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物流市场监测网络设计研究
2018-12-27陈诚
陈 诚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81)
长期以来,铁路货源结构以大宗货物为主。2017年,煤、焦炭、石油、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磷矿石6类货物铁路运量占铁路总发送量的74%。铁路市场监测对象也主要以大宗货源为主。随着快递、家电、医药等白货物流的快速发展,白货的社会运量需求将逐步提高。国务院办公厅《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指出,铁路要努力提供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铁路货运产品[1]。为了充分发挥铁路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作用,提高铁路运输在社会运输中的比例,铁路有必要对包含白货品类在内的全部铁路适运货源开展调查监测[2]。
1 铁路物流市场监测现状
铁路既有市场监测工作主要是对现有货运信息系统中的大量运输数据进行组织、分析和统计,形成运输统计报表,同时由各站段、货运中心的货运营销人员对铁路既有客户开展市场调查、日常监测、年度专项摸底和营销分析等工作。受铁路运力紧张和货源结构的影响,铁路货运重视生产组织,轻视市场营销,重视大宗黑货,轻视快运白货,在市场监测方面缺乏系统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监测对象较单一。目前铁路对物流市场的监测以大客户为主,包括工业企业、商贸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客户。缺乏对国家地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社会物流园区等对象的调研监测,难以及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地区交通物流规划、货源行业的产销布局和其他运输方式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监测品类不全面。从监测的品类来看,铁路局集团公司普遍关注对运量收入影响较大的煤炭、石油、钢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品类,对商品车、家电、饮食品、冷链、快递等增长较快的白货货源重视不足。
(3)监测内容有局限。主要关注监测企业的铁路运输数据,包括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请车数、装车数、货运量、货运收入等铁路内部货运数据。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产品结构、节点布局、物流需求掌握较少。
(4)监测力量待加强。目前没有专门负责市场监测的组织管理机构,监测人员大多是临时抽调,兼职负责市场调查,团队结构较为松散。工作人员对监测工作投入的精力有限,难以保证监测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5)监测手段需完善。缺乏专业化铁路物流市场监测系统和市场监测信息化设备,依然大量采用基层货运人员上门访问、分发调查问卷、查找货运报表等监测方法,工作效率较低且数据准确度较低。
2 铁路物流市场监测网络设计
铁路物流市场既有的监测能力和水平目前还不能满足铁路开拓物流市场的需要,制约了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为了提高铁路的营销能力和物流服务能力,应构建一套完整的物流市场监测网络体系,完善铁路的物流市场监测能力[3-4]。
2.1 监测网络设计思路
铁路物流市场监测网络构建的思路如下:建立一支自上而下专业的营销监测队伍,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数据,利用数据分析手段深度挖掘市场规律,搭建铁路物流市场监测数据平台,对铁路内部物流数据和外部政策规划、目标行业市场、其他交通方式竞争力等信息开展有效监测和分析,实现铁路物流市场立体化、全方位的数据监测,为铁路掌握物流市场变化趋势,确定增量方向、设计货运产品、优化运力资源配置和运价提供信息支撑。
2.2 监测对象及内容
从铁路外部和内部2个角度开展铁路物流市场监测,有效解决既有监测对象单一、品类片面、内容局限的问题。
2.2.1 铁路外部物流市场监测
铁路外部的物流市场监测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
(1)宏观监测。宏观监测以政府部门为主,分为国家和省市2个层面,国家层面主要监测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等机构,掌握政府出台的综合交通、物流、节点布局相关内容,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经济环境等;省市层面主要监测地方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厅、商务厅、国土资源厅等机构,掌握地方政府出台的交通、物流、城市规划相关内容。
(2)中观监测。中观监测以行业协会为主,分为物流行业协会和货源行业协会。物流行业协会包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各省市物流协会,以及公路、港口和航空相关物流协会,及时掌握国家、区域物流的发展情况及趋势,公路、港口和航空各种运输方式的行业发展情况,特别是定期发布的运量、运价、成本等数据,作为铁路合理调整运费的参考和依据。货源行业协会主要包括煤炭、矿建等大宗行业协会及商品车、冷链等行业协会,掌握行业统计数据和发展情况[5]。
