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影响你的就业前景吗?
2018-12-27刘馨蔚
文|本刊记者 刘馨蔚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越加便利。同时,也渐渐生出“失业”的隐忧。
近日,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主席陈启宗在“领先一步”系列研讨会(下称研讨会)—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前景上提出:“人工智能对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包括就业领域。人工智能冲击着白领、蓝领的工作,就业将会是怎样的前景?”
人工智能会创造新职业,改变就业前景
陈启宗认为,最先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可能就是白领的工作,接着是蓝领。无论如何,人工智能一定会改变职业前景。
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发布报告指出,未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将造成很多的失业。但是,不必太过悲观。因为,很多技术应用也会带来很多积极的变化。可能受到负面影响的会是一些低技能重复性的劳动工作,而技术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型职业。
“技术职业教育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干预方式,可以让我们做好准备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亚洲开发银行资深教育专家Shanti Jagannathan介绍,亚开行在教育领域每年投资超过40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的资金都是用于技术职业教育培训,尤其是在会员国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的。
早在20年前,比尔·盖茨跟他太太来北京度蜜月时,发现中国科技人才的能量是无可估计的。因此,他在回国后决定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实验室,后更名为亚洲研究院。
目前,研究院与中国各个高校进行合作,设置了AI方面的一系列培训课程。学生可以在网上得到学习,老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来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赵质忠介绍,微软作为一个全球性公司,跟很多商学院都有合作。
“AI不会取代人类,也不会取代人类的工作,但是会改变人们工作,让人们不断学习和成长。”赵质忠指出,人们担心职业被AI取代,其实关键是当整个AI科技大爆发的时候,你是否懂得如何利用这个技术来增强自身的能力,否则就可能会被取代。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公司技术培训首席专家Rainer Wieland 认为,在技术背后,更重要的是人要知道怎样应用这个技术。
“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的目标群体是什么,哪一群体需要哪样的技能,需要AI提供哪样的支持。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如何做好区分工作。”Rainer Wieland说。
应对人工智能冲击,需开展更多职业培训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迸发的时期,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兴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对现有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对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地增加。
很多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战略、应对危机、促进就业、迎接新知识革命挑战的重要举措。比如,欧盟制定的“欧洲2020战略”,明确提出要推动欧盟各国职业教育合作;英国颁布了“国家技能战略”;美国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劳动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别提出技能澳大利亚、技能新西兰战略等等。
由于微服务很难切得干净,除了向外部提供以外,微服务之间难免会出现少量的调用关系,可将每次调用产生的相关信息写入追踪中心,通过追踪中心提供的图形化界面查看服务之间的调用轨迹和产生的调用延时,从而分析出服务调用产生的性能瓶颈。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表示,工作本身的性质正在发生转变。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高新科技在逐步渗透经济,并创造出了对拥有数字化技能和竞争力人才的新需求,如电脑编程、数据管理等大量的技术型岗位。
“我们希望通过提供技能培训,为有迫切需求的就业者提供提升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劳动力市场的新需求和新动态,为未来做好准备。”梁治文说。
摩根大通2016年推出“青年新技能”计划,为期5年,耗资7500万美元,旨在发展高质量、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项目,从而帮助青年们获得有不错收入的工作并实现长期的职业发展。
梁治文介绍,该计划的初衷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完成从高中阶段就开设的职业培训并获得相关的职业教育证书,以利于其在人工智能、医药科学和编程等飞速发展的新兴领域中找到薪资良好的工作。
作为摩根大通“青年新技能”计划在中国支持的项目之一,摩根大通在过去三年支持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中等职业教育赢未来”计划,旨在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获得优质工作的技能,总计捐款达1900万元。
“摩根大通是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坚定支持者,我们相信应该有更多人获得持续提高经济水平和地位的机会。我们在全球以及亚太地区的劳动力发展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希望通过与中国主要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分享我们在应对劳动力发展挑战方面的经验。”梁治文称。
职业教育面临挑战,需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职业教育和培训是解决就业难题、改善民生的重要法宝,这对于低收入人群尤其重要。”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介绍,近年来,中国政府对职业教育是很重视的,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绩。比如,分级设立重点校、示范校、择优率先发展,倡导职业学校和国家产业、地方产业密切结合,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经费的增加等等。
从全球范围来看,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六个方面。方晋具体分析道,一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可及性、可能性能否保证人人都有机会上得起职业教育。二是所教是否为所需,是否能促进就业。三是教育质量是否满足学生需求。四是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五是职业教育是否能与技术创新、前沿研究相适应。六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方晋指出,不同国家的突出问题是不一样的,在中国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办学经费不足、资源分配不均衡、学校发展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家长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完全满足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的需求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为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和方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和一些爱心企业和机构合作,在2016年设立了中等职业教育赢未来项目(下称“赢未来”)。该项目把跨国企业的技术资源融入教学中,对教师进行培训,与学生进行交流。
同时,设立奖学金和奖教金,以弥补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教师正向激励的政策空白,提高中职教师与学生的荣誉感和认同感。
此外,还建设了“赢未来”往来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多方位的资源共享,包括教育资源、企业文化、公共咨询资源等。
通过这两年的试点和研究,方晋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中职教育的继续教育机制,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研究发现,很多学生上完中职以后仍然要继续深造。方晋呼吁:“教育体系本身要更加开放,能够给这样的学生提供更多机会,甚至能够让在职人员‘回归’学校。”
其次,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素质。
同时,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
另外,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关心和支持中职教育的发展。
方晋强调,中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社会环境是非常不利的,大家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学生的评价是普遍偏低的。
“德国职业教育做得好,很大原因是社会环境。大家并不认为去职业学校是丢人的事,学习一技之长是一件受人尊重和支持的事情。”方晋建议,国家、社会应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加大扶持力度,为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创造一个更好、更有利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