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话与现实的完美融合

2018-12-27林莉

北方文学 2018年30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童话

林莉

摘要:本文运用现实主义理论,从细节的真实性、人物的典型性以及描写的客观性三方面对奥斯卡·王尔德的代表作《快乐王子》进行深入剖析。《快乐王子》中大量的细节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问题:贫富两极分化,人情淡薄。王尔德笔下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快乐王子象征个体慈善家,市长代表资产阶级。虽然《快乐王子》是一篇童话故事,但它并不像传统童话拥有完美结局,王子的悲哀反映了现实的黑暗。笔者认为该部作品是童话与现实的完美融合。王尔德借助童话的面纱,展现现实世界,揭露社会的黑暗面,规劝读者向善。

关键词:《快乐王子》;现实主义;童话;现实世界

奥斯卡·王尔德堪称英国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其文学成就涉及散文,诗歌,童话,小说,戏剧等诸多领域。作为唯美主义的倡导者,王尔德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并极力在其艺术作品中践行唯美主义。他最先将唯美主义与童话这一文学体裁相结合,细品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不难发现,貌似与现实无关的唯美主义形象,实则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抨击着现实的黑暗面,规劝读者积极向善。

一、现实主义

自19世纪30年代起,西方文学艺术领域刮起了一股现实主义浪潮。现实主义者提倡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去观察世界,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细致描写,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以下三大特征:一、细节的真实性。大量真实细节的描绘,让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染性强。二、形象的典型性。生活中的现象复杂多样,如实地记录仅仅只是摄影师的本领,而现实主义流派的文学创造者们需从纷繁的生活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事件,经过艺术加工处理,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三、描写的客观性。作者对于某人及某物的爱憎情感不能通过自己之口表达出来,而要借助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描写,从作品的情节与场景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二、细节的真实性—贫富两极分化,人情淡薄

维多利亚时期见证着英国经济的迅猛腾飞。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安定因素:贫富两极分化,劳苦大众生活艰难;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靡然成风,严重侵蚀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人情淡薄。

快乐王子生前居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山珍海味,不知饥饿的滋味。而下层阶级却终日食不果腹,为了生计而忧愁;宫内歌舞升平夜夜笙箫,宫外苦难民众却痛苦地呻吟;快乐王子生前是幸福快乐的,贫苦大众是痛苦不堪的。这些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则生前的快乐王子如资产阶级般沉迷于享乐,不关心民间疾苦。童话中饿得面黄肌瘦的孩子们是贫苦大众的代表,他们抱在桥洞下相互取暖,竟被守桥人无情地斥责驱赶,连桥洞这一栖身之所都是奢侈。作品中种种对下层民众苦难生活的描述让人读来揪心,为贫者落泪,深感社会两极分化的严重性。

在此贫富差距显著的社会,资产阶级打着达尔文主义的幌子,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下层阶级缺乏关心救济。《快乐王子》中,儿子患病卧床,母亲为了生存,不得不连夜赶制礼服,无法照料孩子;年轻人为了实现理想,深夜仍旧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稿件;小女孩为了糊口,寒冬还在街头兜售火柴。资产阶级口中所谓的“自由、平等、友爱”的社会并不是现实,他们以金钱的多寡确定身份的高低。当快乐王子裹着金片,镶嵌着红蓝宝石时,市长乡绅们认为王子如风向标一样美丽。当快乐王子散尽金银,只剩下一颗破碎的铅心之时,市长乡绅则觉得王子相貌丑陋,命人将其焚毁,并争论着下一座雕像该以谁的形象打造,毫无怜悯之心。透过市长乡绅,可以看出他们所代表的资产阶级金钱至上,对贫苦人士无丝毫同情之心,人情淡薄。

