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情燃烧岁月中的旋律

2018-12-27余石

创作评谭 2018年6期
关键词:军号散文创作

余石

新世纪以来,人物散文创作迎来了又一个高峰期。关于历史人物、现当代人物的散文,以及现实生活中卑微个体的境遇,成为散文创作的富矿。并且,许多人物散文在人物塑造方面,不同程度借鉴了小说的创作手法,以事件为核心展开叙述,着力刻画人物形象,铺垫细节,乃至心理活动,意识流动,冲突与反转等等。此类主观形式与客观存在的创作方式,都被放在文本的重要内容里,使得散文创作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及至当下,层出不穷的散文写作者,或以历史人物为突破口,按时间脉络记述即时的事件,通过转换故事原素,进而梳理、呈现今人的审美理念;或干脆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主体,叙述、回忆,聚焦社会和人与乡土的关系,进而形成一种碎片化的,细节性沉浸的散文创作形式。国内的文学批评家们,对这一趋势能否成为散文创作的主流,保持审慎观望的态度。

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朱法元散文集《沉默的军号》,是继他的《沉寂的山歌》荣获第四届冰心散文奖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集。这是一部由39篇独立成章的作品、结集而成的散文随笔。时间跨度20年,人物众多,文字记述简明扼要,叙述主题紧扣作者的审美理念及人文价值观。在叙述过程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着非常强的带入感。这种强烈的带入感正是由于文中勾勒出来的人物栩栩如生,进而使得读者能切实感受到文字中涵盖的情感冲击力。

苏珊·桑塔格在《文字的良心》中强调:每一部有意义的文学作品,配得上文学这个名字的,都体现了一种独一无二的理想,独一无二的声音。

《沉默的军号》试图超越地域拘囿,物候的嬗递变化,以个体命运与时代发展为线索,用简炼生动的文字为我们完整、客观地呈现作者怎样走出大山深处,步入军营,第一次看见大海,满怀期待迎接新生活;怎样从一个生涩的新兵,在对新环境的感知与适应过程中,逐步树立理想,为之奋斗,历经锤炼终于成为一名合格軍人,这过程也呈现了国家军队改革等历史性发展时刻。

书中叙述如同老式黑白纪录片映像,逐格放映,画面是流动的,图像虽略显斑驳,描绘的内容却是详尽、明确的。他的笔调不是绵实温婉,而是简洁、生动、有力,摒弃刻意的修饰,加之感情的自然流露及引人入胜的素材,让读者体味到文本的真实。

从开篇的《跳出大山》,到军营生活片断似的记录,至离开部队之后与战友们的交集,每一段文字都饱含深情,它所展现的内容都是叙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忆喷泉般涌出,依年代秩序铺叙展开,而叙事的主题完全以军旅生活为蓝本,随着人物的陆续出现,每个章节都能为读者提供一种类似小说化的阅读快感。

题材的熟稔,让作者灵感源源不绝,在叙事中营造出生动的情景和人物。

《跳出大山》中的武装部长冷伟高“不苟言笑,清瘦沉静的尖形脸上,始终在思考着什么,嘴上的香烟不停的燃烧”;年青的公社干部朱祈炎为人爽快,直言直语,说起话来掷地有声;青年时代的祖父从军校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新组建的混成队,打击、拦截从武汉走水路的日本人运输物质的船队,一年多之后,慷慨赴国难;亦师亦友的陈齐枢,作者尊其为“万安雅士,性格孤傲,爱憎分明”;广东五华县县委李书记是个奇人,随和、开明,为政清方廉,每日必饮酒两斤,一包香烟可以做下酒菜。香烟不熄火,陪着吃饭时“他一支将完,便把另一支竖起,右手捏住,往左手的大拇指甲上戳几下,那支烟的上头便空出来一小截,然后把将完的那支插进去接着吸……一包烟将尽,一斤52度的汾酒一点没剩”。

同乡战友《老龟》“头上的发际线很高,有点像马上就要秃顶;眼睛是细长的,似乎总是咪着;嘴巴抿紧时,两边的线条特分明。人慈眉善目,像是糯米团子捏成的,总是见他伏案黙读……1979年,蓝子里挑花似的把他挑上了前线”,回乡探亲时,“父亲告诉我说,退伍后的老龟专程去了趟我家。他讲起战场上的故事,好像在吹牛,说打仗就像种田……”

参战后回到家乡的“老龟”,默默无闻,战争让他落下了满身的伤病,这个退伍军人却从不向国家伸手,依旧当勤巴苦干的农民,用坚实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记述中没有如泣如诉,平实的笔调却越发让读者感动。“老龟”是坚韧的,乐观的,是一代退伍军人的浓缩,保持着虽清苦却依然饱满的精神状态。

这些人物在作者笔下都被附予了生动的人格化生命,战友之间深厚的兄弟般情谊,再一次通过叙事和回忆,得到了升华。这种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情谊,是深邃的、厚重的。

《相思柳与三角梅》描述的是作者守卫海岛时,岛屿上的两种植物。他给这两种植物附与了灵性,“相思柳当然是绿色的。尽管进入了冬天之后,禁不住风沙的鞭打,严冬的摧残。但它的叶子还是会簇鹅黄色的、很不起眼的小花。在艳阳下,它璨然微笑;在微风里,它翩翩起舞……我之所以赞叹相思柳,是感动于它的精神。海岛的环境是相当恶劣的,贫瘠的土地,遍布岛上的顽石,一年四季没完没了的风吹浪打……我守岛数年,离开时可留恋的不多,唯有相思柳,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平潭岛上的三角梅,开的疯狂,开的霸气,漫山遍野,攀石越沟,只要一个地方生出了一株,立马就会簇簇片片,无休无止地蔓延开来……它不需要多么肥沃的土壤,也不需要很多的水份,只要有方寸之地,它就能尽情的施展……三个心合在一起,互相依恋着,就组成了一朵花。”—这道由三角梅构筑的风景,正是军人形象在作者心中的写照。

奈保尔说:一个作家要在作品中表达出来的学识和经验,既具有社会普遍性,又是个人情感的表露……《沉默的军号》正如此,将个人情感融入时代背景,不失文化的蕴涵和社会的普遍意义。

《沉默的军号》以现实主义传统的写作方式,朴素地再现了一段军旅生涯,让读者不由对这群军人由然起敬。一部洋洋洒洒二十三万字的散文随笔,书名冠以《沉默的军号》,却并不沉默,读者能够从中读到激情燃烧的岁月,读到血脉贲张的年轻军人的火热情感,对母亲、家人的脉脉温情,以及对生活,乃至关于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诸多深邃的思考,还有对军营生活那份无限的眷念……。

《沉默的军号》的军号声,被作者隐匿于叙事的细节与回忆之中,不着痕迹,却依然雄浑嘹亮。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发出的感慨:“其实20年来,我虽再没有穿军装,但在我心中,军旅生涯并未中断……”是啊,一段高亢旋律的号声既然在人生的天空回荡过,必然不会消散,永远伴随人们前行。

猜你喜欢

军号散文创作
Jazz
我与风
保偏光纤熔融焊接导致的交叉偏振耦合的简单评估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远去的军号又回来了
军号什么时候出现的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云岭军号(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