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高中语文文史知识在课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8-12-26曾海春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曾海春

摘 要:高中文学教育需要文学知识的传授,这要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以语文课本为载体,选编必要的知识内容,合适的知识类型并采用科学的编排形式。

关键词:汉语教育;文学常识;教学方法;高中语文

文学常识和简单的人物生平等文史知识,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文学知识在语文课程中的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笔者通过对现在语文课程文件中所要求的文学知识、语文课本中所呈现的文学知识、以及自身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得出以下内容和大家交流学习。

一、高中学生文史知识掌握现状

时代在飞速发展,人的思想日新月异,几年间便可能发生超乎想象的变化。所以,有人夸张地说,现在三年就可以形成一条带沟,人心早已不古。人们所信奉的是信息时代带给人的新奇、刺激,是明星,是时尚,是风潮。似乎所谓的国宝、国史只不过是几个老学究聊以自娱而用以纪念的“玩意”罢了。年轻人是很少去咿咿呀呀地学唱京剧的,甚至惟恐避之而不及。那些早已做古的人的那些陈年旧事更是少有人问津。以至于教学中有这样的笑话:有的学生见我办公桌有本厚厚的《史记》,就问“老师,你是语文老师,还是历史老师呢?”我说是语文老师。“那你为什么看《史记》这本史书呢?”作为高中学生,竟把鲁迅先生熟烂于心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都忘在了脑后。

是不是学生对这些“陈芝麻,烂谷子”毫无兴趣呢?我想当然不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在潜意识里有一股对古典的崇拜。如果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说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古人轶事,就算无甚鲜活,无甚生动,也会得到许多赞许的目光,甚至于是嫉妒。在他们眼中,这些知识都是高深的,是一个人文化休养的体现。我不如人的思想会时隐时现。因此作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对有关知识进行讲解,渗透,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文学常识和文学中的历史。

二、在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1.以历史事件或历史知识为课文的切入。

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这并不是因为教师教得不好,也不是因为课文的枯燥无味,关键在于缺乏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切入历史知识,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高中生有高考的压力背景,对他们来说,宽松的学习气氛要比强硬的知识灌输更重要,而历史本身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通过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课文导入,无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方式之一。

例如学习《声声慢》一文时,老师可先不着急直接进入主题,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进行翻译等。因为直接进行课文分析,可能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最终可能就会导致学生在某些问题上冥思苦想却得不出想要的答案。所以老师可以在进行文章分析之前,把李清照当时的生活状态以及与赵明诚之间的婚姻状况给学生做一介绍,让这段历史再现。

古语有云:“读其书,知其人。”只有对作者的人生经历作一番解读,方能与作者在写作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内涵。此外,老师也可以借助一些历史上有争议的话题来活跃课堂气氛。对于李清照,就可以“李清照是否改嫁张汝舟”为话题,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李清照是否改嫁历史上是有争论的,根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上内翰綦公启》中的记载,李清照亡夫之后是改嫁了。但也有人认为《上内翰纂公启》的全文,始见于李清照去世多年后,很难判定它是李清照所作,至少已不完全是李清照的原作。历史上还有其他著作提及李清照改嫁,但都因缺乏证据不足以得到证明。在经过此番的讨论之后,学生的兴趣已完全被激发出来,教师应趁此鼓励学生结合李清照一生的经历,细心品味《声声慢》这首词的内涵。从教学实践来看,课堂气氛不再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2.文史不分家,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突出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的自身感悟、创新思维能力,力求突破陈旧的教学理念,改变人们对教学的看法,也从侧面影响着学生的价值意识和学习规范。通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习惯于老师的风向标的作用,在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追求知识的意识,形成自我的求知方法,为日后的终身学习铺路。

在学习《鸿门宴》一课时,老师就可以设计一些课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体会课文,了解当时的历史,难度上也应层次分明,逐渐深入。(1)品读文章,体会课文中的行文妙趣。(2)课堂之外查阅相关资料,并集体讨论“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3)楚汉争霸时期有很多逸闻趣事和成语故事,让学生们集思广益,分享各自心中的故事,拓展学生群体的知识面。(4)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独立地去分析刘邦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也可根据刘邦的一生或生平片段,谈一谈各自的看法。(5)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鸿门宴》组织改编成剧本,待中秋或元旦晚会时现场演出。

三、结语

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很好的运用和把握文史知识,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文史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加强文史联系,用新课程理念审视历史作品,课堂教学多样化,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文史修养,文史兼通,按照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来进行教学,使高中语文课堂充满传奇性和故事性,渗入文史知识,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高中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促进高中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胡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1).

[2]金满银.历史文化知识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刍议[D].贵州师范大学,2014.

[3]朱利林.高中语文教师传统文化修養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