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人制羽毛球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可行性浅析

2018-12-27肖斌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4期
关键词:可行性高职院校特征

【摘要】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羽毛球受到了广泛关注,不仅是因为羽毛球运动具有较好的欣赏性,其健身作用也较好,在高职院校开展羽毛球普修课程和选项课程,因为学生的兴趣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在高职院校内开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简要分析了三人制羽毛球运动的特征,并对这项运动开展的可行性展开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三人制羽毛球 高职院校 可行性 特征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4-0213-02

在双打比赛进行过程中,因为来回球数量较多,一些学生反映在运动几回合后往往会出现体力不支的问题,这就使得学生在参与双打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被消磨,对后续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基于此,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和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积极推广三人制羽毛球。

一、三人制羽毛球运动的特征

在三人制羽毛球运动进行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就是双打场地,只是比常规化比赛多一个人,相较于羽毛球学习程度和整体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三人制羽毛球能在保证学生体会比赛乐趣的同时,有效落实学生健身教育的目标[1]。

一般而言,在三人制羽毛球中,多出一个人能有效缓解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体育技能不强的问题,不仅能提高防守面积,也能有效提高来回球的质量,每一个球在学生之间的持续性增强和延长。与此同时,对方的攻击面积也在增大,这就要求学生更加专注于运动过程,也是顺应体育教育工作趋势的根本,在学生兴趣提高后就能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的综合水平以及质量。

另外,在三人制羽毛球体系中,一般是前区两个人、后区一个人的格局,教师要对不同站位学生进行正面指导和教育。在实际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完善学法指导和目标化指导机制,一定程度上维护学习过程。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要借助观察和协作确保处理效果和运动结果的完整性,学生甚至能转变传统的学习身份,而实现主动参与以及探究的学习目标。

除此之外,在一个队伍得到发球权,就压按照逆时针进行轮换发球,发球得分后则由这名队员继续发球,而相应的接发球要按照顺时针进行轮换位置处理,队员都能在一局比赛中按照位置实现发球训练。并且,在三人制羽毛球中也可以设置为两个男选手和一个女选手的混合参赛机制,能在优化学生教育质量的基础上,确保形成更加灵活的体育教学机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后,利用激励机制满足教育目标。

二、三人制羽毛球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在高职院校常规化体育运动项目设立和开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量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环境建立健全完整的指导计划,确保运动规划的实效性水平得以全面发挥。

(一)场地条件较好

三人制羽毛球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羽毛球处理方式,并不需要较多的经费,一个场地内只要能同时容纳6个人进行比赛即可[2]。伴随着职业教育进程的不断加快,地方政府对于地区职业教育项目的重视度在不断提高,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整体场地设施配备工作都逐渐得到优化,因此,高职院校内开展三人制羽毛球在场地选择和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人制羽毛球在开展的过程中,只要场地充足,就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比赛的机会。多数高职院校自身的场地较为富足,反而利用这种运动模式就能在提升场地应用效果的基础上,真正优化场地利用效率。

(二)技术和场地规则较为简单

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教学计划,利用三人制羽毛球处理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一方面,因为高职教育体系中,相较于本科生,高职院校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运动往往都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因此,高职院校要想提升其运动热情,就要利用更加直观的运动计划确保其运动积极性,也为后续运动技术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奠定基础。三人制羽毛球在击球方式上,整体结构和运动特点和单打、双打较为相似,且基础上场地规则也和常规化羽毛球运动一致,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要讲解基础规则就能保证学生轻松“上手”[3]。

另一方面,三人制羽毛球并没有非常死板的规则和要求,因此,整体比赛过程更加具有灵活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一些细节进行微调,这种多样化教学方式和运动机制能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其运动主动性。学生在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基础上,也能获得较为自由的运动和训练时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三人羽毛球一局的比分还是延续羽毛球标准制度为11分制。部分高职院校可以利用15分或者是21分进行处理,有效按照具体情况建立针对性的判定和处理机制[4]。

除此之外,在羽毛球双打运动中,一局下来学生会感觉比较乏累,且来回球质量并不高,这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之前场小球的处理过程存在不顺畅的问题,而利用三人制羽毛球处理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并且在单一化拉球活动基础上,更加关注三个人的前后配合,能在优化教学流程的基础上,真正发挥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5]。

(三)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正是因为三人制羽毛球还处于试验阶段,因此许多规则和要求还在探索中,教师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细节进行微调,就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传统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因为运动本身的规则较为浅显,多数教师往往没有进行长时间的讲解,就要求学生进行操作,将体育教学俨然转变为“活动课”。久而久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主动能动性逐渐丧失,会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而在三人制羽毛球运动中,教师要利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机制和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对运动形式产生兴趣。基于此,教师要对羽毛球活动进行进一步丰富和处理,从根本上提高比赛战术的处理效果,确保灵活教学的合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球和接发球位置的判定方面,教师就要进行置换处理和管控,教师要按照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反馈对具体规则和流程展开深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学习主动性作为主要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利用相应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全面互动,为课堂气氛的活跃度优化奠定基础。教师能利用相应的教学流程维持教学效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也能利用三人制羽毛球运动有效优化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基于此,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内开展三人制羽毛球运动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教师要利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机制和教学引导体系优化教学效果,充分满足教育需求,实现体育活动的全面推广[6]。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高职院校开展三人制羽毛球学习和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后,高职院校开展三人制羽毛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无论是技术还是战术体系,都需要教師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充分管理,制定更加科学化的羽毛球比赛规则,实现教学机制的全面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张明辉.三人制羽毛球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可行性探讨[J].考试周刊,2017(70):124.

[2]朱瑞飞.三人制羽毛球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26):98,100.

[3]何应先.宜昌市高职院校羽毛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36):44-45.

[4]胡静.盐城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3.

[5]韩笑.北京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6]王雯娴.苏锡常地区普通本科院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6.

作者简介:

肖斌,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可行性高职院校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