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浅探
2018-12-27武智
武智
【摘要】本文以本科第三学期老挝语口语课为例,探讨老挝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包括课程定位、教学模式设计、评估考核手段、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就提高与改善初级老挝语口语课堂教学效果及效率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老挝语 口语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H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113-01
一、引言
口语课教学目标不同于其他课型,其目的在于交际能力培养。语言作为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沟通文化与感情的桥梁,其最终目的在于交际,而口语在交际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外语通用语种口语教学论文、著作不计其数,而老挝语作为非通用语,对其口语教学方面的研究文章寥寥无几,只见出版有几册口语教材,本文将探讨初级老挝语口语的课教学设计。笔者将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并探讨初级老挝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几个主要环节。
二、课程定位
教学对象为大一下学期学生,刚学完老挝语语音,具备老挝语基本词汇及语法知识。以笔者所授课的2016级学生为例,全班16人,分8个小组,每组2人,每次课4个组表演,每周完成一课教学。自由分组,其他组员可“友情客串”,课前教师会建议每组男女生比例尽量均等分配。
教学目标为通过口语训练,巩固发音阶段的万象音语音语调,检查、改进语音和语调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讲老挝语的习惯,提高老挝语语感;形成以表达、概况为主的口语训练形式,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地进行表达;注重口语中语气词的用法。
教学策略为参考翻转课堂教学策略。(1)学生学的策略:学生独立探究策略、合作学习策略。(2)教师教的策略;课前导入、课堂讲授、点评学生表现。(3)师生相辅的策略: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使用教材为《老挝语口语教程》(程琳,黄勇,覃海伦编著,2011),教材选择日常交际中常见的对话情景,分专题编排,共18课。每课由词汇、句型、课文、难点注释、练习和语法等部分组成。本教材配有会话及词句录音,学生课前听录音跟读。
课时安排以笔者所授课的2016级学生为例,共16个教学周,每周两次课,每次课2个课时(80分鐘)。
三、 教学模式设计
教师在上一次课末尾时段讲解下一课知识点,学生课后自习并就课文对话框架改编会话,可参考课文对话思路及框架,但不可全盘照搬,在下次课前2-3天将会话稿电子版发给教师批改后发回进行脱稿练习。学生课前分小组进行会话剧本创作,在下一次课上脱稿表演,并鼓励就相关话题配备幻灯片、音效或道具。要求对话稿里各角色话语量均等,确保每位小组成员都得到相对均等的口语展示机会。
为科学分配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将每次课分为三个环节:微演讲、分组会话表演、新课知识讲授。(1)第一环节10分钟,微演讲。请2名学生就本课相关主题结合自身实际发表3-5分钟演说,教师点评总结。教师需做名单记录,以确保一学期内每名学生可进2次微演讲。此环节目的在加强学生个人对既定话题的口头表达能力,扩充词汇量。(2)第二环节40分钟,分组会话表演。每次课四组,每组表演约10分钟,教师记录每组表演情况。结束后先由表演组与“观众”相互提问互动,即表演的学生就表演内容及细节向台下同学提问,此环节亦可锻炼学生听力,后为教师点评学生语音、句法、表现等方面并评分。(3)第三环节30分钟,讲解补充下一课知识点。笔者认为不宜过多讲授词汇及语法,否则口语课教学内容易与精读课雷同,应多留时间让学生操练。
四、评估考核手段
本课程由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二者评分标准稍有不同(见图1、2)。
五、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
课堂时间分配方面,由于口语课目的是多安排时间给学生“输出”,但有时学生对微演讲及表演时间把控力不强而常超时,表现欲强的学生长时间“霸占”话语权致使其他学生及教师教学时间缩减。故在课前批改会话时,若见对话过长或角色话语量不均等,课前教师需与学生沟通精简对话、均衡话语量,课上对微演讲及会话表演环节进行计时。
教师教学方面,易过多占用课堂时间。教师课堂互动时的提问忌过于简单或复杂,需根据学生水平设问,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过难或抽象,学生无从回答,过于简单, 学生不屑回答。笔者课堂教学时间安排较为紧凑,需要加强课堂时间把控力,稍微不注意每个环节时间段就会互相挤占,也影响到教学效果。课堂点评应在教学中自然地、及时地进行, 从学生的表情、表达、答问中得到信息反馈,及时进行修正。
教材使用方面,若口语教材用词过于陈旧,将使学生无法与现代老挝语言文化相适应。为使学生留学时更好融入老挝社会,避免日常口语“书面语化”,减少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教师应适当补充教材中未涵盖的新口语词汇。
六、结束语
笔者采用交际性教学法,口语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有别于传统口语课堂,而是安排学生课前小组合作进行会话创作演练,将课前导入环节安排在上一次课末尾。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安排“微演讲”可使学生释放自己的语言产出潜能,学生“输出”为主,教师“输入”为辅,由教师主导控制教学过程。以上为笔者在老挝语口语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些教学设计及方法探索,以供各位同仁参考,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荣英. 大学英语输出教学论[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第152页.
[2]程琳,黄勇,覃海伦编著.老挝语口语教程[M].广州:世界图书广东出版公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