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如何启发学生问题意识

2018-12-26蒋丙友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启发问题意识新课改

蒋丙友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有意识地从低年级开始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和思考。

关键词:新课改;启发;小学数学;问题意识

听了很多数学老师的课,课很精彩,就是很少见到学生能主动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与同学们一起探讨,这也是我们传统教学惹的“祸”。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有意识地从低年级开始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和思考。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在此结合本人的数学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一、数学素材生活化

经过几次的教材改版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题图”基本是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妈妈给售货员100元钱买了4本《格林童话》,找回3元钱。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生活情境,学生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用这样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真问题、真需求,自然而然地学生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会很快的想到这样的问题,4本《格林童话》一共多少钱或1本《格林童话》一共多少钱。想让学生不说都难。

二、创设良好氛围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的表现和发展。专家分析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担心老师的批評或同学的嘲笑等。因此,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使学生敢问。教师要努力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通过言语、动作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捕捉“问”的契机,放大胆的去问。其次,教师应做一名学生的“保护者”。小学生好奇心强,好表现,且喜欢受表扬。作为教师,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见解”,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让其他同学在倾听别人发言时应学会尊重和鼓励。有了这样愉悦的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记得我在上一年级一期时,学生在观察“主题图”提问时,教室里会马上安静得地上掉根针都听得见。同学们相互观望,谁也不愿意说,生怕说错被老师骂,被同学们笑。后来我让学生先“听”,听老师说,再“模仿讲”,小组内讲,然后再讲给同学们听。不管讲得怎样我都会鼓励他们。一复一日反复训练,现在课堂提问都会抢着来。

三、培养学生“质疑”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宜提问、质疑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激奋状态,求知欲强。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例题:+,教师依次提问:(1)+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2)每份的大小不同就是什么不同?(3)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怎样才能直接相加?让学生明白老师提的问题应为学生如何提问题和该提什么问题作示范。鼓励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使学生从小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

数学知识的确比较抽象,所以当我们对抽象知识难以讲解或学生难以理解时,往往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多媒体引进课堂充分体现了它的优越性。它不仅可借助生动直观、变静为动、图文并茂、虚拟现实、放大细节等特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出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在数学课堂上,我将“主题图”用动画形式呈现。使静态知识动态化,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学生不仅在亲身实践中发展了空间想象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学生普遍觉得数学课比较抽象和乏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外部条件,以一种新颖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而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利用它的直观情境,以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信号对学生的综合刺激,能把课本中抽象的知识用直观的视、音频的形式表现出来,为学生创造学习知识的的实际情境,支持学生积极地构建知识,进行问题求解。就能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形象具体,便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努力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放飞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我们数学教学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秦秀芳.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教学[J].中学生导报,2012(50).

[2]孙福建.质疑辩驳,将数学思维不断引向深入[J].小学数学参考,2011(35).

猜你喜欢

启发问题意识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