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带来的美国梦幻灭
2018-12-27刘婷
刘婷
摘要:二十世纪的美国车水马龙、喧嚣繁华,然在其背后,却暗藏着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利己主义、谎言、迷惘、欺诈充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人公盖茨比与《人性的污点》的主人公西尔克正是在此种背景下,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从他们身上,两位作家也暗示了美国梦的幻灭。
关键词:谎言;盖茨比;西尔克;美国梦的幻灭
一、美国梦的深刻内涵——真诚
美国梦产生于美国殖民地时期,是独属于美国的文化思想源头。受迫害的清教徒们为生存,来到美洲大陆探险。他们惊异于美洲这片乐土,没有阶级,没有桎梏,没有约束,拥有着无限机会。他们梦想着在新的大路上建立一个没有英格兰国王、主教、贵族的国家,清教徒视自己为上帝的选民,选民通过自己的真诚的辛苦劳作,获得物质的成功,这是一个理想中的黄金联邦国,是一个新的伊甸园,人们通过自己的美德能实现自由、民主、平等和一个完美的人生。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梦”实现的第一人,也是迄今为止“美国梦”实现的典范。他的《穷理查德历书》和《富兰克林自传》确定了“美国梦”的内容与实现方式,体现了“美国梦”的成型。在《穷理查德历书》一书中,富兰克林塑造了一个幽默的理查德形象并收录了很多格言、警句和谚语,用朴实的语言向世人传授诚实、正直、节俭和勤劳等能使穷人致富的品质,这些品质被看作是实现“美国梦”的主要途径。
二、西尔克谎言揭穿,美国梦幻灭
《人性的污秽》是由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创作的美国三部曲中最后的一部。小说以幽灵作为主人公身份的隐喻,对二十世纪末期的美国社会道德现状进行了深刻的探索,揭示了谎言掩盖下的美国梦必然破灭的事实。
主人公西尔克是一个出生在霍華德的黑人,他经历了与白人姑娘斯蒂娜恋爱的失败,也曾被白人妓女赶出妓院。作为一个黑人,他的遭遇让他不断思考自我的身份。为了能够事业有成并踏入上层社会,在经历了作为黑人受尽歧视的日子后,西尔克终于扫清了一切有碍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障碍,包括自己的种族身份。他割裂了自我与家庭的关系,背叛了父母和兄弟姐妹,掩埋了真实的黑人血统,以犹太人的身份参军、入学、成家立业。最后成功地当上了雅典学院的一名文学教授。在此程度上,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他凭借极浅的肤色成功地以一个犹太人的身份进入美国社会,几乎隐姓埋名地度过了自己辉煌的一生。然而,一次偶然的课堂点名,让他被诬陷是一名种族主义者,从此陷入无尽的深渊。对于两个从未上过课的学生,西尔克在课堂上问到,“有谁认识他们吗他们究竟是真有其人还是幽灵!”由于他使用了“幽灵”这个词,因此为自己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乃至最终的死亡。因为“Spook”在美语中既有“幽灵”的意思,也有“黑鬼”的含义,而两个缺席的学生恰恰是黑人。于是,西尔克被诬为一个彻底的种族主义者。
有着黑人血统的西尔克始终以犹太人的身份自居,隐瞒了一切,他的前大半生都生活在自己编造的谎言之中。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幽灵”。之后,内心孤独的西尔克徘徊在社会的边缘,在遭受放逐后成为一枚被废弃的棋子,最终走向灭亡。
三、“绿灯”的破碎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品。他用细腻的笔头深刻地诠释了二十世纪20、30年美国年轻一代的迷惘,以及喧嚣繁华的爵士时代年轻一辈追寻美国梦失败的真正源头。
主人公盖茨比,真诚、纯洁、和善,一生都在为他内心当中的那一盏“绿灯”而苦苦追寻。为追寻“绿灯”,短短几年之内,他由一个少校军官蜕变成一名大富翁,意在通过金钱抓取心中的净土。然而,随着菲茨杰拉德犹如拉开面纱似揭开盖茨比神秘的出身背景,读者便能通过尼克的视角,隐隐地察觉到,盖茨比是撒了一个弥天大谎。“我好不容易才忍住没有笑出声来,因为他说的话实在令人难以置信,都是些陈词滥调”。尼克的内心独白让读者彻底明白,盖茨比通过不正当的方式致富,物质上的确达到了成功,他努力营造着黄金的宫殿和热闹的聚会,然而对这一切享乐喧闹,他又毫无兴趣。他致富的目的很单纯:追寻当初纯真的梦想,然这个梦想在金钱的谎言之下,伴随着盖茨比的死亡,最终化为烟缕。
四、没有真诚,美国梦必然破灭
浮华喧嚣的美国二十世纪,外表繁华无比,奢华无限,而内部却早已物质残绕,精神颓废。20、30年代的盖茨比想在一个金钱充斥的文明社会寻找精神寄托,却披着谎言的战衣,掩饰背后的不堪,追寻的美国梦到头来是一场虚幻。90年代的西尔克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以为自己已经撰取到了美国梦的果实,却不曾想一辈子拼搏,却在一朝一夕枯萎。两位作家怀着忧伤,悲悯的情怀,意图唤起美国人民,曾经用真诚铸造的纯真美国梦的果实,在物质充溢、谎言弥漫的文明社会中,不会长久,甚至说不上存在。道德的虚伪拯成就不了一个健康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黄文红.美国梦的幻灭[D].厦门大学,2009.
[2]高艳萍.“倾听自然与秘密”(代译序),《人性的污秽》[M].刘珠还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7.
[3]占英.论菲茨杰拉德小说人物的迷惘性[D].暨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