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文学中“物哀”的美学意义分析

2018-12-27李晓宇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0期
关键词:日本文学物哀美学价值

摘 要:日本的传统文化之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真实,由此日本的文学观念也受此影响较大,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不断的与其融合互相辉映,特别是其中“物哀”概念的提出,是日本的文学领域逐步成熟的标志,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日本的美学理念也在深深的扎入了日本文学家的心中,它立足于真实,强调艺术要和生活相贴合。不能孤立于生活之外而存在,强调自然美,遵循诚实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日本文学;物哀;美学价值

作者简介:李晓宇(1980-),男,汉,河南省汤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中圖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2

前言:

“物哀”概念的提出,最早出现在日本的某个史书当中,主要表示感叹等意思,但是随着日本文学的不断发展,其基本内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伸,从过出去的感叹词,到现在的能够表达任何一种情感。本文从日门文学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阐明了“物哀”的具体概念,并进行了美学意义的品鉴,从具体的影响进行了讲解,介绍了日本“物哀”文化的兴起和具体的成因,将其美学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实现了对其美学价值的深入了解。

1、日本文学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日本的传统文化之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真实,由此日本的文学观念也受此影响较大,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不断的与其融合互相辉映,特别是其中“物哀”概念的提出,是日本的文学领域逐步成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日本的美学理念也在深深的扎入了日本文学家的心中,它立足于真实,强调艺术要和生活相贴合。不能孤立于生活之外而存在,强调自然美,遵循诚实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今后的日本文学的发展上,这种基于真实原则的“物哀”为其注入了新的灵魂,使日本的文学界除了许多文学巨匠,丰富了世界文学的构成和发展,为世界各国的文学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持[1]。

2、日本文学中“物哀”的基本概念

“物哀”概念的提出,最早出现在日本的某个史书当中,主要表示感叹等意思,但是随着日本文学的不断发展,其基本内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伸,从过出去的感叹词,到现在的能够表达任何一种情感,与我国的“东西”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不难发现,“物哀”所表示的基本概念主要是情感方面,“东西”主要是指的事物的代称,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和其相提并论。所以在实际的理解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具体的文章和日本文学家的文笔来展现“物哀”基本内涵,有些学者论断,汉语的翻译不能将其中的韵味翻译得淋漓尽致,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我国的传统文化也讲究不可言传,只可意会。可见,对于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的美学价值的理解,需要结合的具体作品来进行理解。

3、“物哀”的美学意义概述

3.1融情于景,“物哀”的和谐美

日本是一个孤立的岛国,孤悬在太平洋的边陲,由于临海四季气温变化不大,但是其维度跨度相对较大,因此在日本各地的气候略有不同,足以使人欣赏到四季不同的景色,在这样自然条件的熏陶下,日本文人对大自然壮美的景色所感染,自然而然的丰富了“物哀”中的美学价值,所以在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与到自然和谐共生的和谐美,而且日本长期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在对待事物也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是因为如此,才让“物哀”的内涵逐步得到了丰富,并且逐步进行了完善。例如,日本的文学是个作品《万叶集》有些部分是按照季节进行编排的,从季节的视角下关注了日本的美丽景色,写出了文人心中真实的情感,使读者能够产生和自然的共鸣,深化的诗文的内涵[2]。

3.2“物哀”的细腻情感

所谓“物哀”是在自我认知方面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对自我和世界展开深入思考,在一颦一笑,一动一静之间领略到情感的细腻,用文笔轻轻地抒发出来,单纯的文字已经无法承载其重量的了,任何文字的描述到显得苍白无力,文学作品之中的一个细节的描述都能够波动读者的心弦,使其产生共鸣。如江户时期的作品,那种恬淡自如闲情逸致的古雅趣味等,都是“物哀”带来的复杂情感。细腻情感的表达,是“物哀”的重要的特征之一,通过简单文字的堆砌,将细腻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人能够尝遍其中滋味,并乐此不疲。就像日本早期的《枕草子》有平凡的人和事进行切入,将瞬间的情感进行了有效捕捉,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感知,融入了自身对于自然的深刻感悟,细腻的情感表达跃然纸上,令读者产生了共鸣。

3.3“物哀”的朦胧美

“物哀”在其具体的表述当中,也是一种朦胧清幽的境界,这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进行描述的心灵感受,在作者的字里行间没有一句关于“物哀”的描述,但是字字融入了“物哀”的精神内涵,在朦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达到了引人入胜的境地,例如日本的作家的《其袋》将朦胧美的意境发挥到了一定程度的升华,早这部作品中表现了作者的自由意志以及明朗的诗文特征,其影响意义相对深远,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朦胧美是一种半遮半掩的美,就行隔着一层纱去欣赏美女,曼妙的身子固然让人心生摇曳,但是看不到的部分更加会使人遐想,可见朦胧美带给人的更多的是一种期待,更多的想象,一种致力于美好的想象[3]。

