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诗教”作用探析
2018-12-27林燕玄美顺李昕昕
林燕 玄美顺 李昕昕
摘要:孔子非常重视诗教,古为今用分析背后的原因,可以让现代人明确新时期对青少年进行诗教的主要目的所在。诗教的目的是让大家在耳濡目染当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体会到诗意的人生,体会到人文关怀,这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诗教;诗意栖息;社会和谐
无论是在教育界还是非教育界,很多人提倡诗教,是否教学生几首诗就是诗教,是否让学生背过尽量多的诗就是诗教,是否诗教就是诗歌的教育。诗教的作用到底在哪里?这些都是诗教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孔子重视诗教
(一)诗的来历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为什么孔子如此重视诗的教育。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是人们思想的一种展示。现在人们提起写诗,会觉得“高处不胜寒”,似乎离我们的现实太遥远,其实不然。想想《诗经》(西汉前称之为《诗》)如何形成的?是孔子从上千首歌曲里编辑整理出来的。换句话说,这些所谓的诗,其实都是歌曲。经过岁月的洗刷,词保留下来,曲子已经被忘记。
举个例子,《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国风,反映的是民情民风的歌曲。雅是宫廷朝会时高雅的乐歌。颂是祭祀所用,多为歌颂祖先功业。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我们现在的歌曲基本上还是分这三部分。风,可以指老百姓传唱的流行歌曲。雅,阳春白雪的歌曲,但是一般老百姓不容易传唱,像《我和你》。颂,是在重要场合演奏或者演唱的乐歌,如《国歌》《国际歌》等等。再过上千年,这些歌的调子也可能流失,仅剩下歌词。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繁盛的一个时期,现在民间还流传着唐朝著名诗人让歌妓演唱自己歌曲的一些故事。如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三人通过歌妓演唱自己的诗歌来评判谁的诗词创作更胜一筹。从中可以窥见,现在著名的唐诗也是配乐演唱。但是经过岁月的洗礼,诗词留下来,曲子已经消失。
(二)孔子对诗教的重视
为什么孔子如此看重诗教?因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可以用来抒发情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情绪或者体察民情民风,可以用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讽刺不平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唱歌,因为唱歌恰恰可以达到上面所讲的作用。可以抒发感情,即“诗言志”。人们总是在高兴的时候不由自主哼起欢快的歌曲,在悲伤的时候听听某些抒情的音乐,这就是诗的作用。并不是会写诗才是诗教。
从这个角度讲,诗歌教育是对人内心灵魂的教育,也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孔子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先秦文化不发达的情况之下,诗歌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诵读和写作诗歌可以抒发感情、启迪智慧,达到人文关怀的目的。时至今日,虽然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但是“诗言志”的作用依然不减当年。
二、诗意的栖息
(一)君子不器與诗意栖息
20世纪存在主义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的栖息”,这与孔子的主张不谋而合,诗教的主要目的就是“诗意的栖息”。诗意的栖息,即人不能被物化,变成某种东西的奴役,变成无感情的动物,要通过艺术来抵制生活的刻板。这与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道理想通,人不能成为一种器具,不能过于功利,只衡量它能不能盛水,能盛多少水而已。道家思想里有“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与之也有相通之处。
(二)保持内心的热忱
如果有一天觉得什么都无所谓,那么自己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变成了乡原,变成了无是非概念的老好人,也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热忱,活着或者死去真的就成了一个问题,也就意味着活着和死去没有什么区别。活这个字是由一个水和一个舌组成,是让我们要像水一样灵动。“智者乐水”,去亲近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找到诗情画意,找到活着的乐趣。老子也说上善若水。舌头这个意向是很有趣的,他比牙齿硬,却比牙齿存留的时间长,这是在告诉我们,活着要从柔美中找到乐趣,即以柔克刚。“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就是我们的一颗心,这颗心时时刻刻要温暖,“热心肠,热心肠”,心时刻是热的,无论从物理上还是精神上来说是同样的道理。
从以上可以看出,诗教的最终目的不是教会写诗,唐朝诗歌如此繁盛,出名的诗人毕竟是有限的。诗教也不仅仅是会背诗,多进行知识的储备是应该的,押韵的诗歌易于朗读和背诵,确实是很好的学习资料。
诗教的目的是让大家在耳濡目染当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体会到诗意的人生,体会到一种人文关怀,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从而达到自然流露的彼此的尊重,也只有这样才能根本上解决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陈霞.孔子诗教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