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多维度探索

2018-12-27吕丹张爱书赵明

科技资讯 2018年20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高校贫困生探索

吕丹 张爱书 赵明

摘 要: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立足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关乎着祖国未来的希望,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对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分析现阶段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工作经验和工作思考,分别从积极正面引导、把握认定节点、突出管理重点、丰富资助形式、注重资助实效等五个维度,就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进行多维度的探索。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资助工作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b)-0253-02

高校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和稳定。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对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全员育人 全过程育人”号召,营造全校关注、全校参与、全校重视的资助工作氛围。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并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学生资助工作的政治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继续推动完善资助政策并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全面推进资助育人,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构建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强化资助育人理念,把资助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抓好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进一步加大资助宣传力度,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化水平,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和资助资源公正、合理地分配给有需要的学生。

1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一般采用生源地认定和高校自主认定相结合的方式,生源地认定是指生源地民政局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具的贫困证明或者家庭经济调查证明。高校自主认定主要是学校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经过班、系、学院等的层层审核与把关。这两种认定结合的方式和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真实性、可比性等问题。笔者具体分析如下:(1)高校贫困生生源地认定准确性偏低、缺乏公正性,存在地区差异。我国现阶段存在明显的贫富差异,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贫困生认定标准不同,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导致认定的贫困生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和情况也不同。还有部分省份民政部门对于《高校家庭经济调查表》盖章时并无审核和把关,管理宽松。基础信息缺乏真实性,导致生源地认定功能缺失。(2)学校贫困生自主认定普遍存在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情况,而且每年认定情况没有动态变化,后续监督不严,调查不及时。目前高校的认定比较宽松,认定小组的成员责任心和责任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要有大局观念和爱心,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次认定后,有必要进行跟踪和回访,包括银行卡流水、在校消费情况,一卡通的消费记录和外出旅游等情况的全面掌握。更需要后续跟进核实情况,及时更新学生信息,更改贫困记录等,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是一项很必要的技术支持。(3)高校资助工作管理和认定中,班主任和导师参与度不高。高校的班主任和导师大多数,基本不参与贫困生认定工作和后续的监管,没有高度重视贫困生的教育和管理,心理健康等问题。学校的认定小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认定,随意性大,积极性不高,受学生个人的思想影响较大,与认定标准存在落差。(4)高校“资助育人”功能发挥不明显,没有强化感恩之心。国家资助中无偿资助较多,有效资助较少,而无偿资助会使学生产生懒惰、依赖心理和不劳而获的思想,认为得到政府和学校的资助是应该的,使他们应享受的权利,心理上形成“等、靠、要”的心态,不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1]特别是校友或者企业捐赠的助学金,学生认为自己符合条件,这是应该得到的,甚至对于企业没有了解和认知,也没有将感激之情化作学习动力。

2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问题的多维度探索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健全学生资助制度”,面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以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为抓手,以“资助育人”为工作目标,不断创新资助育人途径和方式,将“精准资助”贯穿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始终。

(1)对于高校贫困生生源地认定的维度思考。高校贫困生认定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源头,是一切公正的基础。政府工作人员和社会等也要高度重视高校贫困生的贫困证明材料,尽职尽责,让国家的资助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为避免资助资源的浪费,高校应加强动态化管理,借助信息管理和大数据分析,有助于提高资助工作效率,推动资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对于学校自主认定过程的维度思考。响应国家“全员育人 全过程育人”的号召,要充分发挥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制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将“三育人”融入到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贫困生认定会更加真实、自然、有效,更有信服力。学校要动员辅导员做细,动员班主任做全,动员学生导师做实。辅导员从年级角度,掌握贫困生认定的标准和细则;班主任了解班级内部的情况,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导师作为跟学生个人接触最多的人,能更客观的评价学生的经济情况。

(3)对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监管的维度思考。对于认定的高校贫困生应持续监管,后续动态跟踪。高校要避免“认定严 管理松”的模式,需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注重過程监督,确保资助工作公正。高校需要定制详细的监督细则,建立动态和弹性的监督机制,特别是学生代表参与监督体系,做好实时掌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变化的动态信息[2]。

(4)对于高校贫困生资助形式的维度思考。高校应开展由单一的“物资资助”向多样化、多元化的资助延伸,将“育人”作为“资助”的根本方向。形成有针对性、可行性、发展性的高校“精准化”资助工作体系建设思路和架构[3]。“因材施教”地对贫困生进行靶向资助,开展不仅能提高知识技能,还能提高专业技能的专业认知实习、社会实践、企业交流等,锻炼综合能力和素质。多角度、多方法、多举措的资助和引领贫困生成长,使其经济不贫,内心强大。

(5)对于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维度的思考。高校要强化资助育人的功能,提升“育人”理念在整体资助工作中的引导地位,进一步完善原有资助工作体系和模式,从基本物质资助向精神培育和能力提升等方面延伸,满足每一名受助学生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需要,在“需求精准”的基础上实现资助项目的精准化覆盖。高校贫困生不仅需要经济援助,能力提升、心理健康、社会认知、爱好技能、诚信教育等层面都更需要重视,以多渠道、多举措、多途径、接地气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支撑。特别是贫困认定公示后,让贫困生能受到同学们的尊重,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等。

3 结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本文响应国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号召,就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汇总,并从认定对象精准、全员参与认定过程、资助监管及时、转化资助形式、“资助育人”等五个维度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进行探索,助力完善资助育人体系,促进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准确地得到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提升资助育人工作水平,使资助工作在学生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暖均.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优化与重构[J].广州大学学报,2010(9):76-77.

[2] 霍计武.让奖助学金“财尽其用”还需“人尽其责”[N].人民网,2015-10-14.

[3] 杨喆,马静涛,王威,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针下的高校“精准资助”工作体系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111-112.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高校贫困生探索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法创新的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