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改的有效路径

2018-12-26李兴旺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趣味性教学小学数学

李兴旺

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创新形势下的课程标准已经逐渐落实,相比于以往的教育机制,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能力,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进而全面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准确定位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开展更加高效的课堂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有效路径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因此数学基础教育质量极其重要。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有效提高,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加强学生对于理性思维的拓展和延伸,同时还能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

一、加强备课管理,进一步优化备课环节

各校要高度重视备课管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备课。加强“自主编写教案”的规范性管理,严格按照表格式教案簿(纸)备课格式要求撰写,每一位教师做到课课有一份完整自备教案,学校注意收集教师编写的优秀教案。加强“教学过程的撰写”的实效性管理,鼓励教师结合“优质教学资源”实行“二次备课”,做到“三个”结合,即优质教学资源与本班生源质量相结合,优质教学资源与自身教学风格相结合,优质教学资源与加工、改造、提升相结合,坚决杜绝抄袭他人教案现象。加强“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充分体现“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实效性、过程性”的习题设计原则,并在教案中体现作业设计内容。加强“教学反思的撰写”研究,备注栏(教学随笔)侧重撰写教学设计意图,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栏侧重撰写教学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设计”探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侧重于“传授”,“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侧重于“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侧重于“体验”。加强“集体备课”有效性研讨,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作用,在自主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磨课),并把各类型教研活动的集体备课优秀教案以学期为单位汇编成册。备课可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教学理论与实践证明:在教師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也是突出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的一种表现。

二、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

加强对教材内容、编排意图的解读,尤其是对新一轮《课程标准》的解读,准确把握与真正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加强教材教法的研究,妥善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流程(各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加强直观教学研究,提高教具、学具的利用率,适当增加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加强板书设计的研讨,提高板书“启发与引导、再现与回忆”功能。加强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重视错误资源的利用,不断在对比教学中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加强练习训练的研究,练习题训练应体现层次性、过程性、多样性、挑战性原则。加强“探索知识过程”的教学研究,加大自主与合作探索知识过程的空间,加大思维、语言及实践操作训练力度。加强低年级组织教学管理,多运用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培养课前预习、敢提(答)问题、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加强创设和谐课堂氛围的研究。加强“课改理念”研究,注意渗透“县级管理课题”或“校级管理课题”理念,重视自主预习策略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作业管理,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

加强“作业设置”规范化管理,重视格式书写要求的训练,更要重视书写字迹、书写位置(答题安排)、答题质量的训练。加强“作业批改”人性化管理,重视评价等级、批改日期的格式书写,更要重视教师对“学困生”的关爱、引领与辅导,坚持使用短语进行激励。加强“作业质量”监控管理,重视“培优补差”作业跟踪训练,更要重视抓“错例讲评或典型题讲解”和“二次作业、二次批改”环节训练,杜绝抄袭作业现象,力促作业质量达到“课课过关”、“人人过关”水平。加强“作业展评”激励研究,各校要设置优秀作业展评栏或展评室,对高标准、高质量、有创意(自主设计作业)的作业进行展示,真正起到榜样示范与引领作用。加强“作业布置量与批改量”监控管理,重视作业训练形式的研究,更要重视作业的针对性、弹性的研究。同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做到及时、全面批改作业。

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数学并非一种固定思维的学科,很多数和图形的运算都不止一种解题方式,虽然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但是其过程有着很灵活的多变性,因此,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发现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同时,应该首先询问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不是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否则很容易打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尽量使用解题方式不唯一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在之后的课堂小组讨论中也能更加用心,有助于活跃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做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综上所述,学生对于科目的兴趣和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优秀。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数学概念、课堂情境、课前预习以及思维扩展带来的高效影响,为学生探索欲和求知欲的提高做出贡献。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质很强的学科,解题过程中需要对课题内容及运算方式进行思考,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掌握,教师应提前告诉学生即将学习的单元和知识点,让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更有信心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陪同家长购物时关注买卖运算的方式,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理解和发现的问题进行阐述,教师可以在与家长互动之后将学生反馈的问题一一解答,并就超市买卖中遇到的问题和课本上的知识点有效结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会加深对运算公式的印象,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杨小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三·三”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11):21~23.

[2]潘海燕.探究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72.

[3]王粉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D].延安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趣味性教学小学数学
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路径探究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