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2018-12-27王素芬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5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高中语文教师

王素芬

【摘要】要想教好语文,高中三年一定要科学地、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让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助高考一臂之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外阅读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108-01

欧阳修曾说,立学以读书为本。语文学习应该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积淀知识、丰富思想、增长阅历、高考得分的关键。所以,阅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

学生要想在高考语文中得心应手,必须做到如下三点:

一、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

新课标强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贯彻阅读教学的始终。给学生读书的自由,让他们翱翔于书的海洋,自由享受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为将来的人生打一点“精神的底子”。

第一,教师要鼓励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不必强行地规定阅读任务。但是得注意,不论学生选择什么样的书或文,都必须本着积极健康的原则。

第二,教师要抛弃“和学习无关的书是杂书”的观念。读诗、读文,即使是连环画也可以。刘勰曾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教师要多向学生推荐一些贴近生活、短小精焊的诗文,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熏陶、洗礼。如龙应台的《雨儿》、周海亮的《陪你五分钟》,让人懂得理解、孝顺父母;读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人到感受生活的诗意美。

第三,读书是为了让学生的人生不盲目,有方向。讀《老人与海》,除了需要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外,更应该思考老人桑迪亚哥拖回鲨鱼白骨的意义何在;读莫言的《蛙》,就该思考,这篇文章为什么以“蛙”为题,而不以“娃”为题?或者说莫言的《蛙》是靠什么征服诺贝尔奖评委的?随着阅读作品的增多,学生自己可以设计问题,然后相互交流,形成思想的碰撞,让阅读提升自我。

第四,让课外阅读为高考插上飞翔的翅膀。课外阅读与高考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离开阅读,写作就相当于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在成绩的驱使下,好多教师急功近利,进行“题海战术”,认为语文试题的解答不是重在理解,而是所谓的答题套路。更有甚者认为,只要语文不拖腿就万事大吉了。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高考语文离不开课外阅读。谨记: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

二、引导学生以课本为基点进行辐射性阅读

1.以篇名作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辐射,其 目的是为了较系统地了解该作家的作品特点与艺术风格。

学习鲁迅的《祝福》,教师可以推荐他的小说《阿Q正传》,推荐《阿Q正传》的理由:第一,从内容上让学生认识到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的不幸和“精神胜利法”的可悲,以及鲁迅先生对他们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第二,从艺术风格上,让学生赏析鲁迅语言的特色:准确、鲜明、生动、精练。

2.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着作辐射,其目的是通过对全貌的了解来加深对局部的深刻理解。

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前,就该让学生阅读《红楼梦》,对该小说的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课文中林黛玉、王熙凤、贾母等人的性格特征。如果时间比较紧迫,我们也可以通过电影的方式来了解整部作品,比如讲话剧《雷雨》前,可以先看《雷雨》这部电影,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下形形色色的人物。这对于学生更好地把握鲁侍萍和周朴园的性格特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以阅读激励学生写作

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欲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

学生如果只是大量的阅读,仅仅是阅读的机器,即使当时对某些词句有感触,也会随着阅读的时间而稍纵即逝。所以这就需要教师一个星期必须拿出最少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并且写下自己的感想,让经典的文词内化为自己的精髓,避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现象。在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学会尊重,尊重学生的敢想、敢说的勇气,尊重他们敢于让名家的观点来为自己打工的魄力。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不但成了学生的人生享受,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精神涵养,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从“读”中悟到“写”的方法,自己领悟到的才会深刻。特别是如何把其运用到实践中,是别人无法代劳的。“读”因“写”而深化,“写”因“读”而丰富,“读”与“写”形成了良性循环,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高中语文教师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最美教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