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2018-12-27杨礼娟
杨礼娟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十分的迅速,与此同时,国家也十分重视和支持旅游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了解旅游行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现状,从专业定位、教材开发、信息化教学等几个角度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旅游业 旅游管理专业 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b)-0162-02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十分迅速。旅游业已经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腾飞和持续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和重要突破口[1]。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这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与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决心。今年,美丽中国2018全域旅游年,将会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旅游业。
1 现状分析
1.1 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拥有国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国家,国际旅游从最初的单一入境游发展为出入境旅游并重的格局,中国当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出境旅游人数从1992年到现在,增长了约40倍,出境旅游目的地已扩大到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客源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
1.2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现状
根据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旅游市场建设、人才需求的情况,建设旅游管理专业要突出科学性与发展性的原则,以满足学生、专业、学校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发展的需要。当前,国家十分重视与支持旅游人才的培养。从旅游教育体系来看,已形成了研究生、本科、專科和职业教育这四个培养层次。2017年全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608所,开设旅游管理类高职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086所,开设旅游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947所[3]。2017年全国旅游相关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分别招生336、2832人;2017年全国旅游管理类本科、高职专业分别招生5.9、11.3万人;2017年全国旅游类中职专业共招生10.2万人[3]。
1.3 旅游人才供求
目前,我国旅游人才分布呈现以下特点:首先,人才分布不均匀。酒店、旅行社与旅游车船公司、景点相比,更吸引人才,因而,人才储备较多偏向于旅行社和酒店。其次,旅游人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导游行业,特级导游员、高级导游员、中级导游员、初级导游员类似金字塔,处在塔尖的特级导游员少之又少。再如,酒店行业,有很多酒店工作人员并非酒店管理专业科班出身,且酒店行业大多数人员学历水平不高,门槛低,这为培养人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010年至2020年,世界旅游经济总量预计将保持在4.4%的年均增长率。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就增加了5.8个间接就业机会。2015年全国旅游直接与间接就业人数约为7911万人,在全国就业总人数中占10.2%[2],每年还在逐渐增多。因此,这将会在中国有更多的就业空间和机会,旅游业也将需要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
2 存在问题
2.1 专业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合理
随着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的顺利召开,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增设了旅游管理专业。然而,大多数学校未有专业人才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定位,对专业的发展较为模糊,人云亦云的现象存在较多。在招生宣传时,仅能宣传表层情况,缺少深度认识。另外,完善的课程体系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知识,消化知识,逐步形成知识结构,并不断内化他们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课程体系需要完整的逻辑关系,有的学校课程体系方面存在杂、乱等问题,因人设课的问题屡屡存在。
2.2 教材使用需要与时俱进
对于一个实证性强、实践发展迅速领域的专业教学,必然需要密切注意旅游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最新动态[4],但目前很多学校配备的教材理论偏深,适用性差,知识更新慢。很多学校技能训练还没有统一的教材。教材使用上缺乏系统性与连续性,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还将影响到学生的总体发展。其次,校本课程开发不足,学校无法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课程。最后,很多学校图书馆能够提供给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阅读的相关书籍数量不多,涉及专业前沿理论方面的专业书籍更新明显不足。
2.3 实训教学设施急需完善
目前,大多数本科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教学设备不足,有的院校甚至没有。一些院校已逐步开始重视专业教学设备的投入,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例如智慧教学设施设备配备不足;实验实训场地数量不足、品质不高等。虽然通过校企合作部分解决实训室不足的问题,但学生需要离开校门去到企业才能得到练习。由于校内实训室的不足,学生在校内基础实训时间不够、实训质量也不高,无法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校企合作单位的选择具有局限性,大多数合作单位仅局限在省内或市内,学生到一线城市拓宽眼界的机会受到了限制。
2.4 信息化教学运用几乎为零
最近几年,信息化教学比赛发展火热,而这种火热仅仅存在于一小部分人中,大部分群体对此仅仅听说过,基本不了解何为信息化教学,更不可能用信息化的手段去教学。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的日新月异,我们应该紧随潮流,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信息化教学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运用少之又少。或者学校教学设备跟不上,或者教师本身不想用新的教学方法。信息化的教学课堂对老师的要求较传统课堂要高很多。教师不仅在课前需要完成大量的工作,多方面搜集信息,课后也有大量的工作。现在很多的景点、景区都有智慧旅游,而很多学生却不知道什么是智慧旅游,普通的教师也不敢讲授智慧旅游课程。或者,讲授智慧旅游,更多的也是照本宣科。
2.5 师资力量缺乏,不注重青年专业教师的发展
专业教师的自我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专业的发展速度。有些学校师资力量与学生比例完全不协调。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有些教师由其他专业转型,缺乏更深的专业认知。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明显不够,一些教师还缺乏到旅游企业锻炼的意识,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师层次不高。招聘的青年教师,刚上岗就要担任4门以上课程,对青年教师来说压力很大,同时,青年教师还要完成学院里安排的其他事情。青年教师刚步入工作岗位,缺乏对自己专业发展思考。有的院校,有“青蓝结对”,指导老师仅仅是为了拿一张聘书而热情担任,或被动接受,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
3 对策探讨
3.1 强化专业定位,完善课程体系
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建设。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简化纯理论的教授;运用示范教学法、岗位教学法等实现实践课程的教学,使得旅游管理专业技能训练的目标、内容等方面具有系统性、标准性以及可操作性。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终生学习,开发校本课程,实施个性化教学,并将智慧旅游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另外,加强专业方面的建设,形成专业的学术团队,丰富科研成果。
3.2 加强教材开发建设
开发旅游管理专业使用的教材、讲义,使之适用现代学生的需求。专业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技能,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训练教材、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加强与行业的合作与联系,不断更新知识,使学生随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搭配相适应的教授方法,使教材、讲义、训练方案的作用达到最大化。另外,进一步完善学校图书馆旅游管理专业相关书籍藏书结构,增加藏书量和期刊种类,尽可能多的涉及专业前沿理论的专业书籍。将图书馆信息化,方便学生、教师查阅相关书籍。
3.3 加强实训教学设施建设
加强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建设方面的投入。首先,建设教学设备、实验实训场地以满足教学需求。其次,与同市其他学校建立联系,共享部分实训场地。再次,注重加强校企合作,选择与百强旅行社集团和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合作(旅行社如:春秋、中旅、国旅、康辉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酒店如:希尔顿、万豪、洲际、香格里拉、凯宾斯基、喜达屋、雅高等高星级酒店集团及旗下品牌)。最后,对于学生实习地区的选择,尽可能选择一二线城市,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认知域。
3.4 学习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急需提高,需要努力学习。学校为教师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化学习平台,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举办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比賽,以赛促教;要求教师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等。现如今,支付宝、微信等使用的频率已远远超过现金,未来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的频率也将超越传统授课方式。
3.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并强化考核制度
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努力建成一支人员稳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首先,每年选派相应数量的教师去旅游企事业单位顶岗培训,强化“双师型”教学能力。其次,学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青年教师,而不是让青年教师变成久而久之的随遇而安,要加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再次,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加强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的影响,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并将其运用到普通课堂。注重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学习,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最后,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建设。优秀的品德修养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宋子千.旅游学概论[M].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国家旅游局.图解:中国旅游交出漂亮成绩单[N].2016-05-19.
[3] 国家旅游局.2017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N].2018-04-09.
[4] 魏小安,厉新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旅游学刊,2005,21(z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