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激趣课堂
2018-12-26涂云林
涂云林
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时期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对抽象的数学概念不易理解,学习主动性不够。为此,教师可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通过多元化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让数学课堂更富有趣味性。这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实效课堂;生活化教学;途径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新课改也强调数学教学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的生活接轨[1]。将数学教学回归生活,这有助于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能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增加学习自信。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化数学教学就是将数学知识用生活中的问题或情境进行展示,引导小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从课堂的导入、氛围、讲课方式、课堂活动等多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开展生活化教学。同时,鼓励孩子们要留意生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现象,并尝试去解决这些生活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意识,也能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二、引入生活化教学,激趣数学课堂
1.注重生活教学素材的收集,整合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挖掘更多教学素材。通过对素材的筛选、重组、加工后,使其与数学教材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2]。此外,教师可从教学目标与具体学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将计算题、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等重难点知识设计为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这样教学内容才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能更吸引学生,让他們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比如,在学习“负数”(六年级下册)这部分知识后,笔者设计了与生活相关的练习题。一包盐上标注净重(500±5)克,这说明这包盐最少有多少克,最多有多少克?一辆汽车向东行驶了2千米,我们将其记作+2km,若这辆汽车走了—2km说明它向哪个方向行驶了多少千米?
2.巧设生活化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与当今新课改提倡的生活化教育不谋而合。数学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3]。数学教师应从教材出发,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科学的教案,重点要为学生营造带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尽快将孩子们带入相应的教学情境中。这不仅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能让他们在思考中去感知数学,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教师要善于发现,从生活中去挖掘更多有用的素材,将其纳入课堂教学中。比如,为了让学生明白“循环小数”(四年级下册)的概念,笔者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一年四季的美景,一天中日出日落等现象,让学生体会“循环”这一概念。由于把循环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理解起来也不那么困难了。之后,笔者给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学生也就轻易理解了。二是模拟学生的生活经历。比如,以“位置与方向”为例,三年级的学生对位置与方向容易混淆,为此,笔者借助多媒体创设了下列情境:我们的教学楼,一年级在第一层,二年级在第二层,以此类推。那么,以本班为中心,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班上下左右是哪些班级。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位置”的概念了。又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四年级下册)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了解混合运算的方法,并体会到数学的学习乐趣。
3.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叶圣陶先生讲过:“教学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4]”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引导孩子们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尝试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生活中的事物。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明白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是很有趣的,从而增加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六年级下册《节约用水》一课中,笔者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实践。六年级的孩子基本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方法,自主意识与记忆力有所增强,抽象思维能力也明显提高,但是他们的意志力尚不坚定。为此,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活动实践。有的小组负责制作水龙头;有的小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小组负责实验设计。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每组学生都能动手操作,观察一分钟内水龙头的漏水量,并统计结果,制作成相应的统计表。随后,笔者提出问题:“同学们,一个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多少升水?”学生根据统计表进行计算,笔者从旁给予指导。最后,学生得出结论:水龙头漏水量与时间成正比关系。通过思考,让学生明白一个水龙头会浪费很多水,这是极大的浪费。随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信息搜集与整合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节水意识。
三、结语
数学教师应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趣味化。这需要我们教师重视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要善于学习和总结生活化教学的经验与教训,不断完善教学方案与教学手段,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为孩子们营造快乐学习的课堂环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庆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5,12(5):203-203.
[2]林玉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26(3):57-59.
[3]蔡晓云.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我见[J].小学时代,2011,13(7):39-39.
[4]徐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21(3):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