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12-26杨永江
杨永江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全民健身的重要性,社会也迫切希望我国的社会人才不仅在技术、智力方面有所发展,而且希望能够在体质上有所建树,以适应变化更新的新社会。我国对于人才的培养,主要在与学校教育,在加强人才体质培养与提升方面,也需要放眼于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质的人才。
关键词: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中职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阶段,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都开始了相应的培养计划与教育方案,所以对于社会人才体质的培养与提升,也需要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关注起来。为了能够充分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引入多方位的素质拓展训练,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能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极大地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和视野,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对初中学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研究与分析,对于提升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增强学生自身素质能力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体育教育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教师只重视文化课成绩不重视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培养,只重视知识的传播,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即使新课改推行后,应试教育思想在教育领域中依然存在很大的影响。学校对中学体育学科教育活动不重视,学生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不重视,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更重视的是学生文化课教育活动,体育是中学课程教育的副科教育内容,体育课程不被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视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体育教育不被重视,导致教育效果的不理想,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很难真正实现。
2.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
现在,中职体育课上教师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是造成学生不积极去参与体育活动和影响学校体育教育进行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大部分体育教师没有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没有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部课程时间都由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课程枯燥乏味。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使学生对体育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改变思想,把新课改的内容研究透,对课程进行全新创设,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运用个性化教学让师生进行交流互动,使体育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二、中职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转变体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体育教学素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开展的关键因素,他的素质与水平影响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中职体育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在新标准指导下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并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来实现教师和学生双赢的效果。中职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和进步,以提升自身的素质来带动学生的体育素质,要积极参加各种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的培训,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各项教研活动,学习教研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研活动中,第一,教师们还要以交流和合作为方式来积极探究体育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在互动中得以提高和成长。第二,科学筹划教学工作,认真备课。体育正式授课前的计划和备课的充分性是提高体育教学安全的关键。
对于中职生而言,他们的体能技能情况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对于体育的理解认识也有不同,他们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在体育接受能力,体育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个性的差异,因此,在体育教育中就要做到因材施教。如果搞统一模式的教育活动,必定会限制学生的体育发展,甚至会扼杀不少体育好苗子。体育教育因材施教,教师就要能够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调查,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情况,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推行一些不同的教育内容,以满足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差异性要求。比如,如果有的学生的体能情况不理想,他们在立定跳遠中,很难跳到1.2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硬性要求他们跳到1.5米,那就是不科学的,是不尊重学生客观情况的表现,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适合他们能力水平的目标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训练水平。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求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领悟能力也普遍较高,教师只需适当指点,学生即可自己完成练习。但对于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对其言传身教,多次进行示范动作讲解。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坚持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多样化,努力发现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细微进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体育教育服务,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运动潜能,实现学生体育技能,体能的不断发展。
体育教育引入素质拓展训练,主要是通过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上,弥补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的不足,通过改进初中体育教学思想、模式与内容,真正使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得到训练和提升,从而使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宁,王国洪.略论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竞赛改革王士明[J].贵州体育科技,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