(3)微观监测。微观监测以企业为主,分为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6]。生产制造企业是铁路物流服务的主要需求方,对铁路物流服务的业务定位、产品设计、服务能力利用、绩效考核等均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重点品类生产制造企业中的铁路既有客户和潜在客户,对其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服务要求,以及发运量、目的地、时效要求、发送间隔等物流服务要素进行监测,辅助铁路设计合适的物流标准化产品,满足企业客户的物流需求。物流企业指公路物流企业、水运物流企业、货代公司等,这些物流企业不仅是铁路物流服务的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合作伙伴[7]。了解物流企业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配送等基础物流服务及金融、信息等增值服务产品的供应水平和能力,不仅可以为铁路发展相应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还可以作为铁路选择合作伙伴时的考量因素。物流园区是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通过物流园区的规模和水平了解社会物流企业的发展状态。
2.2.2 铁路内部物流市场监测
铁路内部的数据监测,以市场对铁路服务的反馈为基本考量点,选取铁路运量为主要监测对象。通过读取货票数据,统计铁路货物的发送情况,根据货票的发到站和品类信息,挖掘各品类、各区域发送情况,以及区域间货物流动情况,形成全国及各区域、各铁路局集团公司铁路运量变化、运量品类结构、不同品类发送到达分布及不同区域、不同物流基地间的运量等[8]。
2.3 监测组织架构
为了补强铁路物流市场监测力量,研究设立铁路内部监测力量和外部监测力量联合的“3+1”型监测组织。
(1)内部监测力量。内部监测力量由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集团公司、货运中心或车务站段(以下简称“货运站段”) 3级主体共同完成。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集团公司和货运站段应分别成立物流市场监测领导小组,根据职责开展物流市场监测工作。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物流市场监测领导小组,由货运部、财务部、劳卫部等部门组成,负责监测工作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制定相应办法,指导全路物流市场监测工作。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分别成立物流市场监测领导小组,由货运营销、运输、调度、财务、企法、劳卫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制定铁路局集团公司物流市场监测实施及操作办法等管理制度,指导站段开展物流市场监测工作,制定监测人员的编制规模,明确监测人员的薪资待遇等。货运站段成立物流市场监测部门,开展具体的监测工作。
(2)外部监测力量。外部监测力量是市场监测的辅助力量,由科研单位、咨询公司等组成,主要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技术丰富监测手段,提高监测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和数据分析能力。在外部数据的监测方面,主要依靠外部监测力量完成,如国家地区政策文件、行业统计信息、物流企业信息等。在内部数据监测方面,鼓励中国铁路总公司、各铁路局集团公司与科研单位、咨询公司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和人员优势,补充铁路数据处理分析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货票数据挖掘的程度,深入掌握铁路货运的发展情况和变化规律,支撑货运产品改进优化。
2.4 监测网络布局方案
根据监测对象内容和组织架构,梳理形成铁路物流市场监测网络布局方案。以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集团公司级、货运站段为主要维度对监测内容进行划分。中国铁路总公司主要负责国家的政策文件和宏观环境、全国物流市场和行业发展现状监测,以及国家铁路运量的分析;铁路局集团公司主要负责地区的政策文件和宏观环境、地区的物流市场和重点行业监测,以及区域的铁路运量分析;货运站段主要负责监测管内的重点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和物流园区。科研单位和咨询公司根据上述3级组织的监测工作的具体需求,发挥协助支持作用。铁路物流监测网络布局方案如图1所示。
2.5 监测方法创新
在市场监测过程中,数据采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监测对象众多,内容复杂,传统的上门访谈、调查问卷、人工手动网络搜索等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因此,应利用智能化网络信息抓取技术作为新形势下铁路物流市场监测的主要手段。铁路物流信息中适合于网络信息技术抓取的信息可分为以下3类。
