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圣经》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及渗透
2018-12-27焦称称
焦称称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承载文化信息的载体,《圣经》作为西方文学的经典,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对英语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圣经》文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通过分析《圣经》语言,研究《圣经》文化对英语词汇以及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及渗透。
关键词:《圣经》;英语语言文化;渗透
一、概论
作为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也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支柱。其内容涵盖了政治、历史、宗教、哲学、地理风貌以及民俗民情等方方面面。《圣经》对整个西方文化影响巨大,作为英美文化的载体,英语语言也受到了《圣经》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圣经》文化已经渗透到了英语语言的很多方面,并且,对西方国家人们的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圣经》在英语词汇中的渗透
(一)《圣经》词汇在英语口语中的渗透
《圣经》中最常出现的“My God”、“My Jesus”“oh,Jesus!”、“My Lord”在现代英语中用来表达说话人的诧异、震惊、以及失望等心情。英语中还有一些表达感情色彩的口语表达形式如“bless me”(上帝保佑)、“God Almighty”(万能的主啊)、“I am the blessed on”(我是个幸运儿)等也都出自于《圣经》。还有一个词“Hell”,也常出现在口语中用于表达生气,不耐烦。如例句“what the hell do you do?”“你到底做了什么?”用于表达说话人的气愤和不耐烦。
(二)《圣经》文化对英美人名层面的影响及渗透
西方国家在孩子出生后通常依照宗教礼仪为孩子洗礼,赐名。这些神职人员通常会依据孩子父母的喜好选择一些《圣经》中的一些名字为孩子们起名。如英语中非常常用的名字“Mary”即来自于《圣经》中圣母玛利亚(耶稣之母)之名。耶稣之父Joseph也常常为英美人为其男孩儿起名所用。“Sarah”为亚伯拉罕妻子的名字。再如,“David”则为犹太民族英雄。而耶稣的十二门徒(除了Judas之外),“James、John、Peter、Andrew Thomas”等也常为人们起名时所用。美国总统中也有引用《圣经》中的名字,如亚伯拉罕.林肯,约翰.肯尼迪,这些名字也来自于《圣经》。英美人名中与《圣经》中人名接近或者相似的可谓是俯拾即是。也足以可见,《圣经》对英美国家人名的影响是巨大的。
(三)《圣经》文化对英语习语的影响及渗透
习语是语言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固定形式,反映了早期人们的思维形式以及价值观念。英语习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圣经》。《圣经》中有一部分经典经过长时间的流传,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并形成了英语习语,从而给英语这门语言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促进了英语语言的发展和进步。以下习语均来源于《圣经》,也足以反映除了《圣经》对当代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之大。
《圣经》中,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并为他们创建了伊甸园供他们居住。上帝吩咐亚当夏娃,伊甸园中的所有果子,唯有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实不能吃。然而夏娃不听神谕偷吃了这课果树上的果实,并且把果子给她丈夫亚当吃,亚当因心怀恐惧不小心有一片果肉哽在了喉咙,留下了结块。自此,亚当的脖子前段就留下了“喉结”。英语习语“Adams apple”即来表示男人的喉结。
再如,为人们所熟悉的习语“诺亚方舟”(Noahs Ark)也是来自于《圣经》。《圣经》中提到,上帝创造了人类,并要求人类能够供奉他,敬畏他。然而世界上的人口越来越多。人们也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利益而忽略了上帝曾经给与的恩赐。世界上到处开始弥漫着罪恶和暴力,因而上帝决定惩罚一下人类,让洪水毁掉所有生灵。但是上帝看到Noah为人正直,尊重上帝,于是在发起洪水之前安排Noah一家人自己建造一艘船并按照上帝的旨意带领他的全家、一些飞禽鸟类以及足够的食物进入方舟,地上的洪水持续 150 天,地球上的生灵无一幸免,唯有诺亚以及他的家人躲过了这一劫难。基于这样的典故,人们就将“诺亚方舟”(Noahs Ark)用来表示“避难所”。
英语中类似的习语很多。比如,“The apple of ones eyes”出自于《圣经》旧约“keep me as the apple of the eye”。原意为“如同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我”。此处的“apple”相当于现代英语中的“pupil”,或因瞳孔和苹果一样都是圆的,apple用来表示“瞳孔”。所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心爱的人或东西。现代英语中,“the apple of ones eyes”表示“掌上明珠”“心爱的人或物”。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习语出自于《圣经》。例如,“as wise as Solomon”(“象所罗门一样聪明”)用于表示“智慧過人”。再如,“writing on the wall”常见于文学读本,用来表达“灾祸即将来临”,字面意思为“墙上的字迹”,如果不读《圣经》,很难明白其中的含义。《圣经》中讲到古巴比伦国王Belshazar在宫殿设宴,突然看到一个神秘的手指在宫墙上写了一些看不懂的文字,后来由预言家告知表示“大难临头”。正如这位预言家所说,Belshazar国王当晚被杀。“the writing on the wall”即演变为一个习语,用来表示“灾难即将来临”。
来源于《圣经》中的英语习语可谓是俯拾即是。如Crossing the Red Sea(圣经中指越过了红海,现代英语中表示化险为夷),Raise Cain(Cain是《圣经》中的一个人物,因嫉妒心杀害了弟弟,现代英语中表示“找麻烦”,“大吵大闹”)。“the last supper”(最后的晚餐)用来表示“永别之宴”。这些习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为我们了解西方人的思想,价值取向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三、《圣经》对西方文学作品的影响
《圣经》对西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语言文字上,其对文学作品的创作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一部基督教经典著作,《圣经》的故事、典故在西方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并影响着这些文学家的文学创作。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在其十四行诗中引用《圣经》典故多达十四处,文学界曾有过一个说法“没有《圣经》就没有莎士比亚”。
《圣经》中描述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的幸福生活,这些只是伊甸园生活的表象,在亚当、夏娃吃了禁果之后的负罪感和恐惧感与此之前无忧无虑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就是在偷食禁果之后他们陷入一种更为孤独、迷茫的境地。而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伊甸园》正是表达了这一深层内涵,揭示了一切邪恶都源于无知。
美国著名作家Nathaniel Hawthorne 在其代表作《红字》中引用《圣经》中的典故描写海斯特胸前的红字“比烙印在该隐额头上的印记还要难以忍受”。而“该隐的印记”出自于《圣经》中的典故。《圣经》中,上帝惩罚该隐杀害其兄亚伯(因上帝看中其弟亚伯的供物,该隐为此心生记恨。在与其弟争执见将其弟亚伯杀死)。上帝耶和华因此给该隐立了一个记号,让他用于受到痛苦和诅咒。作者以此来表现海斯特虽个性坚强,但却时时受到红字的折磨,其痛苦难以想象。
由此可见,《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四、总结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圣经》文化作为西方经典,对于西方人的语言以及思想、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圣经》文化已经渗透到了西方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念。只有深刻理解领悟《圣经》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文化,掌握英语语言知识。
参考文献:
[1]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研社,2008:108.
[2]连淑能.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兼论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