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实施研究
2018-12-27张莉
张莉
【摘要】随着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处于一个带完善的阶段,在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為之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阶段 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30-02
前言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也越来越多,但是,现阶段的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多数还是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述,忽略了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播,导致小学的优秀传统文化出现教育内容整体性不足的情况。
1.优秀传统文化
1.1界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西方文化对于中国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深,这就导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情感认同、思想观念以及文化传统的一种集中的体现,将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思想品格紧紧的凝聚在一起,是中华民族需要继承以及传播的优秀传统。
1.2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塑造人格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有效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增加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另外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
2.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实施策略
2.1基本策略
2.1.1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在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主要针对的就是让学生认知以及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产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但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促进学生正确的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1.2符合年龄,形式多样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处于一个待完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不能很好的对事物进行相关的正确思考,所以,在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阶段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将直观性与启发性相配合的原则以及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这两项原则进行发挥运用,采取适合小学学生年龄的教育方式,同时,还需要保证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使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当中,促进小学阶段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加有效的进行实施。
2.1.3传承发展,学以致用
在小学阶段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民族精神,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能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与变化,学生不仅仅需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还需要结合现阶段的时代特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另外,教师在进行小学阶段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以致用”。
2.2实施路径
2.2.1将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结合
在小学阶段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校园文化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将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结合,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构建校园文化环境的基础,使学生能够置身于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当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学校可以选择含有传统文化意义的牌匾、书画、摆件,对学校的环境进行布置,让学生能够通过周围的点点滴滴,感知传统文化的存在[2]。
2.2.2将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文化实践活动进行结合
在小学阶段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文化实践活动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需要将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文化实践活动进行结合,选择主题明确以及形式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进行展开,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的实践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以及运用,促进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界定以及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性、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浅析,在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符合年龄,形式多样、传承发展,学以致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的设计,促进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同时,保证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王雪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新课程(小学),2017(12):357.
[2]彭陈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与路径[J].教师,2017(1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