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中知识分子精神诉求及其品格的重塑
2018-12-27孙丽凤
孙丽凤
摘要:知识分子作为先觉者的骄傲及其骄傲不负存在的感怀,在其永恒的诗词歌赋的字里行间尽显流露。作品内容选择的多样化,流露了隐秘的人性中“自我”的思想感情;诉求了多样的人生旨趣,在时代中放逐理想。知识分子更不断的在作品中进行了“责任和担当”品格的重塑。
关键词:自我思想;精神诉求;品格重塑
纵观古代文学作品,知识分子作为先觉者的骄傲及其骄傲不负存在的感怀,在字里行间尽显流露。开始的是一段思想追旅,结束的是不负苍天。诗词的文学历来是文人骚客的品评样式,也是中国文化中熠熠光辉的明珠。本文力求从中国诗词的文学大家的人生履历及其文学作品中,探求古代文学中知识分子精神诉求及其品格的重塑。
一、内容选择的多样化,流露隐秘的人性中“自我”的思想感情
“自我”心理学词汇,自我亦称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主要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内容之一就是写出了征夫厌战、思妇闺怨情绪,从而表现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人性中“自我”的思想感情,自我的情感,自我存在的思考,都隐秘的流露。
古诗词大家特别清楚的在历史的洪流中坚持自我。柳永千古名篇《望海潮·东南形胜》:“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八声甘州》中,“忍把浮名还来浅斟低唱”的柳永,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感受了“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東流淌”人生的慷慨悲凉;晏殊抒发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声声叹息;李清照留下了“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内心话语。中国词派大家们,正是在追逐自我意识的过程中,用其不拘一格的百转千回的个体经验造就了诗词的隽永缠绵。
二、诉求了多样的人生旨趣,在时代中放逐理想
诗词大咖们在作品中去诉求多样的人生旨趣,典型性的体现了美学特有的精神旨趣和风貌。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人不仅有多种多样的需求,而且这些需求可以分出层次来。其中之一就是人对爱与归属的需求。
诗词不仅仅成为了诉求人生旨趣的有效载体,也成为了达人们在时代中放逐理想的媒介。吟咏诗词歌赋,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感慨,为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而震撼,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
被称之为现实主义大师的诗圣杜甫出生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自幼所受的教育与熏陶,使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非常关注。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岁至寒冬,傍晚杜甫听到白帝城中刀尺声和捣衣声,联想到家家户户的妇女们都在准备为亲人缝制御寒衣物时引发的怀乡之情。作者的“家国理想”寄予在这组七律诗歌中。作者用着悲怆的诗词对无奈的时局发出了呐喊,这呐喊是高亢的,千百年来一直如此。
三、知识分子在作品中的品格的重塑
历来研究者将“社会责任感”作为知识分子重要标签之一,社会责任感即知识分子的品格与担当。
古代知识分子在人生的履历中不断地“登高望远,确定人生的探索目标,千百度的求索”,才有了瞬间的顿悟。这“瞬间的感悟”诠释在了永恒的诗词歌赋之中。辛弃疾终生“以文为词”,作品中的飒飒英姿是其爱国品格的重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建安文学家,大声疾呼“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诗人陆游以及中国很多诗人大家,都曾伴随着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更为人称道的是在文学作品中“感伤乱离,追怀悲愤”,表现出了政治理想的高扬、英雄情怀的酣畅抒发。
知识分子在作品中的品格的重塑除了有崇高的家国品质,也有自身坦然的追求,古往今来,知识分子在思想的长河中,开始的都是一段思想追旅,结束的却是不负苍天的归宿。文学大师鲁迅曾经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一个词语“魏晋风度”,曾用“简约云澹,超然绝俗”八个字形容魏晋风度;素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一人四起四落,其实只为内心的坦然和精神极致的追求,他追求的是“而无车马喧”给予内心空间的生活,更在乎的是“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高格品质。《行行重行行》中痴情女“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的内心话语;北宋第一大力创作词的柳永那一句“忍把浮名还来浅斟低唱”;一代诗仙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豪放洒脱,一代代诗词大家正是以诗词来“言志”,言内心之志趣。
知识分子个人命运的“小故事”与时代变迁的历史大背景相互结合起来,古往今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正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人性、道德、高格品质、独特人生,“文如其人”,解读经典作品,徜徉在强大的精神之路上,传承中华民族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责任、使命与良心。
参考文献:
[1]程千帆.一个醒的和八个醉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札记[J].中国社会科学,1984 (5).
[2]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