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2018-12-27胡莹飞
胡莹飞
【摘要】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应该全面推行改革措施,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 教学方式转变 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53-02
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就必须注重推行语文课程改革,在此基础之上,促进学生成绩的不断提升,语文掌握能力的进步。
一、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转变教学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不仅学生能学到一些知识,教师也会得到一些进步和发展。因此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且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习。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以及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到一些真正的知识和能力。
(二)學习空间的开放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良好的自由的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加强交流和沟通,不断地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和思考,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教学很重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小学语文教师通常采用的方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并且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学生学习过程当中,仅仅是简单的记忆以及机械的记忆,课堂学习效果非常不明显。教师教学没有情感的投入。就是要在教学过程当中投入足够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并且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够保护学生自尊心。做到真正的关注学生热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四)语文教学实践
语文学科具有自身特殊性,必须促进学生掌握并且运用语言文字,因此实践性课程非常重要。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教师必须注重语文实践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以及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这也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想要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变革,就应该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精神动力,并且指明正确的学习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也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工作。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也是非常关键的。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主要目标,那么便能够有效地提高注意力,准确的区分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与此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二)做好科学的评价工作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作出科学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并且激励和调节学生的学习。除此之外,在开展评价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注重从正面进行积极的引导,采取鼓励的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指导和评价。另外在评价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具有针对性地找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够恰当的表扬,并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保证客观科学的评价,不予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突出学生的优点,赞美学生非常重要。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也会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教师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委婉地提出希望,并且指正学生的错误。只有这样才会保护学生自尊心,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知识。
(三)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从细节以及整体上来掌握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来推行一些改革内容。在讲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预习备课工作以及讲授工作和实际训练工作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并且要体现明确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由于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应该注重进行朗读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去理解文本,并且感受文本当中的真正内涵。通过朗读能够促进学生深入课文,掌握一些知识,并且锻炼自己的能力。在朗读过程当中能够识别一些比较困难的字,并且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文章作者的感情。设计好课堂问题非常重要。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课堂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指明学生的学习方向,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转变教学方式并且关爱学生,促进学生良好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巴.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J].中华少年,2016(14).
[2]刘娅.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教育:文摘版,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