意接受监督。要大力加强业务能力建设,通过组织培训、岗位练兵、传帮带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检察干警法律监督能力和水平。

3.加强纪律作风建设,锻造干净、担当的检察队伍。要坚持从严治检,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持续整治四风和司法不规范突出问题,堅决惩治自身腐败,坚持抓早抓小原则,驰而不息地抓好廉政教育,发现苗头,坚决予以纠正,杜绝人情案、关系案,锻造一支干警担当、让人民满意的检察队伍。

参考文献:

[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自信.人民监督.2018年5月4日.

[2]袁博.监察制度改革背景下检察机关的未来面向.法学.2017(8).

[3]蔡宁.适应改革新形势推动基层检察工作转型发展.检察日报.2017年8月25日.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检察院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扶贫队“砸锅”——记山西省检察院扶贫队员武海龙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基层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