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莫里森小说《爱》中比尔·柯西的人物分析
2018-12-27李续红
李续红
摘要:作为一名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对处在社会边缘的美国黑人女性十分关注和同情。作为她的第八部小说,《爱》主要讨论的是家庭之爱和种族文化创伤。至今,学者们主要是从心理分析学、原型批评、种族批评等角度展开研究。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小说中人物的关系方面。关于小说中黑人男性的研究则比较少。所以本论文主要分析小说中主要黑人男性比尔·柯西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小说。
关键词:比尔·柯西;《爱》;正面性格;负面性格
托尼·莫里森,生于1931年,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性作家,至今已出版十一部小说。《爱》是在莫里森成名之后出版的人生第八部小说。同时,她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所有小说都是与黑人生活相关的。母女关系、夫妻关系、姐妹情以及身份认定都是小说探讨的主题。同时这样的话题也吸引了众多学者研究和分析。小说《爱》被认为是莫里森作品中意义最为深刻、黑人女性感情矛盾性最为显著的一部。小说同时呈现给读者爱的双刃剑特点—给人温暖也伤人内心。扭曲的爱是小说的主题,如同时间线条串联起整个背景和人物关系。小说不仅仅表现出个人创伤,同时也反映出了整个黑人种族的无助和精神缺失。比尔·柯西作为中心人物在这场爱的战争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本论文主要分析的是比尔·柯西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从他在家庭中的作用以及对待家人的态度上来讨论人物性格上的正面能力和负面影响。
一、性格中的正面性
比尔·柯西是一个复杂的人。作为黑人男性,他与丝克镇上的其它男性而言是与众不同的。柯西是富有的,而他的富有也为自己积攒了好人缘和好口碑。几乎所有的当地人都记着他的好。他的积极向上的性格影响着所有人。
当地居民眼中的柯西是个慷慨又善良的人。虽然是个地方首富,却平易近人,从不装腔作势。只要有人遇到困难,柯西都乐意帮助。同时,柯西对自己的员工也是十分照顾的。维达在柯西酒店工作时,从未想到柯西愿意为自己的工服买单。然而柯西已然了解维达的家庭情况,认为这样做可以帮助她减轻负担。在维达的眼中,柯西永远都是优雅、迷人的。“最好的时光”,作为柯西的口号是他对所有顾客的承諾,更是他热情好客的表现。他的富有号召力的言语和满满的自信无形之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使人们相信战争和低迷终会离去,欢乐与幸福是属于他们的。
柯西的正面性格贯穿整个小说。通过维达和L 的回忆,读者可以看到一个英雄式人物。对待陌生人和善,对待周围人慷慨。柯西的正面性格为他赢得了极好的声誉,同时也与其负面性格产生了极大的对比。
二、性格中的负面性
比尔·柯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柯西在一定程度上是缺少爱的。在当地人的眼中,他是一个善良,慷慨的人。但是对自己的家庭而言,柯西却是个不负责任,甚至有些专制的人。柯西无形之中发动了家庭战争。
作为父亲,柯西更像一个长官。儿子比利一直生活在取悦父亲的阴影中。这样的影响使得比利的性格更加内向。比利没有自己的思想,也无法左右自己的选择和生活。而对于梅来说,柯西甚至没有关心过她的辛苦。这样的梅似乎天生就是为柯西家服务的。柯西忽视了家人的存在和感受。作为丈夫,柯西并未尽到对妻子的责任。留心对他而言更像是一个领养的女儿,而不是妻子。此外对于孙女,柯西似乎并没有真正爱过她。在柯西家中,爱是如此的扭曲。柯西内心有着黑暗的一面,这在他猥亵幼年留心时已然表现出来。柯西出于同情和对年轻少女好奇的心理与留心结婚,然而这并不是爱。在柯西心中,留心是作为抚养的妻子,是对黑人女性控制的一种表现。柯西摧毁克里斯汀与留心少女时期最美好的关系,将留心置于一场无休止的爱的战争。
比尔·柯西的一生是个传奇。所有的人都会记得他的慷慨和优雅,甚至是家中的三个女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柯西的负面性格给家庭带来了仇恨和斗争。因为柯西的不负责任和漠视,柯西家族一步步走向衰落。家中三个女人为获得柯西遗产不惜大打出手。这样破碎的家庭源于柯西潜意识的内心麻木和无视,也证明了柯西性格负面的影响。
三、结论
虽然小说《爱》意在表现人性爱的美好,但从书中人物关系来看,作者更试图揭示爱所带来的伤痛和创伤。莫里森将这个黑人中产阶级家庭置于民权运动大背景之下,意在反映整个黑人种族的精神创伤。柯西家族中,每个人都是创伤病人。他们渴望爱,争夺爱。
作为一个富有优雅的黑人男性,柯西对东海岸的每个女性都具有吸引力。他的积极性格为自己赢得了周围人的认可和崇拜。然而对于自己的家庭,柯西却是个失败者。他无形之中引起了家庭战争,负面性格揭示内心黑暗的一面。总之,柯西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同时他也是典型的二战后黑人男性。
参考文献:
[1]Caruth,Cathy.Unclaimed Experience Trauma,Narrative and History[M].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6.
[2]Morrison,Toni.Love[M].New York:Alfred A.Knopf,2003.
[3]杰弗里·C.亚历山大.迈向文化创伤理论[J].王宏志译.文化研究,2011 (00).
[4]陶家俊.创伤[J].外国文学,2011 (4).
[5]托尼·莫里森.爱[M].海口:南海出版社,2016.
[6]向玲玲.“创伤批评”国内外研究综述[J].外国文学动态,2013 (3).
[7]王霞.国内创伤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综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6 (3).
[8]王钰.托尼·莫里森《爱》中的创伤叙事[J].湖南学院学报,2017 (4).
[9]赵冬梅.心理创伤的治疗模型与理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 (3).
[10]张良红.爱的扭曲与回归:解读小说《爱》中黑人女性的成长[D].兰州大学,2007.
[11]朱新福.托尼·莫里森的族裔文化语境[J].外国文学研究,2004 (3).
[12]施琪嘉.创伤心理学[EB/OL].8June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