三、人物的典型性—快乐王子象征个体慈善家,市长象征资产阶级

信奉达尔文主义的保守派人士坚信通过个体慈善家的努力,贫苦大众便可摆脱困境。殊不知这只是一场美梦。王尔德勾勒出快乐王子这一个体慈善家形象。快乐王子生前不识民间疾苦,死后被做成雕像屹立城中。这一番经历让他亲眼目睹贫苦大众生活的艰辛,了解到穷人的不易,默默地为弱者落下悲伤的泪水,并毅然决定用自己的财富去拯救有需要的人。王子将身上的红宝石、蓝宝石及所有的金片托信差小燕子交给有需要的人,最终财富散尽,只剩下一颗破碎的铅心,但他的奉献行为并不能彻底改变贫者的命运。这映射出个体慈善家的付出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现状,注定以失败而告终,真正需要变革的是腐朽的社会制度。

《快乐王子》中的市长是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童话的开头快乐王子的雕像屹立在城市中央,浑身贴满纯金的叶子,眼睛是由一对晶莹透亮的蓝宝石构成,一颗硕大无比的红宝石镶嵌在王子的剑柄之上。世人对王子称赞不已。市长为了表现自己极具艺术欣赏力评价到“他像风向标一样美丽”。众所周知,风向标是潮流的代表,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在市长眼中,浑身珠光宝气的快乐王子如风向标一样,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市长是众多资产阶级的一员,资产阶级以金钱财富的多寡评价一个人的美丑及功过。挂满金银珠宝的快乐王子是美的。市长在宣扬王子美丽的同时无疑在向民众灌输一种错误的价值观。

四、描绘的客观性—童话面纱下的现实世界

童话归属于儿童文学,通过丰富的想象编写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多为完美结局,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理念。但王尔德的童话故事有别于传统童话,以凄美的结局收尾,其中恶人也未必得到应有的制裁。《快乐王子》中王子为了接济穷人,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的财富无私地捐赠给有需要的人,最终却被焚毁,留下一颗破碎的铅心。小燕子本可以去温暖的埃及过冬,享受与同伴在一起的欢愉,却在快乐王子一再劝说之下,经历多次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思想斗争,最终放弃远行,追随王子的脚步,充当王子的信使,把王子的财富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这种善举亦没有得到好报,燕子最后抵御不住严寒,活活被冻死。童话中的善者快乐王子和燕子的结局是悲哀的。究其不幸命运的根源在于腐朽的社会制度,仅靠少数个体慈善家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现状。王尔德的童话针对的读者并不仅仅是涉世未深的儿童,成人读其作品亦有所获。在当时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王尔德深知单凭一己之力无法与上层阶级抗争,他试图借助童话的面纱传达对社会制度的不满,劝导读者积极向善。王尔德的描绘是客观的,作品结局一改传统童话虚幻的完美结局,真实地再现了贫者的疾苦,个体慈善家的无助,这种凄美的真实结局比起虚幻的完美结局更显张力,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五、《快乐王子》——童话与现实的完美融合

王尔德的内心是矛盾的,他一方面追求唯美主义,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艺术应远离生活,要与道德分开。另一方面其看似唯美的作品,实则反映社会现实,弘扬良好的道德品质,规劝读者积极向善。正如《快乐王子》这篇童话故事所展现的那样。快乐王子是美的化身。当王子浑身贴满金片,镶嵌着各式红、蓝宝石时,其形象是唯美的。即使在王子为了拯救贫者散尽财富之际,他的心灵仍旧高尚美丽。从快乐王子的身上可以看到无私奉献的美德。众多唯美元素下,不应忽视《快乐王子》的现实成份。大量细节描述,贫者的苦难跃然纸上,贫富差距之显著,人情淡薄不容忽视。市长是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一切以金钱至上。快乐王子象征着个体慈善家,妄图通过个人努力改变贫者的命运,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可以说《快乐王子》是童话与现实的完美融合,展现了凄美的现实,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Arthur Symons.A Study of Oscar Wilde[M].London:Sawyer,1930.

[2]Walter Hamilton.The Aesthetic Movement in England[M].Kessinger Publishing Company,2008.

[3]黃河.从《快乐王子》透析王尔德的社会正义观[J].成都师范大学学报,2014 (10).

[4]刘茂生.王尔德童话的道德阐释—以《快乐王子》为例[J].世界文学评论,2007 (2).

[5]杨霓.论王尔德童话的特点[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 (6).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童话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
新现实主义巨匠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