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下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研究
2018-12-27余洁
余洁
摘要:习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到现代小学语文教材发展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阐释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语文教材发展的必要性,以“部编本”为例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应用体现,从而提出对小学语文教材各方面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语文教育中的文化道德方面的培养,高度认同传统文化和语文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延续至今,说明其本身具有强大的普世性和包容性。旧的语文教育理论需要不断反思、蜕变、创新,才能促进语文教育向前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可以给旧的語文教育理论带来不一样的生命力。
一、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语文教材发展的必要性
(一)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内在优势
中华传统文化是延续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历史证明它具有鲜活生命力、是中国思想精神的财富,能延续至今,说明它具有自身强大的内在优势。其中国学经典作品、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都是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在新时期蓬勃发展的优势所在。2014年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1]和2017年颁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两份文件分别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内容、原则等作了详细阐释,直接并且深刻的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所在。
(二)小学语文教材发展的外部需要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当前小学教育的优劣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发展迅猛的发展中国家,学校教育备受国内外关注。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工具,教材中课文编排、选文体现的思想内涵、插画、训练模块无一例外都起到教育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课文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是否利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而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是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徳以及人文精神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势必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应用体现——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一)传统文学及民俗作品篇目增多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较人教版教材课文减少的情况下仍然编入了许多传统文学作品如诗歌、儿歌,民俗文化如剪纸、皮影传统寓言故事等,还将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人文文化遗产纳入课本中。例如:一年级上册识字课文四《日月水火》[3]借助甲骨文和图片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启发了智力,认识了生字,又领略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拓宽文化眼界。中华传统美德渗透在各个模块中,例如一年级下册三十八页的口语交际模块中,引导学生使用礼貌用语“请”、“您”、“谢谢”等。
(二)课后练习由小格局转向大格局
课后练习题是巩固课文知识,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一环。以往的课后练习存在不能有效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紧紧围绕课本内容涉及等弊端,使学生不能开动脑经,举一反三,学一课就得一课,不会知识迁移。“部编本”针对这一难题,将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课文从课上搬出了课外,扩宽了课后习题的深度和广度,启迪学生的智慧。例如:一年级下册课文《端午粽》[4]课后练习题问到“你知道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和同学说一说”,课后练习从依课文答题转向课外知识扩展,编者的意图是希望学生不单只学习《端午粽》课文,而是要以课文作为了解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的一个引子。
(三)图画设计童趣童真,力求圆满和谐
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好奇心强、好动、感性思维为主的心理特征,随文配图既能有效的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还能辅助学生学习课文知识,感悟课文内涵。我国儒家思想讲求“和善”,力求“圆满”,图画设计在展现童真童趣的基础上,能做到完满的视觉效果,传递给学生的就是一种整体的思维理念。例如:一年级上册的拼音学习人教版旧版采取的是一图一音的形式,而“部编版”教材将要学习的几个拼音字母融合到一幅图中,力求圆满和谐,利于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四)中华传统美德渗透各个模块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世世代代的祖先们以其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敬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影响这一代又一代,但是,近几年却频频爆出中国文明和道德缺失的问题。例如:中国游客乱扔垃圾、浪费食物、大声喧哗;赡养老人问题等。教育是改善国民素质的最有效方式,教材则应肩负这一重责,细细翻阅“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可发现,无论是选文插图,还是练习模块,新教材将中华传统美德巧妙的融入其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例如:一年级下册以“请你帮个忙”为主题的口语交际任务,培养学生礼仪礼貌。
三、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语文教材发展的影响
(一)增强教材选文弹性,追求立意深刻
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庞大的作品库,有唐诗宋词、国学经典、元曲明清小说等等,这些作品都是经历过时光岁月的淘洗而留下的宝贵财富,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文化作品。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时,无论是依照体裁还是题材都有诸多选择。此外中华传统文化饱含丰富的思想,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等核心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敬老爱幼等中华传统美德;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等。会使文本解读立意更深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品格的修养。
(二)名师手绘教材插图,渲染文艺气息
文字与图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课文插图有利于启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国画、水粉画作为中国的国粹,绘画大师亲笔作画引入到小学课文中,使儿童感受国画之意蕴美、文雅之气,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提升艺术修养,又有利于宣扬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例如: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如果选择水粉作文章配图,相信更能体现出荷叶独有的气质。
(三)丰富教材训练模块,多形式高质量
将传统文化因子融入到训练模块当中,是现在教材创新点之一。学会有效利用传统文化各种资源,丰富课后练习形式,提高练习效果和质量。博物馆是展现历史文化智慧和伟大的最关键场所,课后练习可以利用这一资源辅助学生加深对诸如历史文物类课文的掌握。革命纪念馆可以帮助学生升华对革命事件或革命英雄的感悟。如:在“写作提示”模块,利用方格大小排列的方法彰显汉字的结构和书写法则;将名胜古迹融入到练习模块,激发儿童爱祖国河山之情。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语文教材带来的影响并不只是局限于收到的教学效果,对实现“中国梦”、提升国家软实力同样至关重要。
现今,在习总书记的积极呼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情形下,小学语文教材各方面都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教师教学的专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未来我们将要去探索和思考的是,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最大效度最巧妙融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中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4-04-02 (3).
[2]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 (6).
[3]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