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2018-12-27刘安娜
刘安娜
【摘要】研学后教理念下对话教学模式的应用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重要尝试,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基于此,本文对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究,以期为現代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研学后教 小学数学 对话教学 模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134-02
对话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学主体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对话教学的实质来看,对话教学的实施具有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小学数学课应用对话教学模式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数学课组织方式的重要尝试,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品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研学后教理念在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中的融入应用
研学后教理念简单的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先进行研学工作,再开展教学工作,这其中的研学有三个层面的内涵,根据教学元素,可以分为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以及教师与学生。这体现在对话教学活动开展中,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和分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学活动。另外,研学后教理念中后教也包括三个层次,即自己教、同伴教和教师教,这同样指导着对话教学的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因此,研学后教理念与对话教学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实际小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比如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材对话,比如激发学生的对话意愿,也就是要激发学生的“研学”主动性和“后教”积极性,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用研学后教理念来组织对话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
二、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数学对话教学课堂的组织策略和措施
(一)创设对话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组织方面应用对话教学模式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考虑如何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创设情境,一个良好的对话教学情境能够让小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有利于对话教学活动的开展。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创设以下两种对话教学情境。首先是矛盾性的对话教学情境。矛盾的存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开展对话的动力,激发学生参与对话教学的积极性。其次是问题性教学情境,这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好奇心开展的对话情境教学,例如在《位置与方向》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假定某个游客求助某个景点位置,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是开展“迷宫”教学,设定某一个学生进入到迷宫中出不来,需要给予位置和方向提示等,通过这种问题教学情境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激发学生参与对话教学的主动性。
(二)激发学生引起对话意愿的策略
上文分析中我们提到,对话教学的根本是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论是生本对话、生生对话还是师生对话,其最重要的组成主体是学生,因此,激发学生的对话意愿是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激发学生的对话意愿,要从小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可以尝试应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教授会要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究意愿,开展对话教学。具体的说,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材料设疑激发学生提问,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意愿,这是开展对话教学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意愿,教师要做到两个满足,即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在认知需求方面,主要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而情感需求则主要是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三)注重科学引导对话开展
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课中的应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但是小学生的兴趣维持度、好奇心和注意力集中都是比较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身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根据学生在对话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的用语言进行引导,适当的调节教学节奏等,科学、持续的引导对话教学开展。
结束语
对话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在充分认知到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做好情境创设、意愿激发和科学引导,从而确保对话教学的持续应用,提高数学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小林.浅析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6(23):267-268.
[2]王得圣.试论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6(29):66-67.
[3]占瑞美.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