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要戴着镣铐跳舞

2018-12-27陈嫦娥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5期
关键词:精讲古典诗词高中

【摘要】古典诗词作为高中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但是目前古诗词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功利化、机械化、教参化、冷漠化现象盛行,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精读精讲文本是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 古典诗词 教学 精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084-01

要有多少的历史,才能有那么一点点的文化;要有多少的文化,才能有那么一点点的传统;要有多少的传统,才能有那么一点点的特色。毫无疑问,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的代表。古典诗词这颗璀璨的明珠积淀着中华文化的灵性和精华,其中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性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代文学的积淀。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都有过去、现在与未来,我们在现在奋斗,为了未来而努力,但是凭借的是许多过去已经划入思想意识里,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文化根底。在这文化历史长河里,点滴都是智慧。因此语文教学决不能忽视古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该带领学生去领会诗词独特的魅力,从中让学生懂得怎样感受春花秋月,教学生如何面对人生困境以及行走生命的种种方式。

但是目前我们高中的古诗词教学是令人担忧的,我们很多老师囿于高考这副镣铐的限制,古诗词教学缺乏灵动之美,举步维艰:一、教学功利化。老师以考试为主要导向,将诗歌鉴赏简单地化为考试技巧,很机械僵硬地谈一些答题步骤,抛给学生一些答题术语,在高考大背景的映衬下,古诗词所蕴含的美当然无存。二、教学机械化。教师在讲解古诗词非常地肤浅简单,基本上就是“读读诗词、聊聊背景、谈谈内容、背背诗词”,缺乏对文本深入的解读,使得学生对古诗词敬而远之,提不起兴趣。三、教学教参化。现在很多的老师对古代经典作品积累不够,不能得心应手去挖掘古诗词的内涵,带领学生去领悟古诗词的魅力,而只是一味去背教参、背教案,把古诗词当作毫无生命力的东西进行肢解,使得学生对古诗词兴趣缺缺。四、教学冷漠化。刘勰在《文学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学中所表现的丰富情感内涵是语文的本质属性。因此,注重情感因素,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很多的语文教师由于忽视对文本深入解读,对文本解读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显得非常冷漠,这样就很难感染学生,打动学生。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何戴着镣铐舞出最美舞姿?笔者认为教师精读精讲文本一定是最有效的途径。精讲文本就是透过诗人相隔千年的文字,我们仍能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让学生能真正发自内心表达赞叹,引导学生个性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果能做到这样,戴着镣铐何尝不能舞出最美舞姿?那么要如何在应试教育的镣铐下精讲文本?

第一、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一定要有广度和深度。廣度就是要知人论世,“知人”就是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绝不是年谱化的了解,也绝不能停留在过去对其认识的标签,要结合其他人对其的评价;“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特征,这种了解绝对不是空泛的,而是要借助同时代的相关资料的介绍。比如,如果教师没有深入了解辛弃疾的身世,绝对不能了解他心中的悲愤,没有了解他的经历,也绝不能知道他的才干;如果你没有了解杜甫的身世,不知他是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家庭,当然也不能了解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如果你不知道李商隐的经历以及时代特点,你也难于了解他诗歌的美丽与哀愁;如果你不了解东汉末年的特点,怎么能理解“同心而离居”的忧伤。深度就是教师对诗歌内在的情感、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呈现出来的普遍的人生哲理精神要进行深度的解读,绝不能仅停留在教参那种干巴巴的结论上,一定要讲得丰满,才能把诗歌的美感传递出来。比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稼轩是如何从大景到小景,由远景到近景,从景到人,由人到情,最后逼出他的英雄泪,一步步带领读者置身诗境,感受他的登临意与英雄泪。

第二、教师要能把知识点讲得生动有趣、丰满,而不是干巴巴地抛出一些枯燥空泛的专有名词,让学生死记硬背。比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运用了许多典故,“鲈鱼之思、求田问舍、树犹如此”等典故拉开了距离的美感,把许多未尽之意、未尽之言都包含其中,你要能讲出这种美感,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它的表达作用,这样无趣又容易让人遗忘;比如《涉江采芙蓉》,“悬望手法”的运用,它是如何表达“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把我心换你心,始知相忆深”的深情。

第三、教师要能把握诗歌的文脉,不要肢解诗歌,要能呈现诗歌的完整性。比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篇写景,水天相接的美丽壮阔的画面本应让人游目骋怀,心旷神怡,可是为什么马上就有“献愁供恨”的愁绪?杜甫看到“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雄伟壮阔的画面,为什么马上就想到自己“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不幸身世?为什么杜甫登高望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伟开阔的画面,会产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悲叹?内在的联系到底是什么?你要结合古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观来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文脉,也有助于他们能更好地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总之,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内涵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构建学生的精神内涵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通过各种教参资料,从中吸收他人的解读成果,通过向专家和身边的同事请教,打破自己古典诗词解读闭门造车的现象,努力提高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这样才能让诗歌意蕴内涵丰富,才能让诗歌有趣,才能感染学生,让学生自觉走进诗歌。

作者简介:

陈嫦娥(1977-),女,福建泉州人,石狮石光中学语文教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高中古典诗歌教学。

猜你喜欢

精讲古典诗词高中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四环节”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