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018-12-27陆春燕
陆春燕
【摘要】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因而,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必要.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其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其数学学习成绩的高低,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注重对其该方面能力的培养.
【關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图形
自素质教育这一先进教学理念不断推行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至关重要.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了各小学数学教师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几点拙见以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一、数形结合,强化学生思维深度
部分教育专家指出,要想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数学教师善于总结和联系各方面相关知识,同时还应充分融入数学的思维方式,即数形结合[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自身的思维在具体与抽象之间灵活转动,同时还有利于其在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巧妙结合中准确抓住知识的本质,进而沿着正确的思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此外,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还需在讲解时充分发挥一些形象化图形的作用,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巧妙转化图形与数量之间的关系,锻炼其思维能力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与长方形周长这一内容时,大部分教师都选择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虽然能够暂时令学生掌握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但当其遇到一些变化了的图形而非直观性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相关问题时,便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妥善解决[2].因此,为改善这一现象,各小学数学教师就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以思维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周长计算公式.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即让学生一边画图一边计算,以达到优化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情境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思维实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单纯得像一张白纸,虽然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抽象学习能力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3].所以,要想不断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就需要数学教师将教材内容具体化,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以情境教学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此不仅利于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还有利于集中其学习注意力,使其能够全身心地融入学习当中.除此之外,采用情境教学法还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与几何图形相关的知识内容时,倘若教师的教学方法始终拘泥于传统教学观念,总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讲解教材中已有的内容,如介绍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性等,根本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亦无法拓宽其知识面,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且这些知识对于从未接触过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在教学方法中不断改革创新,尝试性地开展情境教学模式.如,让四名学生分别扮演长方形的“长”和“宽”,而后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这四名学生所组成的图形来计算.由此便可在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灵活性与开放性的基础上实现对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走进生活,引发学生对生活实际的思考
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4].尤其是小学数学中的知识内容如“加减乘除”等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同时亦给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开辟了一条教学捷径.所以,教师可充分发挥生活实际的教学作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使其能够将自身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进一步优化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加法和减法等简单的运算方式时,教师可举一些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例子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且还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一些与其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激发其自主探究兴趣,从而使其逻辑思维能力在探究中提升.如,一包零食1元钱,那么5包零食多少钱呢?(或3块钱可以买多少包零食呢?)当然,在学生对这些生活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时,教师并不能变成“甩手掌柜”的,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探究情况予以适当性的引导,以免学生误入歧途,与正确的解决思路差之千里.
总之,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各小学数学教师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温玉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68.
[2]税忠.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73-74.
[3]闫学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4):105.
[4]陈晓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