4、“物哀”的美学价值的具体体现

4.1《源氏物语》中“物哀”美学价值探析

11世纪的《源氏物语》体现了对“物哀”的极致足球,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无论是从具体的情节构思,还是人物风格都能够得到人们的肯定,诺贝尔奖得主川端康成,正是由于这本书的应县,而走上了更高的高峰,为日本的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并促进进而其蓬勃发展,该小说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入手,在进行描写的过程中,充满了细腻,清雅的描绘,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人物有力层次感,以及深度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的事例将人物之间的发展关系进行综合表现,因此才让作品能够更加深刻的表现出“物哀”的概念,让人们能够通过这篇文章,学到更多关于“物哀”的表现手法。

4.2川端康成与“物哀”

在川端康城的一生创作过程中,总共创造过近百的篇文章,他的作富含抒情,只求人性最朴实的美。在具体的创造过程中,川端康成进行了各种的尝试,从表现主义到传统主义,也尝试了西方的人文理想主义等等,这些都丰富了川端康成的创作技巧,并结合西方一些具体的思潮,进一步完善了其创作理念,使作者能够将《古都》等作品创作的非常优秀,终于成为了一代大师。他的作品从简单到复杂,最终从传统文学突破到的现代文学,从而展现了“物哀”的具体风格,将一些重要的思想融入其中。例如,他笔下的驹子被描绘的放荡、妖艳,在与岛村的恋情始终透露着悲剧的效果,带着深沉的哀叹,一种朦胧的哀怨缠绕着读者,通过对岛村这个反面人物,衬托出了驹子对爱情和生活的热爱以及憧憬,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反差,让人们感受到了“物哀”的凄美哀鸣[4]。

4.3地理因素促进“物哀”的形成

日本是一个岛国,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常年地震频繁,千百年来为了能够抵御恶劣的自然灾害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使其形成了坚韧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并有较强的集体主义。但是在认识到大自然的强大后,日本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悲观的心理状态,使得日本人的很多作品展现出较为悲伤的结局。最著名的莫过于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其中描绘了地质运动导致了日本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以及在地震发生后幸存的人进行的自救的故事。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反映日本人“物哀”的作品出现,更深层次的表明了地理因素对于日本文学中“物哀”的具体含义。并使其深入人心。

4.4日本樱花文化在“物哀”中的体现

日本的樱花十分著名,在樱花盛开的时节,多数日本人就会专程去欣赏樱花,樱花的颜色较为清淡,花期只有二十天左右,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樱花的美丽转瞬即逝并配合其清淡的美,往往让日本人流连忘返不能自拔,正是因为如此,才让日本文人“物哀”的文学意象下越走越远最终丰富了其具体内涵。从赞美樱花的歌曲中不难发现,大多是安凯樱花的凋零,这种悲观的情绪影响着日本人的思维和美学价值,例如在《伊豆舞女》的创作过程中,作者融入了一种奇妙的写作手法,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进行了描述,对舞女形象的描述虽然细腻但是也有着一种淡淡忧伤,也体现其“物哀”的美学思想,在日本人的熏陶下,它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

4.5唐文化對日本“物哀”的影响

如果说“物哀”的思想核心是在日本人的生存的环境出发展而来的,那么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则深受唐文化的影响,我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关于日本的历史记载古已有之,在唐代其思想文化交流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有很多遣唐使来到中国腹地,深厚唐文化的熏陶,久而久之,在融合了唐文化的思想内涵后,并融入了“物哀”之中。例如《源氏物语》中直接引用的唐诗就不下上百句。特别是白居易的诗句,语言伤感凄迷,非常契合的“物哀”的基本要求,因此就更加推崇白居易的作品了。可见日本文学中的物哀深受我国文化的影响,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风格[5]。

5、“物哀”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因为在某种形式上来看,日本的“物哀”文化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在世界上只有汉民族能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物哀”,是最能领会日本艺术美的民族,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很多留学日本的中国作家,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无论是从绘画还是诗歌方面,对于中国的作家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例如郁达夫就对日本文艺美进行过简单的概述“在清淡中出奇趣,简易里寓深义”。并做出了极高的评价“似空中的柳浪,池上的微波,不知其所始,也不知其所终,飘飘忽忽,袅袅婷婷。短短一句,你若细嚼反刍起来,会经年累月地使你如吃橄榄,越吃越有味”。其中我国近代的诸多文学巨匠都做出了积极地评价如戴季陶、周作人、鲁迅等,都对日本的文化赞不绝口,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总结:

总之,在理解日本文学中“物哀”的美学意义的过程中,要就结合其发展历程,进行相应的理解。其中就要和日本的地理环境联系起来,了解“物哀”的孕育的土壤,以及结合日本的发展历史和唐文化的具体内很进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层次的对日本文学中“物哀”的美学意义进行全面了解。

参考文献:

[1]赵宏涛. 浅析日本文学中“物哀”的美学意义[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2):71-72.

[2]毛树罗. 浅谈日本文学中的物哀传统美学理念[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3):90-90.

[3]尚学艳. 悲与美的盛宴--解读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美学[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 33(7):129-132.

[4]陈星好. 以悲为美——简述日本文学中的物哀[J]. 北方文学, 2016(22):61-61.

[5]王文娜. 日本的“物哀美学”对周作人散文的影响[J]. 北方文学, 2016(11):200-201.

猜你喜欢

日本文学物哀美学价值
以悲为美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现代城市雕塑的美学意义探微
论日本文学
中国画的高贵传统
《伊豆的舞女》中的“物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