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信息化教学中的运用实践尝试
2018-12-27吴晓明
吴晓明
【摘要】现代信息化技术逐步融于教育体系,教师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纷纷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由此诞生。在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框架的束缚,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实现了高职教学的信息化改革,成为高职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就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信息化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 高职 信息化教学 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218-01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逐步融入教学之中,在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促使高职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一、混合式教学的涵义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部分,进一步将其优化,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组织、引导、启发和监控学生学习的地位,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以此提升学习效率。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三个环节。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准备阶段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准备阶段分为两个步骤:
(一)设计、开发课程资源
设计、开发课程资源是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最重要的部分,决定了课程教学的成败。在课程资源设计、开发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计划将其拆分成结构合理且相互联系的若干模块,并提炼出各模块的知识点、技能点。教师要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并配以图片、视频,形成文本、演示文稿等微课资源,使教学更直观;对于技能点,教师也要将操作的具体过程录制下来制成微课视频,学生可反复观看。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收集并分类打包为课件库、视频库、案例库、习题库等教学资源。
(二)将微课资源上传到课程平台
在每一模块的学习开始之前,教师要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把该模块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评价方式、微课教学资源一同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以便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观看、学习、测评与反馈。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阶段
(一)学生自学环节
在每一模块学习之前,教师需通过课程通知发布该模块的学习内容与要求(即模块导学)。随后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资源,结合教材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学生在自学阶段,可以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助,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然后通过在线测评将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需及时统计学生的反馈,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为之后的课堂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是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阶段,主要是师生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互动教学活动,是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自学阶段的反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对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实践环节
教师在这一环节要依据学生的差异性,为他们提供具有层次性的辅助资源,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实践操作。在这一环节,教师按照小组进行任务分配,学生结合教师准备的辅助资源,进行团队合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与首创精神,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从而巩固知识,查缺补漏,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技能,为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多方位的教学评价
采用教师评价、自我测评、小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在每类测评中都量化考查内容,并给出评价内容、分值、给分标准等的描述,方便学生根据自己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自主安排本课程的学习。这种多方位的评价方式,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体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他们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充足的动力,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总而言之,混合式教学模式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网络平台学习与面授學习相结合,多角度地提供给学生辅助资源,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另外,教师还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万忠.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信息化教学中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7(3)
[2]许晓宇.高职实践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J].人才资源开发,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