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案”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添动力
2018-12-27王莉莉
文|本刊记者 王莉莉
随着中国一些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地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根据商务部的统计,到2017年底,中国企业已经在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对外投资企业3.92万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达到了1.89万亿美元,形成的境外资产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是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中心模式。”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刘民强说。
开展投资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我们在国内建设产业园区也是逐步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产业逐步向资金、技术密集型、集约型的高新区、科技园区和创业园区过渡,园区产业链也是逐渐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有效释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这是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的重要经验和参考,也是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的‘中国方案’。”刘民强说。
截至2018年9月,纳入商务部统计的合作区项目一共113个,分布在46个国家,目前园区的累计投资达到366亿美元,实现了总产值超过100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的税费超过30亿美元,创造的就业近30万个。“合作区日益成为中国与有关国家开展投资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刘民强表示。
刘民强认为,加快推进合作区建设既有利于攻坚“一带一路”、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也有利于加快东道国的工业化进程,提高双边的经贸合作水平和质量。从目前的情况看,推进经贸合作区建设既有条件也有需求。“一方面是中国具备一定的条件。目前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制造业强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五分之一,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也为我们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是东道国有需求,现在有很多国家提出借鉴我们开发区的经验,提升国内经济的发展水平。”他表示。
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几个关键的问题,并且克服很多的困难。刘民强表示,“首先合作区建设要落实企业的主体地位,合作区不是说出来的,是企业干出来的,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注重投资实效和投资安全,要稳步推进,逐步扩大。”合作区的开发企业要考虑东道国的实际需求、配套能力、市场条件,在此基础上明确发展战略、做好发展规划。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园区的规划要精准,能够吸引到最强的企业形成集聚效应。二是园区的开发企业能力要强,建设水平、运营水平、招商水平、服务水平都要强,能够帮助入区企业实现盈利水平持续增长。因为园区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入区企业,如果入区企业没有很好的盈利、没有可持续发展,那么园区就成为无水之源。所以园区开发企业和园区入区企业利益是共同的,不要把开发企业和入区企业搞成是业主和开发商的关系,变成一种矛盾体,应该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三是园区依规守法经营,要与当地融合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效防范风险。实际上就是利益共担,共商、共建、共享。“大家知道第三国市场合作在国内已经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我们也在积极地推动中国的企业和发达国家的企业、和一些有实力的跨国企业聚焦共同的利益点,在利益契合点基础上共同投资建设一些园区和重大项目。同时我们也支持开发商、运营商、服务商共同参与合作区的建设,把几方的利益捆绑起来。”
“境外经贸合作区功能涵盖资源加工、制造加工、农业加工、商贸物流、科技研发等多种类型。”刘民强说,经过多年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从产业合作、融资咨询等多方面提升服务质量,部分园区已成为中国和东道国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
因地制宜,探索共赢之路
作为中国和马来西亚合作的旗舰项目,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近年来在两国的产业合作、毛燕输华、通关便利化、金融服务、科技教育和人才培训方面积极探索。
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赵越介绍,中央财政连续5年给予中马钦州产业园区8亿元的财政补贴,至今共投入44亿元。广西官方赋予该产业园区管委会相当于地级市政府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并每年补给产业扶持资金。“到目前为止,钦州园区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一期开发15个平方公里,实际上推进到18平方公里了,共引进产成项目140多项,计划投资1160亿元,10个高新技术产业相继投产,产城配套基本形成。”
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招商引资部总经理宋哲表示,中白工业园是中国和白俄罗斯共同开发运营的项目,中方的开发主体是国际集团。该项目,地处欧亚的连接地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入欧洲的门户,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中国产业园区建设经验得到东道国的支持,白俄罗斯官方通过法律形式为中白工业园入园企业提供税收、土地等多方面优惠政策。
“我们不能简单把中国的园区建设方案照搬到境外经贸合作区做规划,而应以中国经验配合东道国实际条件做规划。”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有限公司负责人范志明说,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在印尼设立的第一个集工业生产、仓储、贸易为一体的经济贸易合作区,以汽车、摩托车配件生产为主导。
“我们把园区的每个路灯都做成导航,它可为入园投资者提供道路导航、企业信息介绍等服务。”范志明说,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被规划为智慧型、科技型园区,将中国先进信息技术“移植”园内,帮助园区实现智能化。目前,该园区正进行二期建设,年产汽车约110万辆,摩托车1000万辆。
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张轶翔介绍,中非泰达经贸合作区经过10年的开发和建设,已经成为中埃的产能合作平台。泰达归纳其发展模式为飞燕模型,即政策头、园区身、金融翼、产业翼以及文化尾。截至今年6月,泰达合作区共有企业76家,实际投资额10亿美元,销售额10亿美元。园区开发建设累计投资1.05亿美元,已经开发完成土地全部售謦。
莱基自由贸易区董事、中非莱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赖四清表示,莱基自由贸易区是中国跟尼日利亚合作的重要平台,规划目标是建设一个生产、生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新城,就像上海的浦东和天津的滨海一样,也吸收和借鉴了中国自贸区和工业区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当地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政策,如永久性税收全免,投资和利润可以自由的汇出,这在非洲非常难得。园区在外汇购买和汇入上是有优惠,而且配额上也优惠,没有配额的限制,签证方面也没有限制等。
“境外合作园区不像国内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推动,基本上都是以企业为主体走工业地产模式,或者兼顾商业地产,基本上以这个模式为主。”范志明表示,“在园区进行招商时,中国的客商第一话就问有什么优惠?这其实是国内思维。在国外,市场潜力、营销能力才是最为关键的。如果市场大,其实优惠政策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能不能走出去,既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市场潜力,也取决于你产品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