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刻板印象下的杀马特文化困境

2018-12-27孙祥云

北方文学 2018年30期
关键词:马特边缘化刻板

孙祥云

摘要:杀马特文化是一种青年亚文化,面临着主流文化驱隔不断被压缩变形,社会大众对它产生负面的文化刻板印象。本文想要探讨形成这种杀马特文化刻板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一困境。

关键词:杀马特;亚文化

杀马特这一次源于英文的smart,翻译为中文为杀马特,原本的含义是聪明、时尚,但“杀马特”从“smart”翻译成中文,却变成略带贬义的意思。大众上对杀马特的理解是這样一个群体:留着怪异发型,穿着夸张,佩戴古怪,浓妆艳抹,气质诡异,来自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的“90后”青年。本文将杀马特文化定义为是一个青少年为主体,网络自拍照为主要传播载体,浓妆、五颜六色长发、个性古怪服饰为特征符号,给大众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文化现象。

杀马特的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它所代表的是一种另类甚至是怪诞的青年形象,这群另类青年正不停不断挑战大家的审美神经,他们被称为“杀马特家族”。在中国正式发展始于2008年,是结合日本视觉系和欧美摇滚的结合体,喜欢并盲目模仿日本视觉系摇滚乐队的衣服、头发等等。“杀马特”的“炼成”受到了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间城市“90后”非主流文化的传染,而城市“90后”非主流文化则沿袭自欧美国家的青年亚文化。

杀马特文化目前所所呈现的主要有三个特征,“山寨性”、封闭性、边缘化。

从文化角度来看,“杀马特”现象具有“山寨性”的特征。杀马特文化最早模仿早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日本视觉系摇滚。这些“视觉系”歌手演绎摇滚乐时,化妆极为浓重夸张,异于常人的衣着打扮,加上华丽的舞台效果,给大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杀马特的模仿单纯盲目的模仿日本视觉系外表,没有保留其音乐风格中追求一种虚幻和死亡的意境的审美情趣,而且就外形来看,也属于比较低劣粗糙的模仿,因为,杀马特文化被一般被认为是像“山寨货”一样被认为是模仿、复制的假冒品。

其次,杀马特文化就其自身的特点来看,具有强烈的封闭性。天涯论坛的帖子《冒死卧底一年,揭露你不知道的杀马特家族!》,如题目所示,发帖人叙述自己加入杀马特家族卧底一年,以此贴为大家揭秘神秘的杀马特家族,引起超高的点击和讨论。这一方面反应了外界对杀马特这个群体的好奇,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杀马特群体的封闭性。正如这篇帖子中楼主回答提问,是否害怕杀马特成员“报复”时,楼主回答他们一般不会逛主流的论坛,如天涯、豆瓣、知乎等等。所以,被“报复”的可能性非常小。

第三,杀马特文化具有边缘化特征。因为杀马特自身文化的山寨性,他们从一开始的以夸张低劣的造型吸引眼球,在大众眼中走的是哗众取宠的路子,因此他们不受主流文化待见,被边缘化。大众即使绝大多数人对他们不了解,也会主观的认为其“土气”、“低劣”,同时生产这些杀马特文化的青年他们中很多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90后青年,而人们对“农民形象”的认知通常停留在朴实、本分,这相悖的更是让他们无法被社会大众接受。他们一方面成为“花枝招展”的城里人,但是,另一方面城市文化并没有接受他们,认为他们“土气”未脱,是被调侃被嘲讽的对象,让他们处于尴尬的边缘化地位。

因此杀马特文化主要面临以下三种困境,第一,杀马特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内群体发声少,是一个需要被了解的存在。第二,杀马特文化有很强的山寨性。缺乏创新,没有核心价值。第三,杀马特文化目前处于边缘化地位,是被调侃和嘲讽的对象。

本文从杀马特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在对抗主流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负面文化刻板印象来探讨杀马特文化困境。

首先,亚文化(Subculture)是通过风格对主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建立认同的特殊文化方式,往往涉及边缘文化、弱势群体对主文化和权力的抵抗。伯明翰学派提出,“亚文化是更广泛的文化内种种富有意味而别具一格的协商。他们同身处社会与历史大结构中的某些社会群体所遭际的特殊地位、暧昧状态与具体矛盾相应。”从亚文化的概念不难看出,亚文化普遍具有风格化、颠覆性与抵抗性的特征,它通常将另类、风格化的符号作为其重要的表征。由于“杀马特”群体主要由青少年构成,且“杀马特”现象具有亚文化颠覆、抵抗、边缘化、风格化等特征。

