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8-12-27张倩

北方文学 2018年30期
关键词:俄语培养模式一带一路

张倩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传统单一型俄语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在实际运行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江苏师范大学圣理工-中俄学院的办学经验,分析了传统单一型俄语人才培养和“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差异,并对如何培养“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俄语+专业”;“一带一路”;培养模式;中俄联合办学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按照新发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三条路线,其中两条都与俄语密切相关,同时,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中国和俄罗斯必将在能源、交通、电信、科技等专业领域展开广泛合作,这一切都预示着新一轮的俄语热正在到来,“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必然会激增。然而,近些年来,国内俄语教学大都还停留在纯粹的俄语语言文学人才培养上,这就造成传统单一型俄语人才供给过剩,而“俄语+专业”双精通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

因此,以俄语为依托,同时又具备其它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了近几年各大高校俄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江苏师范大学圣理工-中俄学院作为全国中俄联合办学的先行者,以培养“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先后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等多个俄罗斯高校展开合作,推出“俄语+金融工程”、“俄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俄语+工业设计”、“俄语+电子科学与技术”、“俄语+电子信息工程”的跨专业外语人才,为各大高校提供了借鉴。

一、“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俄语界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理论研究已逐步成熟。复合型人才,即“俄语+专业”型人才,其中“专业”是可变项,文科方向可选择经贸、法律、新闻、历史、文学等课程,理工方向可选择地理、生物、工程等课程,它克服了传统俄语人才培养模式过分强调理论而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应用性差、适应性弱的问题,符合社会对于多元化人才的要求。但从近些年的具体践行和实践来看,“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所真正培养出的“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且质量不高,究其缘由,是因为大部分高校在教材选择、教学模式、师资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可以说,“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仍处于实验阶段,关于它切实可行的道路仍需继续探索。

二、传统单一型俄语人才培养和“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差异

传统俄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单一,知识结构狭窄,其侧重点仅仅是俄语语言文学的学习,而“俄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求语言技能,还需要掌握专业知识。但无论是传统俄语人才,还是“俄语+专业”人才,都脱离不开俄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只是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同。

传统俄语人才作为俄语语言文学单一型人才,主要流向教学、科研等工作岗位,因而要求学生从理论角度深入研究并掌握俄语综合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文化、文学、国情等。而“俄语+专业”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仅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俄语基础,实现语言交际功能后,以俄语为工具扩展专业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以简单掌握俄语知识来降低俄语学习的要求,而是摆脱纯粹俄语学习的束缚,从专业角度对之进行升华,因此,在俄语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对“俄语+专业”型的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即熟练掌握专业领域的俄语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而借助俄语学懂专业课程,这正是我们探索“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标。

三、探索“俄語+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选择有针对性的教材

目前,国内各高校使用的俄语专业教材大都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俄语》或黑龙江大学编写的《俄语》,其注重语言知识讲解,文章偏文学性,并不适用于“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俄语教学。另外,国内市场上具有专业性质的俄语教材匮乏,且因国内各高校和俄罗斯各高校合作专业不同,教材不具统一性。针对这一现状,我院借助中俄联合办学的优势,引进优质俄语原版教材《走进俄罗斯》,并积极编写适合本院学生学习的专业性俄语教材《工程俄语文选》和《理工俄语阅读》,两种教材相互辅助,配合使用,必将事半功倍。

(二)建设双通型的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人才呼吁高素质的教师。既然所授课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俄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那么授课教师也需是“俄语+专业”的双通型教师,他们不仅要为学生传授俄语知识,还要为学生解答专业问题。然而,双通型师资的建设仍然是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无法完全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积极组织本院俄语教师到相关专业学院接受专业培训,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打造一支跨学科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此外,从相关企业或行业中聘请具有良好俄语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高端人才到校任教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三)创新教学模式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绝不是语言和专业的简单相加,而是将两门学科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精沟通、强专业,真正地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相应地改革传统单学科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做到语言、专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作为中俄联合办学院校,我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采取了“合作式”教学模式。所谓“合作式”教学,首先是教师的合作,中方教师具有母语优势,而俄方教师能为学生提供优越的语言环境,因此,可在俄语教学中采取中方教师为主,俄方教师为辅,而专业教学中则以俄方教师为主,中方教师为辅的合作式教学模式,构建一支优化平衡的教师团队;其次是资源的合作,学生接受中方基础理论教学后,可通过联合办学这一便捷途径,赴俄方实训基地进行实践培训,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专业技能和俄语水平的双重提升。

(四)优化课程设置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环节,而本院实际情况是课程设置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由于我院目前招收的大都是无俄语基础的“零起点”学生,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俄语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衔接。入学1-2年为俄语基础课程学习和强化阶段,学生需能完成正常的语言交际,但在此期间,不可完全顾语言丢专业,而应同步开设先导性的专业课程,为学生在高年级阶段使用俄语学习专业夯实基础。此外,因合作办学的特殊性,中俄双方在各自的课程设置上也存在差异,所以,中俄双方还需就国内课程和俄罗斯课程的衔接问题仔细研究、多加沟通。

“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高校俄语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也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输送了大批实用型人才,但作为一种新兴的培养模式,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

[1]佟颖.“一带一路”形势下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沈阳师范大学俄语专业为例[J].中国俄语教学,2016 (3):88-92.

[2]贾旭杰,宫楠.“专业+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5 (01).

[3]王霞.中俄合作办学模式下专业俄语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杂志,2017 (6).

[4]寇小桦.全人教育理念下俄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高教论坛,2016 (11).

猜你喜欢

俄语培养模式一带一路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
今日俄语:语法领域中的积极过程*——“今日俄语”系列研究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