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原则

2018-12-26何夏萍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美育小学语文

何夏萍

摘 要:上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在文学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本文便以提升审美教育的有效性为目的,探讨在古诗文教育之中渗透审美教育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美育;小学语文

小学时期正是建立学生基本审美观的关键时期,因此身为语文工作者,更应当注重将审美教育贯彻到古诗文教学之中,令学生继承我国传统审美之精粹,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然而由于当前小学中文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更加重视应试成绩,在古诗文教学之中的美育渗透,往往都不成体系,因此所取得的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通过古诗文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具体教学实践还需进一步研究。

想要以古诗为素材,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大多需要经历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对古诗进行感知,理解古诗所讲述的内容。第二步体会古诗表达内容。第三步加入自己的理解,对古诗产生感悟。当然第二步与第三步并沒有严格的时间分界或上下分级关系,一般来说,第二步会先于第三步产生,但是第二步、第三步却有着极为明显的交叉范围。而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之中,想要使学生获得审美教育,一般都以第二步为标准。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审美仍在塑造阶段,因此主要目的就是以对古诗的体味去塑造小学生的审美。此外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想要产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难度是比较大的。

一、遵循整体感知性原则——文字、吟诵与动作结合

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之时,当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肢体来配合审美感受的强化。而古诗文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独特之处就是其本身具有着音乐美。诗文本身的韵律与古诗所表达的思想、诗人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因此通过吟诵这种动作来强化对古诗文的审美感受更是事半功倍。基于小学生感知的整体性特点,在吟诵之中,教师可以根据古诗的具体内容、传达的情感,加上一定的身体律动。这些律动或是舒缓的,或是顿挫的,或是激昂的。如此一来,感知过程中,学生自己对声音的控制、朗诵时伴随的身体律动、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以及学生通过教师讲解等方式对古诗文产生的理解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的提升了教师的审美教育效果。

例如在进行《黄鹤楼送别》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的时候将声音处理得缓慢而悠长,同时在身体律动方面,带领学生跟随着诵读内容做抬头远望等动作律动。

二、遵循直观形象性原则——创设情境

儿童的审美特点具有相当明显的直观性,对于儿童而言,具体可感的事物相对于抽象的、逻辑的事物更能够对儿童感官产生刺激,也更容易被儿童所理解。因此儿童对于形象、色彩、声音等等可以通过感官进行直接感受的东西要更加敏感。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新的教学工具走入课堂,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方法。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更是为教师营造情境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充分运用多媒体,运用音乐,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尽可能地创设一个贴近原文审美感受的情境。例如在《归园田居》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率先向学生展示有着《高山流水》配乐与田园风光图片的范读,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多个角度,感受田园风光之悠然自得美,为学生进一步理解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奠定坚实基础。

三、遵循趣味奇特性原则——联想与想象

儿童对从未见过的、有着趣味性的事物天然有着更高的兴趣和更强的感知度。当审美活动有趣而丰富的时候,他们的兴趣就会被审美活动牢牢的吸引住,他们会沉浸其中,废寝忘食。而古诗所描述的内容,往往与如今的时代有着过长的时差,并且其描述的场景也是在生活之中并不常见且极具经典性的。这既是劣势,也是优势。古诗词之中所讲述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因为不曾经历不曾体会,所以理解起来要更加困难。优势确实正是因为不曾见过,所以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学生自然而然会将其作为一种未知的事物去理解,去感悟,去探索,而这一过程中充满着趣味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审美特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联想与想象。

例如在《黄鹤楼送别》这一课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一句所描绘的图像进行联想与想象,让学生们感受到一叶孤帆在广阔的长江之中,由近及远,在天空与江面的交界之处,渺小如一粒芥子,而最后消失在天水相接之处的美丽画面,感受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广阔与怅然若失。

四、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

关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语文课程标准》最终有着明确的阐述。《语文课程标准》只中指出阅读这种行为本身即为个性化,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的时候,不可以以自己的感受来代替学生的感受,更不可以硬性规定学生的情感活动。也就是说,在进行文学教学的时候,需要让学生自主去感受,去探索并明晰自我的情感感受和情感体验,最终能够通过思考有所感悟,在审美方面、情感方面获得熏陶与启迪,感受文学之美,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文学兴趣的目的,让学生极力在课后也能够积极的开展阅读活动,实现文学素养与审美水平的双向提升。

语文教育之中,小学阶段的古诗虽然数量并不庞大,但是却是众多教材编撰工作者经精挑细选以奠定小学生古诗审美及日后学习基础为目的所选择出的。因此以小学古诗为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高质量教育是必然之选。教师当加强对古诗文审美教育的重视,以儿童审美心理特点为基础,遵循整体感知性原则,直观形象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与学生主体性原则,带领学生徜徉在古诗词的艺术之海中,使学生在语言、审美等多个方面受到教育,夯实学生的古诗文审美基础,拓宽学生审美空间,提高小学古诗文审美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艳娜.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审美教育——以小学古诗词为例[J].阴山学刊,2017,30(3):107-108.

[2]苏敬文.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语文美育平台[J].吉林教育,2017(33).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美育小学语文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美育教师
从“意会”走向“言传”