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蘑菇成了“金饽饽”

2018-12-27詹宇晨

关键词:老刘电教蘑菇

詹宇晨

“现在到我这儿来买蘑菇的人特别多,每天都能卖出千把斤,”正在菌棚里忙碌的刘代宽兴高采烈地说,“多亏了远程教育,才有了我现在的好日子。”的确,在远程教育的帮助下,如今的刘代宽成了杨郢乡赫赫有名的“蘑菇大王”,他的创业经历更是成为了附近十里八村的传奇,激励着很多人在创业路上大步前进。

安徽省来安县杨郢乡红星村地处山区,人均耕地还不到一亩。一直以来,让日子富起来,都是红星村村民最大的梦想。头脑一向灵活的刘代宽在这上面也动足了脑筋,一直想找一条能让大家共同富起来的路子。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了村里的远教站点上:“都说这里有门道儿,不妨去看看。”在站点管理员的帮助下,老刘在站点开始了钻研,浏览了无数的课件和信息,把那些他感兴趣的致富项目一个个列出来加以对比。老刘可不是盲目浏览,他心里有着清醒的认识:“红星村地处杨郢乡中部,地域特色不明显,论发展养殖没有如周边宝山、高郢、静波等村那样大面积的山场,论发展种植更没有周边张山、施官等乡镇那样优越的地理条件。必须要剑走偏锋……”在这个思路下,他选来选去,终于选好了项目,就是种蘑菇。理由是:一来周边种蘑菇的人少,二来产出量还高。

種蘑菇有千般好,不会技术那也是白扯,一般人可不敢轻易尝试。不过老刘底气足得很,因为他有远教站点当“靠山”。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带个小本子来到站点,如饥似渴地学习最新的蘑菇栽培技术。就这样,在远教的指点下,老刘的大棚建起来了,菌种也点下去了。他边种边学,典型的“现学现卖”。蘑菇有了小灾小病,他到站点一查就解决了;遇见大问题也不慌,通过平台直接找县电教中心求助。县电教中心对老刘创业十分支持,不仅帮他解决问题,还协调来了专家直接到红星村为他做“面对面”指导。老刘的创业路因此一帆风顺,很快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尝到了甜头的老刘越发有干劲。他还是拿远教当参谋,不断总结致富的“独家门道”。看过一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课件后,老刘开始琢磨起这里面的门道来。随着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对环保重视程度的加深,乡里开始全面推进秸秆禁烧工作,禁烧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不过,秸秆不烧任其堆在田里可不行,影响来年种地。这个问题一直让乡亲们很苦恼,但大家都没有太好的办法。在远教课件启发和现实问题“将军”的情况下,老刘开始实验以农作物秸秆做蘑菇培养土。经过反复探索和尝试,他总结出了一套利用棉籽、麦秆、玉米芯、稻草等,经过高温发酵做成蘑菇菌培养土的新技术,试用效果非常好。如今,不仅他种的蘑菇,就连他用秸秆做的培养土,都成了“抢手货”。每年老刘能卖出培养土60多万袋,处理农作物秸秆近600吨,收益达20余万元。老刘这项技术不但让自己致了富,还带火了蘑菇种植和秸秆收购两个项目。如今不少村民都跟着老刘学习种蘑菇,村里的蘑菇已经在南京、合肥、上海的大中型超市打开了市场,部分产品还经加工后远销海外市场。蘑菇在红星村成了“致富明星”。

其实像刘代宽这样的事例在来安县还有很多,自从2017年来安县重点抓远教学用提升工作以来,不少农民在远教的帮助下成为了致富能手。这正是:“远教站点真是好,农村处处都是宝。蘑菇成了‘金饽饽,幸福生活招手笑。”

(作者单位:安徽省来安县杨郢乡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老刘电教蘑菇
老刘和老秦
电教使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电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蘑菇
老刘
这回累不着
这回累不着
蘑菇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