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2018-12-27王鑫
王鑫
【摘要】综合激励理论属于西方激励理论,这个管理理论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理论中的应用比较多,也比较符合实际,有利于大学生就业机会的提高,对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创业课程 创业意识 创业资金
【基金项目】2017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ZD17044。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243-02
激励,多用于企业管理中,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动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当然,激励也可以用在大学生创业就业上,通过各种有效方法,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让创新创业的先进思想真正内化到学生日常学习中去。由此,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和潜能,为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一定的精神支持和经济资助。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现状
(一)现有激励机制缺乏创新
当前,高校为大学生建立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还是固有的传统模式,跟不上时代快速发展的脚步,起不到充分有效的激励效果。高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及开设的创新创业辅导课程不是很多,并且活动的主题和课程的内容本身就缺乏创新性,没有做到个性化引领,适应不了市场需求,加之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激励效果受局限。
(二)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有的教育体制还是应试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仍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在高校,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开设的很少,这方面的师资力量也很匮乏。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创新创业的结果,不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举办的创业竞赛和创业研讨会之类的活动规模比较有限且比较零散,水平参差不齐。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困难重重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大学生虽然对创业满腔热情,但是能起步良好并坚持到成功的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一是他们创业资金不足,缺少外界经济支持。二是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也很少,创业案例呈现“断层”和青黄不接的状态。三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过程中缺少榜样力量的激励、成功经验的借鉴及失败案例教训的吸取。
二、实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一)加强激励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简單来说就是一个事物或者国家、企业,持续发展下去,既能够满足现在人们的需求,还能满足未来人们的需求,同时,不给未来人们带来危害。激励机制要想长久地存在,就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笔者建议制定一套确保激励机制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依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的发展模式,合理修订和改进激励机制的结构和内容,开发适合大学生自身情况和特点的创业项目,配合新的发展需求,让激励机制自始至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二)开发创业课堂,激发大学生创业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创新创业的教学课程设置要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兴趣和愿望作为创新创业的良好开端,为自己的创新创业描绘美丽的蓝图。在指导教师的配备上,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做客座教授,以真正的、实际的企业创业案例作为公开课的主题内容。但是社会上有些创业成功人士,其学历和受教育程度并不高,不太具备高校教师的授课条件,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要以实践经验传授为主,创业专业知识为辅来设置课堂内容。而其他授课教师也应该有过创业经验,能够科学地选择授课教材,编写精彩的教案,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与学生深切交流创业心得。
(三)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要软、硬环境一起抓,也就是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并用。高校应该通过设立各种奖项来给予大学生奖励。精神奖励如通报表扬、举办大学生创业经验交流会、与媒体合作评选“创业之星”活动等。在重视精神激励的同时,物质刺激必不可少,因为没有资金的支持,创业很难正常运作。笔者建议高校建立一个具有激励机制的扶持体系,多渠道筹集资金。产、学、研合作的科研项目也可以带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很高,而且能实现互惠互利。
三、结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号召,它是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是大众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因此,高校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以此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创业潜能,使他们从就业难向自主创业转变,能够早日成功、成才!
参考文献:
[1]王玮.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2011(8):98-100.
[2]于淑玲,张占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