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材建设的设计

2018-12-27隋庆茹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5期
关键词:立体化教材设计

【摘要】文章主要是介绍笔者所在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立体化建设设计原则,从立体化教材应具有的创新之处到立体化教材的媒体选择,再到最后的立体化教材体系结构的确定三方面进行介绍,这将成为建立立体化教材的必要阶段。

【关键词】立体化教材 设计 媒体选择 教材体系结构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高教科研课题: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研究,课题编号:JGJX2017C86;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教科研课题“基于《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和实现”,课题编号:JGJX2017D27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149-02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资料,对实现教学目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起着承载课程内容、预定教学计划、传递教学信息的功能。[1]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目前,高等教育大致分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科性或单科性专业性应用型大学或学院、多科性或单科性的职业性技能型院校3类。其中,应用型大学或学院主要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而教材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教学方式的改变、课程内容的创新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遍使用等,使教材改革显得日益迫切。本文借鉴了美国优秀立体化教材的设计思想提出了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立体化教材的设计思路并为进行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材的创新之处

1.凸显应用性

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都有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但具体掌握得并不理想。在大学期间又继续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虽然操作能力有所提高,但并不能将其很好地与实际学习、工作和生活相结合。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及教材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学生不能很好的“学以致用”,更不能利用计算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对于应用型院校来说改变教学思想、改进教材内容和呈现形式都应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

2.教材内容模块化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立体化教材在建设时应借鉴美国优秀的立体化教材《财务理论与实践》将教材内模块化,即将全书分为3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包含2章或2章以上的内容。模块1为基础模块,包含2部分内容,计算机基础和操作系统;模块2为应用模块,包括4部分内容,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Internet应用;模块3为能力提升模块,包括2部分内容,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基础。第1和第2个模块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学内容,而第3个模块的内容可根据学校学时的多少、任课教师所教专业的不同而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3.引入开篇案例

以往的教材中也会引入很多案例,它们出现在每个小知识点前或后,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作用。但是总观所有的案例它们过于分散,不能将更多的知识点穿插到一个案例中,缺乏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性,这与应用型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吻合。所以,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材中应将综合型案例安排在每一章的开篇处,并通过该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4.引微课入教材

目前,微课正处于一个火热的发展阶段,其“短小”、“精炼”的特点受到了教师们的热爱,教师都热衷于采用微课的形式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课程内容。对于微课学术界认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一般视频时长在5—10分钟。

将微课资源融入在纸质版教材上是一种新颖、独特的形式,是教材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更是在“云计算”背景下大数据变革信息化教学的产物。立体化教材中引入微课形式,将会引发资源观、教学观和教师发展观的重大变革。

二、立体化教材的媒体选择

各种媒体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正确认识媒体的特性和使用效果,并在实际应用中有效的将多种媒体合理的组合在一起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自身优势,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媒体在选择时应根据以下原则:

1.适用原则。对多数人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眼、耳、鼻、舌等感官去接收周围世界的各种信息。而媒体就是采用不同的呈现手法去刺激人们的不同感官,因而表现出来的教学功能与特性各不相同。选择与运行不同的媒体实施教学时,可以从媒体的表现力、参与性、可控性和传递能力等属性进行选择与鉴别,取长补短,综合运用。

2.符合教学内容原则。多媒体的选择是为了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呈现教材中的内容,所以教师不能为了使用媒体而使用媒体,而是要根据具體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媒体呈现方式。例如,把操作型强的知识制作成教材中的微课,通过有声有形的操作讲解使学生感同身受去掌握操作的具体细节;再如可以把教材中一些重点、难点内容放在相关的网络教学平台中,供学生学习前预习或学习后复习使用。

3.符合受众群体原则。媒体在选择时要应考虑到学习者的层次水平、学习风格、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然后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媒体。如在讲解计算机工作过程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信息制作成教材中的微课,借助微课的动画效果去演示计算机各个部件间是如何互相配合完成数据、程序和命令的工作过程。

4.符合教学条件原则。媒体的种类繁多,选择媒体前要调研院校目前所拥有的教学条件、管理水平和经济基础,力求物尽其用,实现经济最大化。

三、合理设置教材结构体系

长春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一直重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10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被评为吉林省优秀课程,2016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第三版)》在全国电子信息类和财经类优秀教材评选中荣获三等奖,2017年微课“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荣获吉林省高等应用型教育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2018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长春科技学院首批网络课程在匠心智能云平台上使用。这些有利因素为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平台。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材体系应围绕“纸质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学习辅助平台”进行建设。

纸质教材依然占据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它是学生学习,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但是纸质教材在内容设置上要有所突破,正如上面所述可以分模块组织内容,并在章内容引入开篇案例等;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在授课中常常采用的一种媒体形式,但是课件不能仅仅是纸质教材的翻版,而是重点和精华,更多的内容要靠任课教师去讲解和分析完成;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普及,将线下课程搬到线上,有利于课后学生自学、复习以及自我检查和探讨,对于任课教师也可通过线上答疑、留作业、测验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高等学校对立体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将日益增长。立体化教材设计与开发要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出发,明确目标;媒体选择应在满足符合需求的基础上合理的、综合性进行选取,做到物尽其用;结构体系上依然以纸质版主教材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微课、网络平台等形式诠释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黄荣怀,郭芳.立体化教材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08:105-109

作者简介:

隋庆茹(1979-),女,吉林长春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猜你喜欢

立体化教材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内容优化及教材建设的实践
工程图学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媒介融合下高校立体化教材的转型升级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