(1)国家、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网站发布的政策、通知、报告等,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策发布网站等。该类数据大多属于文本类信息,可以利用爬虫技术直接从政府行业网站的网页获取数据。设置读取网页的时间间隔,实现对网站内容的定时监测,通过筛选技术将满足需求的文本存档,并及时向监测者发出通知,减少人员频繁登录网站的工作量。
图1 铁路物流监测网络布局方案Fig.1 Railway logistics monitoring network layout scheme
(2)专业数据网站发布的行业信息,如中经网数据库等。该类信息来源于专业数据公司,可以综合利用爬虫技术和网络信息挖掘技术获得。爬虫技术从数据网站中获取行业数据,信息挖掘技术将数据加以分析总结形成行业的产销分布等情况。
(3)公路物流公司的运量、运价信息,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公路物流运价指数网站等。该类数据属于直观的客观数据,可直接用爬虫技术获取,利用信息挖掘技术分析得到数据的变化趋势。长期追踪公路行业的运量运价信息,建立公路与铁路运量运价数据库,反映公路与铁路的量价变化关系。
3 监测网络建设对策
(1)建立基于板块的市场监测队伍。高效的市场开发需要专业的市场需求调查队伍。针对纷繁复杂的铁路货物品类,根据货物理化性质和物流特性,参考国家统计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货物分类方法,结合铁路局集团公司货源结构,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应建立基于板块的市场监测队伍,队伍成员由熟悉市场的专业力量构成[9]。监测队伍成员需保持相对稳定,由货运营销部门归口管理。监测队伍负责管内相应板块的市场需求调查工作,定期与政府、行业机构、物流园区、重点企业等沟通对接,掌握板块中各类货物的市场形势和物流需求变化情况。
(2)加强物流信息处理分析能力。数据监测手段的多样性丰富了数据内容,庞杂的信息会分散工作人员的注意力,影响人员的判断力,因而应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处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从政府、行业协会、物流企业等不同渠道的数据予以综合分析,形成铁路目标物流市场的画像和晴雨表。加大对铁路内部信息的分析力度,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分析铁路在不同品类、不同区域、不同通道、不同去向、不同时段的运输特点及增值服务的提供情况。通过目标市场运量与既有运量的对比分析,提出铁路开拓市场、增运增收的突破口,最大化发挥信息的潜在价值。
(3)统筹推进物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监测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要求利用信息平台提高数据分析处理的速度,以及数据传输的效率,并直观给出管理人员期望的数据结果[10]。单靠人工汇总、邮件传递等方式无法满足监测工作的需求。考虑到中国铁路总公司、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的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建议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统筹推进物流市场监测平台建设,减少各单位各自开发的重复工作。在目前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与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集团公司级、货运站段对接,细化不同用户的功能需求,并尽快推出原型系统,选定2个配合度高的铁路局集团公司进行测试,根据现场使用情况优化完善系统,之后在全路推广应用。
(4)优化面向市场需求的铁路干线谱系化产品。按照“需求—能力—服务”的思路设计铁路干线谱系化产品。①通过跟踪监测行业物流市场变化情况,明晰市场对铁路的运输需求;②对比竞争对手的服务产品,寻找铁路干线运输的竞争优势,结合铁路内部货流分布数据,明确铁路的运输优势方向及潜在增量方向;③充分考虑铁路物流基地的建设情况,根据客户需求,设计适用于不同种类货物、不同运到时限、不同载运方式的铁路货运谱系化干线产品,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时效、不同服务水平的市场需求。
4 结束语
在“货运增量行动”“公转铁”等政策背景下,铁路运力呈现逐步紧张的局面。如何充分利用铁路运能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物流市场监测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运输效率的基础性、前置性工作,贯穿市场营销、产品设计、运营维护的始终。通过丰富监测内容、优化组织架构、扩充监测手段、搭建功能完善的铁路物流市场监测网络,实现铁路内外物流数据的立体化、全方位的监测,可以为铁路摸清市场变化规律、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创新物流产品设计、优化货源组织提供数据基础[11],有效支撑铁路运能最大化利用,促进铁路物流市场开发和物流业务开展,有力推动铁路货运增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