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探索
2018-12-27屈哲莉
屈哲莉
【摘要】本文主要从教师专业化角度分析了目前《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提升《学前心理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学前心理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示范校建设重点项目《学前教育学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研究》成果, 项目批号:HZYKYSF201705。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199-02
一、《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且教学理论陈旧
由于大多数学前心理学教材都是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编写的,导致教材内容更偏向于概念性的理论知识,比如对思维、记忆、个性等内容的概念描述,但在实际现象以及教学案例方面则涉及较少。与此同时,最近十几年来,学前心理学教材更新较慢,对新的研究成果涉及的极少,造成教材没有符合现实需求的具体案例,成为了一直困扰相关的教育工作者的问题。
2.教学方法滞后
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学前心理学课堂教学时,仍旧采用了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且教师的多媒体课件的课堂引导作用以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生仍旧处在被动的地位,在课堂上只需要做到按时出勤,机械的听讲,然后用教材中的理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种教师为了教而教,学生为了学而学的课堂教学态度自然很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且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实践课程往往占不到总课时的十分之一,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普遍较差,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合理应用。
3.考核及评价方式单一
虽然现如今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仍旧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考核标准。就学前心理学考核来说,学生的总成绩通常都是由平时成绩和笔试考试成绩共同组成的,平时成绩主要是由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表现决定的,但往往只占了总成绩的30%,而笔试成绩则占了70%。这就直接造成了很多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不积极,作业完成质量也不高,但只要在考试前“抱佛脚”,也能得到一个不错的总体评价。虽然这些学生完成了课程也通过了考核,但并不能表示他们已经真正的掌握了学前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教学能力。
二、提高“学前心理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引导教师走上“教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针对现在很多学前心理学教师满足现状,抱着“学一时用一世”的心态,只跟着教材进行机械化的教学而不进行反思的现象,高校要对其进行硬性要求,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只有教师自身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引导学生不断的进步。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树立“科研兴教”的学术研究作风,教师要有能力、有意识的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大胆尝试、细心总结,不断探究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进而改变学前心理学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
2.加强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一方面要求高校教师成立“学前心理学”教学研究小组,以目前儿童心理学领域取得的新成就为基础,结合目前本专业学生的理解能力编写新的教材,再通过让教师以教研团的形式走进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对“自编教材”的完善,并以此为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引入教学实例,让学生从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去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进而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增加“学前心理学”实践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之后,有机会进行实际运用,进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实践课程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学前心理学”课程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对幼教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
3.改善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模式
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还要利用更多先进的手段将教学空间进行延伸,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能为学生评价提供更多依據。
例如,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进行教学,通过学习网站的建立,进行更加丰富的专题、案例教学,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社交平台与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和沟通,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多的指导,还能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在课堂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互联网平台也能更加方便、便捷的分享课件、案例视频等学习资料,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程建设当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不仅要对教材进行改进,更为重要的是改变教学理念和评价方式,让教学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还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进而为其将来能够更好的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贞.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梧州学院学报,2014(4):88-91.
[2]常振亚,李佳.不同学制背景下的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