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少年娘则国娘”
2018-12-27张书绅
张书绅
近来,关于青少年的“阴柔之风”,产生了颇多争论。综合来看,有两大表现:一是认为我国中小学体育工作不到位,学生身体素质堪忧:二是认为娱乐圈“小鲜肉”横行,会对青少年造成误导。
前者道中我们基础教育的软肋,是确实需要加强的。但这与性别无关。健康的体魄不是男性特有的符号。曾几何时,奥运会将女性拒之门外,骑自行车对女性来说也是禁忌,但自信的现代女性却能以自己的马甲线展现健康之美。设若古人复活,必然瞠目结舌。文明在发展,两性之间的鸿沟在缩小,人们的性别意识也渐趋开放,这是不争的事实。
后者,就出现了“少年娘则中国娘”的言论。这或许只是一句调侃,但有无限上纲、道德绑架之嫌。“娘”是对男性女性化的贬称,充满了刻板印象,虽不失为一种意见表达,但不宜以自己的喜好强加于他人。“小鲜肉”流行,是审美现象也是市场反映。有不同的审美倾向,是价值多元化的表现。而捍卫文化市场的开放与自由,更是其繁荣、成熟的保证。毕竟,创下中国电影史票房纪录的,正是充斥着爱国英雄主义荷尔蒙的《战狼2》,我们应该相信人们的智慧,尊重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
人们厌弃“娘”,呼唤“血性”,可是,这“血性”的内涵是什么呢?美国电影《血战钢锯岭》里,日军负隅顽抗,宁死不降,但他们似乎不具备我们想要的“血性”。因为他们忠于独裁权力,忠于天皇体制,给世界带来深重的灾难。他们只是凶残的战争机器,不配被称作有血有肉的人。
我们说“血性”的时候,也许想到的是勇锐刚健的气质。关于勇,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经典论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为孔子所非。他给勇以许多限定,勇必依附于许多其他品质,才能算作优良品德:比如“仁”,他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比如“義”,他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比如“礼”,他说“勇而无礼则乱”;比如“智”,他说“勇不好学,其蔽也”,否则,就是以不逊为勇。他说:“勇者不惧。”何以能无所忧惧呢?孔子曾回答:“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只有对内心信念的坚守和笃定,才会支撑起“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刚强面貌。这也正是前述电影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所展现的,与符号化的“血性”认知相去甚远。
如不拨开笼罩概念的迷雾,就难以抵达我们想要言说的实质,甚至会对我们的实践造成困扰。有研究表明,幼年时期,男孩在理解他人情感,以及培育亲密、有意义的友谊时,和女孩一样敏锐。可是在充斥着刻板僵化的性别意识的生长环境下,男孩会选择压抑自然的情感表达,把天生的同理心替换为后天习得的沉默坚忍,并与朋友保持更大的情感距离。这种结果,恐怕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作者单位:深圳市民治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