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在数学课堂中激荡
2018-12-27周孟雪
周孟雪
【摘要】情知教学理论是教学理论中的一种,它主要研究的是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规律以及教与学的方法。情知教学理论是1982年冷冉同志正式提出的。通过笔者进一步学习与研究,对其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并助力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不断提高,提出几点具体策略。
【关键词】情知教学理论 小学数学 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155-01
情知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参与教与学活动的心理因素有以下两类:情意因素属于一类,包括情感、爱好、目的等;认知因素属于另一类,包括感知、联想、思想等。情知教学理论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让情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激荡。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融洽的情知交流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是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进行知识的传递,教师的话语中不仅渗透着知识内容更饱含丰富的思想情感。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传承,更是师生间情感思维的碰撞。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影响学生情感状态,关系学生的认知感受、情感思想。只有在教学中灌注和谐饱满、振奋热情的情感,才会有利于促进情感的交流,以情育人,实现情知里理论教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成绩。因此教师要对每位学充满关心与爱护,构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条件。教师要用饱满的情感、适当的着装、幽默的语言、善良的表情等,增加亲和力,拉近与学生的关系,用教师的情感教化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使其利用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效率。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就融入了情感培养的教学内容,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可后天培养的,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利用教材课本进行情感培养,利用课本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意愿。在小学数学课本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教学因素,如优美精致的图画、图标,文字语言热情盎然,可引起学生的内心之火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愫,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结合情知理论进行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小学生的特点是通过好奇心产生兴趣,在动手操作中学会思维思考,因此,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手脑联动的练习,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将认知与情感相统一。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情知理论的影响下,兴趣是教学的关键。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追求意识、对学习活动的向往倾向,形成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可见兴趣学习是情知理论的体系,更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并充满着浓烈的自我感情。在利用兴趣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需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充分尊重关爱学生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教师的爱心,使学生在每节课堂上,都可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并感受到教师的鼓励与信任,以此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与价值,进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满足教学体系目标中,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使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对数学知识产生探索的欲望。
如,进行“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学习时,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随后进行引导式提问“同学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内角和应该是多少?”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调动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动手实验,验证猜想。
四、及时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曾有心理学家指出,人们用时会因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自我判断,教师可利用学生此特点,结合情知理论进行数学教学。即通过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提升其对数学的情意认知,利用积极因素,增加其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情感、兴趣。当学生成绩效果理想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嘉奖,使其产生学习知识的成就快慰感,增强学习的信心与继续探知的动力。当其出现错误或失误时,教师要采用委婉、和蔼的语气态度,引导其发现自己的错误,降低其心理的挫败感。对于后进生要给予关怀与关爱,使其有机会回答课堂提问,在其能力范围内进行提问,使其也可感受成功的喜悦,并及时对其进行赞扬与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欲望,充分发挥情知理论的教学作用。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引入情知理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情知交互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与成效,从而不断借助课堂教学以使“情”与“知”融为一体。
參考文献:
[1]张秋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15):125.
[2]何永娣.情感体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6):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