因此,杀马特文化属于一种亚文化,更准确的是杀马特现象是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一方面杀马特成员通过夸张另类的装扮区别于上一代他们父辈的农民形象,显现出主流文化的抵抗。但这种抵抗的效果甚微,让他们成为农村人眼中的“城市人”,城市人眼中的“农村人”,怪异、格格不入变成对他们的普遍印象。另一方面主流文化给杀马特文化贴上各种负面的标签、媒体的负面报道和网络上的攻击语言,“杀马特”群体已从中国网络中的主流社区撤退到QQ群,他们成为活跃、嘻杂的主流网络平台中“无声”的一群人。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其抵抗性,这是主流文化对杀马特文化的一种收编。

从以上两种角度和现象来看,现在谈及杀马特大多都是负面的形象。因此,我们可以推论,我们对杀马特文化形成了固定的负面的文化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在英文中被称为“stereotypes”,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一般指在选择及建构未经发展的、概括化的符号,将社会族群或某群体中的个别成员予以类别化的做法。刻板印象的认知功能主要体现为一下三种,一、减少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认知努力;二、推断不可见的特征;三、解释过去的事情,预测将来的事情。因此,刻板印象本身包含了一定的社会真实,所以,它通常成为人们简化认识过程,迅速适应环境的手段。但是,这种固定的、高度概括的方式不但有可能是片面的,而且很难随着现实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它往往阻碍人们看到新的现实,接受新的观点,结果导致人们对某类群体的成见。

所以,基于文化差异的文化刻板印象反应的现实也可能不符合现实。这里的原因包含了杀马特文化给一般人的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自身的封闭性,但是同时由大众的片面感知,并没有去深究其中的内涵,所有形成了种种的刻板印象,所以,大众对杀马特因此如何解决对杀马文化种种的妖魔化怪异负面的文化刻板印象成为当务之急。

要扭转对杀马特文化的刻板印象,一方面需要这个群体自身的发声和改变,另一方面主流文化不应该一直采取负面的手段的漠视和打压这个群体,而是应该积极引导这个群体的发展。

首先,这个群体自身要发声,在《冒死卧底一年,揭露你不知道的杀马特家族!》楼主所展现的真实的杀马特青年并没有外界所传言的妖魔化。他们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如禁止成员辱骂,禁止在群内发广告,禁止发带有黄色信息的消息,自觉维护杀家形象等等,都表明这个群体有自身的约束性,而且“杀马特”群体结构具有较强的闭合性,因此体现出犯罪率较低的特点。由此可见,对于“杀马特”群体而言,“杀马将”现象与其他具有独特、个性风格符号的亚文化现象一样,是他们选择展示自我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外界没有强烈的排斥下,这个群里主动发声,去展示自身正面的形象。

另一方面主流文化不应该一直采取负面的手段的漠视和打压这个群体,而是应该积极引导这个群体的发展。大众普遍认为“杀马特”现象是对日本视觉系的误解和错误模仿,阴郁、血腥的图片弥漫着厌世、消极、死亡的情绪,过于追求视觉快感和情感宣泄,使“杀马特”现象在形式和意义上日渐呈现出低俗化的倾向。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加强网络监督的力度,筛查不良信息,减少杀马特文化中低俗化文化的宣扬。同时,社会媒体对杀马特不应该采取封杀态度,而是批判性、有选择性的报道。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重要,提高青年对对媒介信息的辨识度和批判能力,对文化的自身鉴别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龙,曾一果.仪式抵抗:青年亚文化与“新人类文学”品格.文化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4.

[2]张天潘.“杀马特”:一个需要被了解的存在[J].南风窗,2013,4.

[3]张柠,霍燕.小清新的审美趣味与生活姿态[J].文化研究,2013,14.

[4]张淑丽,张艳秋.透视“杀马特”: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2 (2):62-63.

猜你喜欢

马特边缘化刻板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心中的玫瑰
关于文学边缘化的不同看法
学困生元刻板印象结构探索与问卷编制
马特·波莫:不光有颜值
农民工陷于“双重边缘化”困境
萨娜的“边缘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