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12-26何孝芬
何孝芬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对高中生进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地理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自身对地理内容的看法和理解,总结出独具特色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自觉地在生活中应用地理,促进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科素养;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可为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供科学指导及示范性的教学操作策略,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核心素养和地理核心素养的含义
有效构建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前提在于全面了解核心素养的含义。21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具体针对21世纪应培养学生具备哪些核心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问题。通过多学科整合归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以及“能自律自主地行动”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在此之后,诸如中国、美国、日本等在内的许多国家(或地区)也纷纷开始了构建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并据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课程改革,均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现阶段,国内外尚未就地理核心素养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复合概念是无可否认的。地理核心素养通常包括地理人文素养、地理科学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等内容。人文地理知识、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为地理人文素养的主要内容;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能力、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品质及意识为地理科学素养的主要内容;地理技术知识、地理技术能力和地理技术观点为地理技术素养的主要内容。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教师需对以上所列出的地理核心素养内容加以全面掌握。
二、构建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方法
借鉴有关地理教育专家、学者和地理教师的观点,认真分析核心素养的含义、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地理学科特点,并在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高中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应该为: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地理知识与基本技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和品格,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正确的世界观,并形成既基于地理学科、又高于地理学科的健全人格。
1.做好基础教学,让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高中学生应掌握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主要包括。
(1)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获取宇宙环境、地球运动、月球运动及地球各圈层的基础知识,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2)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获取人口变化、城市与城市化、三大产业和人地关系等基础知识。(3)区域地理方面的知识。掌握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学会归纳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认识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及人类需合理开发和利用地理环境。
上述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学生应重视构建地理认知结构,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高中学生还需要关注生活,关注热点问题,从自身生活体验及乡土地理知识人手,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教师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将知识的衔接处理得恰到好处,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能力,不盲目加深难度增加学生课业负担。通过地理教学,应使学生学会从地理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人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注重与其他学科(如语、数、理、化、生、政、史)间的渗透,厘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2.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科学方法和基础的学习技能。
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反馈控制法等,这些科学方法都是从各门具体科学的特殊方法中概括出来的共同方法。
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贯穿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全过程。地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突出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探索研究学习地理过程中寻找、总结、感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于地理学科、又高于地理学科的科学方法。
3.培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家乡环境与发展特点,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地理审美情趣,进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理解能力和全球意识等。
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要注意育人。地理教师首先要对地理教育的内容有透彻的了解,明確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并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学生和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审美品质,强化学生良好的人格教育,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使学生将做人的道理有机地融入自身的日常生活与行为中,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紧密相连,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人与自然应共生、共存,要谋求人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瑞.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研究[D].鲁东大学,2017.
[2]吴欣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